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佳麗
【摘 要】巴赫的音樂結構完美平衡,音樂元素充滿豐富的想象力,對位細膩精巧。本文對巴赫《第五法國組曲》的力度、指觸、裝飾音及踏板等方面進行簡略剖析,試圖體會真實音樂意圖,盡可能完美表現音樂的生命力。
【關鍵詞】法國組曲;演奏分析
中圖分類號:J605? 文獻標志碼:A? ? ? ? ? ? ? 文章編號:1007-0125(2019)29-0060-01
一、《第五法國組曲》BWV·816舞曲構成及特點
《法國組曲》大約寫于1722年前后,是巴赫為第二位妻子所作。組曲充滿甜蜜溫柔的氛圍,節奏生動,親切動人。遵循傳統的舞曲排列次序寫成,結構短小但精致細膩,主、復調混合創作,創作形式多種多樣,音樂織體豐富多彩具有浪漫氣息。本篇所述《第五法國組曲》共包含七首舞曲作品,是其中最膾炙人口的一套組曲。
阿勒曼德:常作為組曲第一樂章。弱起,強調強拍來表現舞曲搖擺的韻律。本首阿勒曼德G大調,明快優雅,富于歌唱性,有前奏曲的味道。速度不快,全曲高中低三個旋律線條十分清晰,層次分明,高音旋律基本占主導地位。
庫朗特:意為“奔跑、流動”。本首庫朗特舞曲為意大利式庫朗特舞曲。速度較快,約每分鐘120拍左右。節奏性極強,主題鮮明,旋律跳躍活潑。氣勢磅礴,激情奔涌,活躍明快。音階式主題與具有彈性又穩健的八分音符相對應,舞曲充滿動力。
薩拉班德:本首G大調薩拉班德是整套組曲中最富音樂內涵的一首作品。如歌的行板演奏,速度約每分鐘55拍左右。在悠長低音的襯托下,巴洛克莊重的風格潺潺流出。
加沃特:此首G大調加沃特舞曲,舞蹈性很強,全曲跳躍式的旋律使人想隨韻律而舞。音樂豪爽奔放、活潑愉快。用稍快的中速,約每分鐘80拍左右演奏較為合適。
布雷:二拍子,旋律快速、輕快,情緒活潑、爽朗。此首G大調布雷是本套組曲中最輕巧活潑、跳躍的一首。演奏速度稍快,每分鐘90拍左右。
盧爾:是巴赫《法國組曲》中的唯一一首盧爾,速度中庸約每分鐘100拍。曲風輕松自在而愜意,如輕聲細語,娓娓道來。
吉格:是本套組曲中主題最長的一首三聲部賦格作品,全曲需要約每分鐘126拍的快速演奏,樂曲活力四射,氣氛熱烈,熱情奔放,也將本套組曲的情緒推至高潮。
二、作品演奏分析
(一)觸鍵。從觸鍵深淺思考,巴赫所處巴洛克時代使用的羽管鍵琴無論是音量、音色還是力度層次都與現代鋼琴差別甚遠。其一,它無法表現強烈的力度變化。其二,音色上,羽管鍵琴具有明亮清澈的金屬感音色,現代鋼琴聲音洪亮圓潤,具有彈性。因此,彈奏時需要時刻注意手指力度,控制好音色。在加沃特的三個段落中,第一段落旋律是弱起,但應該用強力度富有彈性地斷奏,橫向樂句內部力度平穩,縱向聲部色彩豐富,表現舞曲的層次。第二段落,音區降低,可用中強力度演奏。第三段結尾處,音樂線條向上爬升,用激情的強力度推至高潮結束樂曲。
(二)聲部關系。吉格舞曲是本組《法國舞曲》中復調技法最為嫻熟的三聲部賦格,要求雙手的手指彈奏技巧很高,在每分鐘126拍的速度下,16分音符敏捷有彈性,切分節奏鮮明準確,拍點清晰。在演奏中每個聲部音量幾乎均衡,橫向上聲部旋律各自完整,縱向上又融為一體。不刻意地突出某一聲部,但能夠聽到各聲部明朗雀躍的旋律線條,只突出主題就無法表達復調作品豐富多彩的樂思了,復調音樂的多條旋律并行也就毫無意義了。將右手開始的十六分音符彈成有彈性的快速半連奏再加上重音,同時,保持輕巧、均勻。使聽者很容易能夠感受到歡快的舞蹈性質;左手模進進入時,右手采用斷奏并重拍加重,力量上傾向于長音,使其充滿活力與靈性。
(三)踏板。巴赫所處時代的鋼琴延音效果與現代鋼琴不同。在演奏中可以輕輕點踩踏板使聲音延續,還原連接的本意。如阿勒曼德舞曲,平靜和緩極富田園情調,旋律線條自然柔美,方向明確,氣息舒緩,尾音結束自然。可以在旋律高點上根據樂思適度淺踩踏板,在樂曲結尾處可踩左踏板,使音樂充滿遐想,并漸漸遠去。聲部進行中手指連接不住的地方借助踏板加以連接。但要謹慎使用延音踏板,防止使用過長影響各聲部獨立性。切不能將前后兩個旋律的音連接在一個踏板內,破壞樂句的進行。要遵循延音踏板使用時值短、深度淺的原則,保證樂曲應有的干凈清晰的音樂風格。
(四)裝飾音。薩拉班德舞曲中運用裝飾音來刻畫全曲謹重哀傷的情緒語氣。演奏時要具有歌唱性連貫的演奏,不能求快帶過。如第27-28小節及第33-34小節的顫音。從上方二度開始,與主要音快速交替。上方二度音與前一音同音,因此要滿足四分音符的時值再開始裝飾音的彈奏。第33-34小節顫音標記,從下方二度音起始,主要音與上方二度快速交替演奏。延長旋律線條,豐富音響效果。
三、結語
《第五法國組曲》中每首舞曲皆是巴赫用心良作,運用巧思加以變化,讓人沉醉其中。人總是樂于探尋,在邏輯嚴密、典雅收斂的作品中尋到樂趣,細細品味,這大概就是巴赫吸引無數人的原因之一吧。
參考文獻:
[1]盛原.我們一起愛巴赫[J].鋼琴藝術,2007.
[2]董蓉.巴洛克時期的裝飾音現象(上)[J].樂府新聲,2000(4).
[3]于一丹.淺析巴洛克時期鋼琴藝術特征[J].北方音樂,2004(11).
[4]謝霜.巴赫的古組曲[J].音樂生活,2006(10).
[5]吳巧云.巴赫《第五法國組曲》的演奏與解析[J].鋼琴藝術,201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