摘 要:十八大以來,如何在新的環境下深化中國的改革事業,習近平總書記作出了全面深入的闡述。文章作者對習近平改革思想的理論基石、主要內容與本質特征進行了闡述。
關鍵詞:習近平改革思想;理論基石;主要內容;本質特征
一、習近平改革思想的理論基石
2013年11月,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十八屆三中全會,會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文件指出,全面深化改革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可見,當時習近平改革思想的理論基石是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
到2017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指出,我們黨堅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進行艱辛理論探索,取得重大理論創新成果,形成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對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的繼承和發展,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必須長期堅持并不斷發展。
至此,習近平改革思想的理論基石由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進一步拓展為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例如,2018年12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指出,前進道路上,我們必須堅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
習近平改革思想的理論基石,為新時代中國改革事業的穩步推進,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二、習近平改革思想的主要內容
從2013年11月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來看,習近平改革思想的主要內容包括七個方面:第一,緊緊圍繞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深化經濟體制改革;第二,緊緊圍繞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深化政治體制改革;第三,緊緊圍繞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深化文化體制改革;第四,緊緊圍繞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促進社會公平正義深化社會體制改革;第五,緊緊圍繞建設美麗中國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第六,緊緊圍繞提高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水平深化黨的建設制度改革;第七,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
從2017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所作的十九大報告來看,習近平改革思想的內容貫穿全報告,正如報告所說,堅持全面深化改革,“改革全面發力、多點突破、縱深推進,著力增強改革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壓茬拓展改革廣度和深度”。具體來說,全報告提到的改革內容包括:一是經濟體制改革;二是政治體制改革;三是文化體制改革;四是生態文明體制改革;五是國防和軍隊改革;六是黨的建設制度改革。另外,十九大報告雖然未提社會體制改革,但實際上,從報告提到的包括深化教育改革、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在內的“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來看,包含了社會體制改革。從十九大報告所說的“中國將繼續發揮負責任大國作用,積極參與全球治理體系改革和建設”來看,此時,習近平改革思想的內容還包含了全球治理體系改革。
總之,習近平改革思想的主要內容包括經濟體制改革、政治體制改革、文化體制改革、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社會體制改革、國防和軍隊改革、黨的建設制度改革、全球治理體系改革等方方面面。
三、習近平改革思想的本質特征
第一,改革的全面性。無論是從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來看,還是從十九大報告來看,均可很明顯地看出,習近平改革思想所涉及的內容是非常全面的。這符合馬克思辯證唯物主義所說的事物之間的普遍聯系的特性。改革是牽一發而動全身,必須注意改革的全面性。
第二,改革的深刻性。習近平改革思想的深刻性充分體現在其改革包含了自我革命。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改革要勇于自我革命。例如,2016年7月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大會上的講話指出,我們的改革要更加注重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敢于涉深水區、啃硬骨頭。我們要以勇于自我革命的氣魄、堅忍不拔的毅力推進改革,敢于向積存多年的頑瘴痼疾開刀,敢于觸及深層次利益關系和矛盾,堅決沖破思想觀念束縛,堅決破除利益固化藩籬,堅決清除妨礙社會生產力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2018年12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指出,辦好中國的事情,關鍵在黨,關鍵在堅持黨要管黨、全面從嚴治黨。我們黨只有在領導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偉大社會革命的同時,堅定不移推進黨的偉大自我革命,敢于清除一切侵蝕黨的健康肌體的病毒。實際上,習近平改革思想的深刻性并不是僅僅體現在文本上,而是切切實實落實在實踐中。從2012年習近平同志就任中共中央總書記就立即抓“四風”,便可看出。過去認為干部喝酒是小事,而黨的十八大以來,很多干部就因此被免或被處罰。有數據統計,從十八到2017年8月,落馬的中央委員有17名,中央候補委員17名;從十八大到2017年7月,共處分鄉科級及以下黨員干部114萬多人。這些受處罰的都是通常所認為的“體制內的人”,沒有自我革命的精神,很難取得如此大的反腐成就。
第三,明確的社會主義方向性。眾知,戈爾巴喬夫拋棄科學社會主義,實行人道的、民主的社會主義改革,結果葬送了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而習近平改革思想的一個本質特征是堅持社會主義方向。2012年12月3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十八屆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體學習時指出,改革開放是一場深刻革命,必須堅持正確方向,向著正確道路推進。既不走封閉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幟的邪路;“在方向問題上,我們頭腦必須十分清醒。我們的方向就是不斷推動社會主義制度自我完善和發展,而不是對社會主義制度改弦易張。”2013年1月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新進中央委員會的委員、候補委員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研討班上的講話指出,“我們說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社會主義,那就是不論怎么改革、怎么開放,我們都始終要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堅持黨的十八大提出的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勝利的基本要求。”2014年2月17日,習近平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學習貫徹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全面深化改革專題研討班上的講話指出,“我們的方向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而不是其他什么道路”。顯然,習近平改革思想具有非常明確的社會主義方向性。
第四,“改”與“不改”的辯證統一性。從一定意義上而言,我們可以說,改革也是革命,但從一般意義上而言,改革是局部性的改造,而革命是整體性的改造,改革并不等于革命。習近平的改革思想充滿著“改”與“不改”的辯證統一性,即一些與社會主義經濟基礎相適應的上層建筑保留,對一些與社會主義經濟基礎不相適應的上層建筑則進行改革。例如,從2013年11月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來看,經濟方面,資源配置方式要改,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不改;政治方面,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不改,而行政體制、司法體制等要改;文化方面,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前進方向、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等基本文化制度不改,而文化管理體制機制等要改。此外,社會領域、生態文明領域、國防與軍隊領域等,都是“改”與“不改”的辯證統一。
第五,注重將改革思想大眾化,形成共識。習近平改革思想的內容不僅非常全面,而且他非常注重將改革思想大眾化,努力讓全黨、全國人民接受,以形成改革的共識。人們每天可以從電視、廣播、互聯網等新聞媒體了解以習近平的改革思想,而且,我們黨要求普通黨員通過“學習強國”等客戶端進行學習。習近平改革思想在廣大黨員干部及其他人民群眾中的廣泛傳播,有效推動了習近平改革思想在人民群眾中的內化,減少了改革的阻力。
此外,習近平改革思想的本質特征還體現在吸收了古今中外許多人類文明成果,等等。
參考文獻:
[1]習近平.習近平系列重要講話數據庫[DB/OL].http://jhsjk.people.cn.
[2]陳磊.十八大以來處分鄉科級及以下黨員干部114萬多人[N].法制日報,2017-07-03.
基金項目:江西省社會科學研究“十二五”(2014年)規劃項目“習近平改革思想研究”(14KS18)。
作者簡介:張水華(1978—),女,江西萍鄉人,講師,研究方向: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