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莎/深圳希達文化發展有限公司
傳統建筑文化是根植于傳統文化體系中的子文化,為現代建筑設計提供了文化價值與創新源泉。在當前城鎮化與建筑同質化背景下,將傳統文化中蘊含的建筑材料、形制、符號、色彩、文化理念融入建筑設計中,能夠顯著提升現代建筑設計的文化內涵、人文情懷與藝術價值,進一步推動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
中國傳統建筑具有豐富的構造形式,從建筑規模與組合方式角度分為大式、小式兩種類型,從基本建筑形式角度分為硬山、懸山、歇山、廡殿、攢尖五種類型,蘊含著獨有的東方文化價值、藝術內涵與人文精神,與建筑風格、制作工藝等共同凝結成為傳統文化中的獨立分支。將其運用到現代建筑設計中,能夠凸顯出中華傳統文化的精髓與歷史傳播特性,基于藝術審美與情感共鳴引導現代人樹立正確的文化價值觀,進一步增強文化自信。
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發展建立在社會全面發展的基礎之上,在物質基礎得到保障的前提下為發展現代城鎮文化、滿足人民群眾精神需求提供有效載體。以傳統徽派建筑為例,將徽派建筑文化中的“以小為主、中小結合”理念融入生態城市園林建設中,配合現代城市規劃學、生態學理論實現城市空間綠化與綠地系統的協調建設,有助于實現經濟、生態、社會效益的協調共生,進一步推動生態城市建設的全方位、多維度發展,以此滿足現代社會發展需求。
基于文化融合視角,將優秀傳統文化融入現代建筑設計中成為扭轉民族文化危機局面、弘揚社會主義主流價值觀的重要文化資源,同時也是對抗西方文化思想侵襲、提升跨文化交際能力的重要路徑,有助于進一步推動傳統文化的現代化轉型。
1、傳達“天人合一”理念
作為建筑基本構成要素,建筑材料的選擇對于建筑設計方向、質感具有直接影響作用,當前以鋼筋、混凝土為代表的現代建筑材料已在建筑設計領域得到廣泛應用,在質量、安全性、使用性能等方面占據明顯優勢,但卻帶有顯著的現代工業化特質,缺乏溫度感與人文關懷,無法傳達給人多元空間體驗。對此部分建筑設計人員選取將傳統建筑材料應用到現代建筑設計中,利用木材、石材等天然材料的簡約造型與自然質感傳遞出其中蘊含的“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等文化理念,在追尋傳統文化根源的基礎上賦予其新的內涵。以張永和設計的“二分宅”為例,該作品便采用了古式夯土墻與仿古木支撐結構,在單一平面空間內營造出不同的景致與意境,既凸顯出傳統文化中的自然美感,也傳達出現代建筑設計的綠色環保理念。
2、凸顯傳統美學價值
通常傳統材料具有莊重、質樸的古典韻味,將竹制品、木質家具、琉璃瓦、刺繡等傳統材料融入現代建筑設計中,有助于營造古典主義空間意境,喚醒現代人心靈深處的民族情懷與歷史文化觀念,進一步豐富建筑空間所傳達出的文化價值屬性。以傳統刺繡材料為例,通常建筑設計師在面對較大建筑空間時會進行分割處理,在借鑒傳統針法的基礎上制成新式刺繡屏風,既能夠實現多個空間區域的有效劃分,同時還能夠滿足使用者的美觀性需要,依托傳統美學價值傳達豐富的審美欣賞體驗。
傳統建筑設計中蘊含著豐富的建筑式樣與結構造型,諸如蘇州園林、徽派建筑、故宮等現存古代建筑便傳遞了各具特色的建筑風格,凸顯出傳統文化的厚重底蘊與價值精髓。當前我國便有部分建筑設計師將傳統形制與現代設計理念相融合,以北京香山飯店為例,設計師貝聿銘在探訪蘇州、揚州等城市的園林與庭院建筑的基礎上,針對飛翹式屋檐、圓形拱門等傳統形制進行了借鑒模仿,引入傳統空間處理方法進行了香山飯店內部空間的分割處理,促使建筑內部空間結構既富有古典美感,同時又符合現代人的審美需求;同時,設計師還仿照傳統瓷器花瓶等器物的輪廓進行了瓶狀門的設計,在不影響門作為溝通媒介作用的基礎上,進一步增添了空間范圍內的趣味性與審美欣賞價值,成為傳統文化與現代建筑設計理念相融合的成功典型。
1、傳統符號的化用
傳統符號是我國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的直接表現,基于建筑設計要求將不同類型的傳統符號引入建筑設計中,能夠有效增強建筑設計的文化內涵、豐富視覺效果。例如現代建筑設計常將優秀傳統文化中的祥云符號運用于建筑頂部起到裝飾作用,傳達出吉祥、和諧的文化寓意,滿足現代人對建筑設計的深層次追求。在借鑒傳統符號的基礎上,部分建筑設計師針對傳統符號進行了化用與創新,促使其更好地契合建筑設計理念。以芭蕉扇為例,該傳統符號在我國少數民族中蘊含著友誼、起死回生、團結互助、多生貴子等多重寓意,設計師在借鑒芭蕉扇外形的基礎上,改變其獨立應用模式,仿照花朵外形選取4-6片芭蕉扇符號組成花朵形狀,并將其運用于建筑墻面、窗戶處的裝飾設計中,既傳達出傳統符號的吉祥寓意,同時也增添其外形上的創新色彩與藝術欣賞價值。
2、傳統色彩的搭配
色彩是突出建筑風格的主要表現手段,我國傳統建筑文化中的常用色彩包含赤、黃、青、白、黑等顏色,通過針對傳統色彩進行搭配組合,例如蘇州園林的白墻青瓦、徽派建筑的白灰搭配等,可以傳達出強烈的視覺沖擊效果,實現建筑與外部環境的協調統一。色彩搭配的傳承在我國現代建筑設計中可以得到突出體現,以重慶國泰藝術中心為例,建筑設計師參考漢代宮殿建筑的色彩設計方式,采用紅、黑兩種色彩的搭配營造出如同熱烈的篝火一般的視覺沖擊力,既傳遞出建筑所蘊含的濃厚歷史文化韻味,又彰顯出現代文化表演藝術的勃勃生機。
在借鑒優秀傳統文化中的實物形態的基礎上,在現代建筑設計中也同樣可以窺見優秀傳統文化的理念與價值內涵,例如北京的天壇建筑群便蘊含了中國古代“天圓地方”的古典自然哲學觀,南北方民居的院落形式集中體現出古代重情知禮的人文主義精神,北京四合院的對稱布局體現出我國古代和諧穩定、崇尚自然的文化理念。將優秀傳統文化理念融入現代建筑設計中,能夠更好地凸顯出現代建筑設計的民族特色與地方文化特色,滿足現代人多元化、深層次的精神文化追求。
建筑設計是一種以單位空間為創造對象,融入設計者主觀意圖與使用者心理反饋的特定文化活動。傳統文化中的材料、形制、符號、色彩、文化理念等要素集中反映了中華民族歷朝發展演進而來的審美情趣與價值觀念,將其融入現代建筑設計中能夠進一步提升建筑內涵與特色,推動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