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文化建設正邁入一個新臺階,舞臺創作演出也成為了豐富群眾文化生活的重要手段,為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提供了傳承途徑。與此同時,繁榮舞臺演出創作,豐富群眾的文化生活,提升其精神境界、文化自信及群眾整體的文化素質,并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然而,在舞臺創作演出與群眾文化生活上仍存在著一些問題,比如,演出經費匱乏、創作人才缺乏、群眾參與積極性不高、創新觀念落伍等。因此,繁榮舞臺創作演出,豐富群眾文化生活還應當采取一些策略。
舞臺創作演出需要規范的制度保障,政府及相關部門需要對此加以重視,深入了解舞臺創作演出的創作條件并不斷完善文化制度,豐富群眾文化生活。
在舞臺創作演出中,存在著創作資金匱乏的問題,面對舞臺創作演出成本高、報酬少的現狀,政府應當出臺政策加以扶持,對于相關文藝舞臺創作可以設立專項基金并積極爭取社會資金的支持。此外,還需要不斷健全與考核指標相匹配的舞臺創作激勵機制。如:對于待遇不理想的文藝工作者所創作出的優秀舞臺作品,實施專項獎勵,從而增強工作者的信心,激發其創作的動力;還可以輔以榮譽授予、輿論引導等方法,調動工作者的創作積極性;及時更新與改進評獎標準,進一步加強激勵機制的作用;對于長時間堅持文藝創作或獲得重大藝術創新成果的文藝工作者予以表彰,由以上建立起規范可行、靈活多樣的激勵機制。
舞臺創作演出要堅持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不能盲目崇洋媚外,以致丟失最基本的民族精神內涵,大力支持京劇、越劇、錫劇、評彈等特色地方演出形式,廣納創作精品與創作人才,鼓勵擁有地域特色的表演形式,提升舞臺創作演出的文化底蘊,豐富群眾文化的精神生活。
除堅持傳統文化以外,舞臺創作演出還需要多元文化的融合,在此方面,應當加大對文化資源的整合力度,注重開發一些歷史文化、民族特色文化等,并結合實際的文化工程實施現狀,邀請一些相關部門的專家作專業指導,開展系統的文化建設,通過交流會、藝術節等打造獨立的舞臺創作品牌,從而加深群眾對本土文化的喜愛,同時也能由此樹立文化自信,維護文化安全。
此外,還應當提高城市地區的整體舞臺創作水準,加大對薄弱地區的舞臺創作發展,激發其創作激情,培養其文化創作能力,在創作中進行文化的沖擊,突破創作難點,從而創作出更為優質的演出作品。
繁榮舞臺創作演出,培養好文藝人才最為關鍵。當前,舞臺創作人才稀缺,最重要的就是建立起有潛力、有才能、有創新意識的創作團隊,這就要求人才的選拔需要仔細謹慎,通過引進人才再對其進行培養,將創作效果達到最大化的呈現。在人才培養方面,需要做好人才培養規劃,并不斷健全完善管理制度、簽約制度,對于發展較好的人才給予定期的深造機會,使其取得深入的經驗與收獲。另外,還應著力整合舞臺創作演出人才資源,通過專家的指導來提高自身的創作水平,與此同時,為已經退休的文藝工作者提供交流平臺,多開展文化交流活動,從而充實創作者的知識經驗,為舞臺創作注入另一活力。
繁榮舞臺創作演出,與人才利用機制的創新也使息息相關的。對此,對于一些獲得重大藝術創作成果的業余創作者,文化部門可以給予重點扶持,也可積極向上級部門推薦將其調入文化部門使用或聘用,從而使這些作者能有施展才華的大舞臺,為舞臺創作演出提供了無限的原動力,形成了一個良好的創作氛圍。此外,對于德藝出眾的文藝工作者可適當放寬學歷、年齡等條件進行破格錄用、提拔等。
舞臺創作演出的繁榮首先需要的就是優良的創作條件。無論在城市地區都需要對舞臺建設與舞臺設施保障加以重視,從而改善創作者的創作條件,也對群眾的文化活動提供途徑,并能使群眾文化得到持久性的充實與營養。
此外,還應當積極建立一系列的舞臺演出基地,著力建設功能多樣、設施齊全、標準規范的綜合性劇場,并爭取將其作為當地的政治、文化活動中心等,主要用作群眾舞臺創作場所、群眾的文化消費場所、舞臺創作演出普及場所等,通過此途徑滿足廣大群眾的文化需求,提高文化自信力及舞臺作品的產出率。
在舞臺創作演出之前,對于不同的演出形式、民族文化、地域特色等,應當堅持分類指導,從而使舞臺演出形式更加多樣,以滿足廣大群眾的文化需求。在對其進行指導過程中,可先圈出核心發展地區,進行重點開發培養,然后由其帶動周圍地區形成文化合力,從而推動本土文化的最大化發展。在創作內容上,需要夯基固本,從群眾生活中尋找靈感,扎根群眾生活,以創作出對群眾文化思想更有影響、更具現實意義的舞臺演出作品。此外,社會不斷發展,在舞臺創作形式上,也要不斷追求創新,以順應時代潮流,與時俱進,展現出時代的精神風貌,滿足群眾多樣化的文化需求。
豐富群眾文化生活基礎在于文藝創作條件的狀況,一些舞臺創作條件不善會影響舞臺呈現效果,難以抓住群眾的眼球;另外,如果舞臺條件一成不變,不加以創新,群眾也會形成審美疲勞,不利于群眾文化生活的豐富。因此,政府及有關部門應充分發揮作用,解決文化經費問題,加大投入力度,鼓勵創新創作,以推動精品創作的產出,也保證舞臺創作的質量,從而使群眾擁有更加寬廣的學習和探討空間,享受到更加優質的演出資源。
此外,通過向社會爭取資金支持,推動事業與產業之間的兩輪驅動,形成公益性文化事業,將社會效益放到最大化,真正實現文化育人的目的。
真正做到豐富群眾文化生活,作為關鍵的一點就是讓基層群眾也參與到文化創作、演出中來,使其受到文化氛圍的感染與熏陶,從而真正達成精神文化層次的提高。比如,在端午節、中秋節、春節、元宵節、重陽節等傳統節日期間,可以組織開展一些節慶晚會、節日藝術節等文藝活動,可以建立有關群眾創作的激勵機制,用獎勵來鼓勵群眾積極參加,然后選取有特色的、有豐富寓意的節目展現,打造一個真正的百姓舞臺,實現演出創作者從欣賞者中來,這種文化形式更加符合群眾審美,也更能引發文化共鳴,使其喜聞樂見。
此外,對于愿意積極創作的群眾應當給予鼓勵并著重培養,從而促使更多的基層群眾投身進舞臺文藝創作中來。
深層豐富群眾生活,還需要增加舞臺的演出頻率,定期舉辦文藝演出活動,使群眾能夠源源不斷地獲取文化精髓,以達到精神上的文化富足,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調動群眾參與的積極性;演出結束后可對群眾進行滿意度調查,獲得真實及時的反饋,以改進不足,發揚優勢,方便為下一場演出作經驗參考。與此同時,還需要加大力度進行舞臺演出作品創作,創作原則為在質不在量,優質的、扎根群眾生活并有積極意義的作品不僅能夠在心靈和精神上帶給群眾最有力的抨擊,還能增強文藝工作者和群眾的文化自信,此外這也是豐富群眾文化生活最直接的途徑。當然,在創作過程中,還可以多多發揮民族、地域特色,使作品的文化底蘊更加深厚,也有利于深層次豐富群眾文化生活。
要真正實現豐富群眾文化生活的目的,多樣的群眾文藝創作題材是必不可少的,好的文藝作品是演出活動開展的前提。因此,應當鼓勵文藝創作者深入基層挖掘群文題材,從基層群眾中提煉最受群眾歡迎的、最接地氣的、最具觀賞性的創作作品,方便將充滿地方特色、同時兼具高尚情懷的作品展現到群眾面前,以引起群眾的共鳴和反響,將舞臺創作演繹得別開生面。
群眾的文化需求在日益增長,文化產業欣欣向榮。因此,需要抓住機遇,發揮此優勢,積極保護文化資源并不斷開發創新的文化產業,以創辦有特色的獨立文化品牌,使群眾享受到更加多樣、專業的文化服務。除此之外,還需要加強市場的科學管理,企業需要加大宣傳推廣的力度,提高自身的競爭力,使文化產業能夠有序、健康的向前發展,從而提高群眾的文化消費水平,實現深入推進文化建設。
綜上所述,繁榮舞臺創作演出,豐富群眾文化生活需要圍繞舞臺創作和群眾來開展具體工作,掌握群眾的文化需求。優秀的舞臺創作演出,以及優秀的文藝作品能夠促進群眾文化生活的多樣性和層次化,還能間接的提升人民精神文化水平,從而推動群眾文化繁榮及群眾文化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