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若雨
摘 要:伴隨著我國社會時代的不斷推進,越來越多的歷史學家逐漸對過去朝代的一些服飾寓意重視起來,而明代的服飾發展到了一個相對較高的水平,其中的吉祥寓意也值得所有歷史學家進行深入研究。對明代服飾所表現的吉祥寓意進行了詳細的分析研究,以此來為更多人展現出明代服飾的魅力所在。
關鍵詞:明代;服飾;吉祥;寓意
中國古代的服飾經過幾千年的發展和完善,到明代的時候已經達到了較為宏大的規模和水準,其服飾的工藝、效果以及內容等都有了較為明顯的發展,集中體現了漢官服飾的威儀。而明代服飾的特點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首先,明代服飾主張恢復漢族的傳統服飾并排除異族服飾,并制定了相關的明代服飾制度。其次,明代服飾主張突出皇權,明代王朝的統治者服飾與其他的君臣服飾有著非常明顯的區別與界限,重點突出皇族的權威來起到震懾作用。最后,明代服飾作為封建后期社會的服飾,其中包含的封建思想更注重于吉祥祝福以及專制繁華等。所以明代服飾最大的特點就是其中大量運用吉祥紋樣來表現出服飾的寓意,并符合當時人們的審美觀。
一、皇帝龍袍上的吉祥寓意
龍作為我們中華民族的圖騰,一直在人們心中占據著至高無上的地位。龍在古代的時候,僅僅是一種平民心中的動物,直到唐宋時期才逐漸成為人們心中的神物,其中皇權統治者自詡為真龍天子而嚴禁平民百姓使用龍字或者龍形的圖案。而我國的服飾發展到明代的時候,龍已經逐漸成為皇帝獨有的象征,于是在皇帝的服飾上也就逐漸出現了龍的紋樣。皇帝龍袍上龍的紋樣在明代發展到了頂峰,他們認為龍是神物并主宰一切,而皇帝作為一國之主也有主宰萬物的能力,以龍的紋樣來彰顯帝王的威嚴和統治。而龍也象征著世間的富貴繁華,同時也表現出皇帝想要讓國家繁榮昌盛以及人們安居樂業的美好愿望。
二、官員服裝補子上的珍禽異獸
在明代的服飾之中,用各種獸和禽來襯托皇帝的龍形象,武將服飾上是獸,而文官服飾上是禽。明代的文官官服上繡飛禽,而武將官服繡走獸。明代官服上最具特色的裝飾就是補子,補子作為明代官服上的等級標志,是一個有效區分各種文官和武將官職的好方法。在這些補子上面也繡一些禽和獸,而這些禽和獸的具體內容如下:武將的一品繡獅子,二品武將也是獅子,三品武將是虎,四品是豹子,五品是熊,六品和七品武將是彪,八品武將是犀牛,最后的九品武將服飾上繡的是海馬。除此之外,明代文官一品繡的是仙鶴,二品文官是錦雞,三品文官繡的是孔雀,四品文官是云雁,五品文官服飾上是白鷴,六品是鷺鷥,七品是鶒,八品和九品文官分別是黃鸝和鵪鶉。明代的補子可以有效豐富明代官服的內容和區分官職,可以說是古代服飾的一項重大的創新。
三、巾、帽上的吉祥寓意
明代有眾多類型的帽子和頭巾,其中巾帽就是其中最為重要的一種。巾帽的主要意義就是平定四方并穩固大明江山。而明代的巾帽是明代官職經常佩戴的一種帽子,主要呈四角方形,被稱為四方平定巾。除此之外,明代的六合一統帽即后人俗稱的“瓜皮帽”,也是明代具有代表性的一種帽子,這種帽子起源于明太祖時期,六合一統帽是由六片羅帛縫制而成的,以此來寓意天地和四方;六合一統帽的下半部分是單獨制造的一道帽沿,以此來寓意天地四方均由皇帝統領和管轄。鑒于六合一統帽的這種寓意,所以這種帽子一直流傳到民國甚至新中國成立之后,在我國的帽業史上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
四、女裝上的吉祥寓意——鳳冠霞帔
明代婦女所穿的服飾都有較為嚴格的規定和要求,她們的衣服大多是禮服。其中禮服主要是朝見祖輩和祭祀時所穿的服飾,并且禮服大多是以鳳冠霞帔等構成的。因為明代的鳳冠霞帔做工較為優美,且可以彰顯自己的身份,所以是大多數婦女和富家女子的裝束。而對于鳳冠來說,其上部點綴一些翠鳳凰且帶有珠寶流蘇的禮冠,經常是王宮貴族女子的裝束。明代的鳳冠基本上有兩種形式,一種是由皇宮的妃子所佩戴,另一種是民間婦女所佩戴。第一種鳳冠在裝飾上除了翠鳳凰之外還有一些龍鳳等裝飾品,以此來凸顯王宮貴族的氣勢和莊重,第二種鳳冠上面沒有龍鳳的裝飾,顯得較為平淡,顯示出平常百姓的身份。霞帔由于形狀像天空之中的霞紅,因此得名如此,霞帔主要是指一條從肩上披到胸前的有繡花和錦緞制作而成的三角形彩帶,明代的霞帔是命婦顯示自己身份的象征。
綜上所述,明代服飾中的吉祥紋樣主要有祥云紋、如意紋、龍鳳紋和以百花百獸等各種紋樣組織起來的多種吉祥圖案。這些紋樣的使用是希望通過這些美好的事物來表現自己的情感和寓意。雖然這些明代服飾的圖案內容和樣式都有所不同且結構較為復雜,但是在服飾中的整體搭配卻相得益彰,為人們寄托一種吉祥的寓意和輕松活潑的感覺。總而言之,明代服飾的紋樣發展以及所要寄托的吉祥寓意是我國服飾發展的一個至關重要的階段。
參考文獻:
[1]周錫保.中國古代服飾史[M].中國戲劇出版社,2012.
[2]周汛,高春明.中國服飾五千年[M].學林出版社,2014.
[3]華梅.中國服裝史[M].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2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