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樂
在戲曲表演中,主要有四種表演形式:唱、做、念、打。花旦主要以做功見長,對花旦而言,扮演的多是天真爛漫,性格開朗的妙齡女子,演員通過身段動作來刻畫這些人物性格,花旦在塑造人物上有很多講究,對不同人物的表現所運用的表演方法也不同。而指法是花旦在舞臺上的主要表演手段,擁有形態優美的指法是十分重要的。正所謂“手為勢,鏡中影”,講的就是在戲曲舞臺表演中,通過手部動作的變換對實物進行詮釋,從而推動劇情的發展。如:京劇傳統戲《賣水》中的裱花一折,性格活潑開朗的小丫鬟梅英為了給小姐消愁解悶,看到花園中百花盛開,邊唱邊舞表花十二月,特別是:正月里,指法變化多端,從右手單指變化為云手雙指,又翻掌向外自然滑落,在琴弦中眼神和指法合二為一,體現了梅英俏麗活潑的性格,讓演員的表演更顯嫻熟優美。劇中各樣花名全表完,梅英焦急的等待李二相公,一邊攙扶小姐上樓,一邊打探來人,只見演員腳底下搓著快碎步,雙手俏握雙拳提在胸口,勻速地上下擺動,體現梅英著急等待的心情。當然,雙手握拳擺動要自然柔美,觀眾才會覺得賞心悅目。有的演員往往把勁頭用在雙肩或是雙臂上,走起腳步來,顯得笨拙僵硬沒有美感,因此,必須要打好基本功,才能演好戲。
腳步是花旦表演的重要一功,是必練的基本功,好的腳步更能刻畫人物形象,叫人眼前一亮?;ǖ┒嗍潜憩F天真爛漫的小姑娘,腳步輕盈跳躍,要和身段配合協調,面頰往上提拉,顯得俏麗嫵媚?;ǖ┏S玫牟椒ê芏?,如碎步,捻步,蹉步,云步,墊步等,走的時候要求腳步不能跨的太大,大小要均勻,上身穩住不能晃。如《賣水》中梅英的腳步就很多樣化,用到了云步,碎步等,云步顧名思義就像在云里行走一般,要求雙腳并攏,腳跟分開,腳尖相對再分開足跟相對,連續反復。行走起來又穩又美,再擺動手肘,載歌載舞,多變的舞蹈身段,腳步飄逸瀟灑,沒有一個動作是重復的,將觀眾的注意力全部吸引到小丫頭身上了。有句老話:臺上三分鐘,臺下十年功,老藝術家劉長瑜老師的這段《賣水》,真是到了爐火純青的境界,把這個人物演活了。她年輕時,每天都要在排練場練上幾十遍功,都是汗水泡出來的精品。這真是我們演員學習的好榜樣啊!只有不懈的努力,才有臺上的光彩靚麗。
說完了指法和腳步,我們來說說演員的眼神。人們常常把眼睛比作心靈的窗戶,這是因為從眼睛中流露出來的神態,最能傳達人的思想感情。因此,無論是作家還是藝術家都把對“眼神”的描繪,作為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部位。對于一個戲曲演員更是如此。比如京劇中的《三岔口》演員為了在舞臺上表現摸黑搏斗,雙方尋找對方的位置,靠的就是演員“視而不見”的眼神,引導“摸黑”的手勢,在明亮的燈光下,構成黑夜中搏斗的戲劇沖突。“眉目傳情”是生活中男女雙方愛慕的表露,在戲曲舞臺上“眼神”對人物的情感色彩可以作多方面的渲染。比如《斷橋》中,白素貞對許仙又愛又怨的復雜感情,都是從演員的眼神中表現出來的。既不能太溫也不能太火,溫了就冷了,顯得平淡;火了就兇了,成了對許仙的指控,脫離了人物,所以眼神的把握要恰到好處。又如京劇名家高盛麟先生在《走麥城》中扮演的關羽,上場亮相時,也是瞇著眼,凝視著遠方,那眼神中透露出來的威風煞氣,傳達給觀眾的是他的大將風度,意思是說,你們看:關云長雖然敗走麥城,但他的精神意志卻依舊巋然不動。由于“眼神”的特殊藝術魅力,在戲曲表演中,歷來的表演藝術家都把它規定為一門特殊的技術程式來重點訓練。
在戲曲表演中,角色之間的情感交流是劇情發展和人物之間性格沖突的必然。而“眼神”的交流則是情感交流的重要手段。因為“眼為心之窗”角色之間眼神的接觸和傳遞,會觸動扮演者的真實體驗,使情感表現激發出真實的火花。在舞臺上,演員不能把觀眾當“外人”,通過眼睛和觀眾的交流,能把人物的內心獨白很清晰地傳達給觀眾。而花旦演員的眼神要求自是不必說的,活潑可愛的性格都是通過眼神流露給觀眾,如《拾玉鐲》中孫玉嬌出場,小碎步咬著過門尾巴出側幕條,右手扔辮子抬眼睛亮相,眼神靈動俏皮,把小姑娘內心歡喜舒暢的心情表現的淋漓盡致。劇中老媽媽出門燒香,只留姑娘一人在家,她像只剛放出籠子的小鳥一樣,別提有多興奮了,配合著樂隊柳青娘的伴奏,演員數雞找雞做針線一氣呵成,熟練優美的身段動作,左顧右盼的眼神轉動,使演員嫻熟逼真的一段表演盡收觀眾眼底,顯得那么自然大方技藝高超。小生邁步出場后,兩人頓生愛慕之情互相對視,眼神的處理要自然含蓄,畢竟孫玉嬌是小家碧玉很有家教,不能突兀顯得輕浮。眼睛先垂眼簾從邊上起,鼓師和演員一道,聲到眼神到,形成了舞臺上的高潮,緊接著抬眼對視立即又閃開,旦角害羞轉身手絹捂臉,這一系列眼神和動作的表演恰到好處,吸引了觀眾的眼球。運用“眼神”是一種藝術,“眼神”用活了,舞臺上形象也就“活”了,正是所謂的“畫龍點睛”。當然,這需要戲曲演員不斷地探索和實踐。我們再來說說身段表演中,花旦經常用的宮扇,也叫團扇。
古典團扇的運用主要是舞臺上人物身份的象征,豐富旦角的舞姿表演,起到畫龍點睛,傳情達意的效果,使得人物形象更飽滿更鮮活。京劇中團扇的運用一般根據具體的劇情,人物,行當的需求而定,多用于花旦的表演當中,花旦表演主要以做功見長,團扇就是其中的重要一功。團扇的基本動作有托、轉、合、遮、撲、抖、拋等,演員借助扇子做出各種動作,表現人物的性格和感情。如《紅娘》中紅娘的出場,雙手捏扇碎步移至臺口,轉身蹦起擊扇撲蝶,行云流水般的動作一氣呵成,表現出紅娘調皮,歡樂的少女形象,讓觀眾對人物性格特征一覽無遺。閨門旦是戲劇旦行的分支,又稱小旦,與花旦相近,團扇在閨門旦角色中的運用也很多,眾所周知閨門旦就是指未出嫁的閨閣少女,舉止大方典雅,大多數閨門旦都是性格靦腆,命運坎坷的人物形象,強調以情入戲,因此團扇的運用恰好給予人物展現身份地位的工具,由于閨門旦與花旦相近,又不同于花旦。她的動作幅度較小,體現的是含蓄和婉約的美,所以動作上要注意節奏尺寸。如《謝瑤環》中花園一折,謝瑤環脫掉男兒裝,還我婀娜多姿女兒身,捏扇碎步移至假山前消遣。時而反握扇,羞答答自然嫵媚,時而捏扇,輕暼眉間滿惆悵。在與袁行健情定終身時,扇穗輕握飄然轉身,拂袖掩面喜極而泣邊舞邊吟唱,把女兒家喜結良緣的激動心情掩飾的絕好不過了。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偟膩碚f團扇的運用具備一定的程式化,包括執扇的方式——握扇、捏扇、夾扇,以及一系列的動作,如:檔胸扇、斜抱扇、倒舉扇、望月扇等等不甚枚舉。團扇的運用十分強調執扇的手勢,兩手之間的配合,強調手指纖細,指法靈巧,而且扇面的角度直接影響美觀呈現,只有在運用中要求結合起來,才能形成團扇清麗脫俗的獨有魅力,彰顯出演員的表演功力,幫助演員刻畫出不同的人物形象。在團扇的表演中,扇穗的運用也是其中的一大特色。扇穗的運用類似于劍穗,關鍵在于手腕和指法給予扇柄的力度拿捏,像飄穗,繞穗等動作都需要恰到好處的力度來控制扇穗的輕重緩急,同時也要協調好手眼身法步的配合,才能相得益彰。團扇的運用更多來源于生活中的小動作,往往就是一個不經意的小動作就能流露出人物的心聲,而演員對于內心細節的流露正是以表演的方式夸張運用到舞臺上,形成了不同的人物性格。團扇在旦角表演中運用方式豐富多樣對于花旦在舞臺上的表演形式,我概括了好幾點,形式多樣,關鍵是演員自己明白于心,并能呈現給觀眾,給廣大觀眾以美的享受。基本功是根本必須扎實,才能在舞臺上收放自如,仔細琢磨角色的性格特征,通過自己的努力,把握好角色,拿捏好尺寸才能在舞臺上大放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