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靜
摘? 要:電影片名是特殊的文體語言,是一種藝術表現形式,具有幫助受眾提高審美能力的語用功能。電影片名是一種目的性強的特殊文本,其翻譯是一種文化翻譯,從語用學角度,以語言順應論為理論基礎,探討電影片名翻譯中語用順應的翻譯技巧。
關鍵詞:語用順應論;電影片名翻譯
[中圖分類號]:H315.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9)-27--01
許多學者從文化差異等視角對電影片名翻譯進行了研究,但尚未提出可行的翻譯策略指導電影片名翻譯工作。電影要體現其商業價值。電影片名的翻譯要具有藝術欣賞性,具有美學功能與使役功能?,F階段進口電影片名翻譯十分混亂,港臺地區與各大視頻網站有其獨特的譯名,本文從語境順應與商業順應方面對進口電影片名翻譯進行了探討。
一、順應理論闡釋
Verchueren 在1999年新作《語用學新解》中提出了順應論,認為語言的使用是不斷選擇語言的過程,語言的選擇與順應是辯證統一的關系,Verchueren認為語用學是從認知與文化的角度對語用行為的縱觀。語言的選擇是根據不同心理意識程度做出某種順應。從動態順應中的意識凸顯程度進行綜合的語用研究,完成語用描寫。
順應的語境成分社交世界指交際雙方的遺存關系,平等關系等方面。Verchueren認為語境是隨著交際過程復雜不斷更新[1]。
語言結構順應主要體現在語言、語體的選擇,話語語段的選擇及話語建構成分的選擇。動態順應是Verchueren語用學綜觀理論的核心,說話人需要順應的語境因素是語句山下文。語境關系的動態順應特征能動態解釋交際雙方語言選擇中的順應作用。
意識凸顯程度指交際者的認知心理狀態及語言順應時的意識凸顯程度,其認知心理涉及感知,計劃。由社會心理決定。
二、英文電影片名翻譯中的順應
1.與文化語境的順應
文化語境是文本作者所處的環境,包括哲學,風俗習慣,思維方式等要素,對其共性的認識是科普知識,文化語境是問題作者人物所處周圍的物質精神,Kramsch認為部落經濟,家庭模式,季節循環等都是文化語境的要素。語言是文化的載體,人們要順應文化的差異,將信仰與思維方式同文化語境聯系才能實現成功交際。
直譯是根據原文的意義直接將原句詞句轉換為譯文的詞句,直譯不能提供從原文傳遞到譯文的文化信息。直譯可最大限度地傳達原名的信息。譯者在某種程度上順應了原語文化,使譯文讀者能接受原文的文化特色。如The Sound of Miusic,Love Story,The Perfect World ,My Fair Lady等英美片名都是直譯。
一部電影浸潤在民族的文學等構成的文化體系中,往往不為所處另一種文化體系中的人們理解。成為語際轉換中的交際障礙。意譯是傳達原來意義的翻譯,要求最大限度順應原文的文化語境,采用增詞等方法,增強片名的感染力,采用意譯實現英漢片名審美等方面的等值。如美國影片Earthquake譯為《驚魂奪命》使人想到是災難場面。Bathing Beauty經典音樂喜劇的中文譯名為《出水芙蓉》。符合中國人思維習慣。開場音樂氣勢磅礴,女孩在水中起舞,音樂轉為柔和,新星從水中升起,使觀眾明白譯名的含義。片名翻譯時采用中國傳統典故,順應譯入語的文化。如Brief Encounter《相見恨晚》傳達了原名的氣派。Blood and Sand《碧血黃沙》譯名增加色彩鮮艷的詞匯,符合電影內容。
如原標題具有濃厚的民族色彩,包含陌生的轉有名詞,采用直譯可能不為觀眾理解??蓪ζ洳糠直A簟V袊鴤鹘y文化中常用愁腸表示痛苦,橋在中國文化中有獨特的文化內涵,如鵲橋為民間文化中廣泛流傳的愛情故事,影片The Bridge in Madison Country反映主題為人到中年感情危機與愛情掙扎回歸,《廊橋遺夢》的翻譯為影片增添了亮點[2]。
2.與片名商業廣告特點的順應
電影是具有藝術屬性的精神產品,通過各種傳媒手段在市場上流通,影片名是電影的標志與商品的主要組分,為吸引觀眾,電影名在市場上起著廣告宣傳的作用。電影是群眾性藝術,電影觀眾是藝術的欣賞者與商品消費者,廣告的目的是促銷,廣告中翻譯的膾炙人口的案例并非都忠于原文,商業大片的投資額高,影片名必須最大限符合大眾口味[3]。
隨著科技的發展,電子傳播媒介盛行,新媒體網絡使人類社會發生巨大變化,藝術創作由原來的教育關系轉變為生產消費關系,視覺文化在中國蓬勃興起,文學名著不斷被拍成電影,商業文化語境的影響下,觀眾的感官是一次性的[4]。電影片名的翻譯出現了變形與妥協現象。片名翻譯中出現被批判的字眼,如“情”,“鬼”“魔”等,順應了部分觀眾群體的需要,片名譯名對兇殺給予一定的夸張,迎合觀眾追求刺激的心理特征。如Seedpeople《吸血天魔》,End of Days《末世浩劫》等。
美國大片《阿凡達》在全球刮起藍色旋風,創造了新的票房神話,《阿凡達》的成績讓人們深刻意識到電影具有商業的屬性,電影觀眾是商品的消費者,商業大片回收成本壓力大,影片名必須最大 限度迎合觀眾口味。市場需求驅動下,電影片名翻譯偏離信達雅的原則,吸引觀眾的觀看欲望,片名迎合受眾的心理,順應商業文化語境競爭需要。
結語:
語用學順應論可以幫助人們更好的翻譯電影片名,幫助譯者跨越中西語言文化障礙,再現源語精華。其涉及到忠實再現原電影片名的標識功能,需考慮順應譯入語的文化傳統,審美情趣等。使影片翻譯更好的體現片名的文化載體性。
參考文獻:
[1]張微.語用學順應論視角下的英語電影片名漢譯研究[J].科技創新導報,2017,(2):160,162.
[2]程亞品.美國女性主義電影的敘事邏輯[J].電影文學,2017,(24):33-34.
[3]孫麗秀.論文學作品《尤利西斯》的電影改編[J].電影評介,2016,(7):67-69.
[4]褚娜,劉建懷.語用視角下電影《金陵十三釵》字幕翻譯策略[J].寧夏師范學院學報,2016,37(2):132-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