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丹鳳 (哈爾濱師范大學,黑龍江 哈爾濱 150080)
主旋律電影是一種興起于20世紀八九十年代的影片類型,是以展示愛國主義精神為主要目標,以革命歷史重大事件以及與普通觀眾生活相貼近的現實主義事件為主要題材,來弘揚主流價值觀、謳歌人性人生、傳遞真善美、具有時代氣息的影片。作為主流意識形態的重要傳播載體,主旋律電影承擔著弘揚核心價值觀、傳揚中國精神的使命。
進入新時期后,以《戰狼2》為主的一系列大制作優秀主旋律電影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出現了大批能夠凝聚人心、提升中華文化、蘊含中國意識形態和時代精神需求的優秀影視作品。許多觀眾在高度評價影片的視聽效果之余,也表示深受電影所傳遞的思想精神影響。可見,這些具有新時期創作特征的主旋律電影不僅能夠給觀眾以震撼的視聽享受,而且具有極為重要的精神內涵與思想價值,能夠在思想精神上影響受眾,使其在民族精神與愛國主義情感的表達上與影片產生共鳴。更重要的是,主旋律電影能夠以獨特的藝術創作方式對民族精神、愛國主義情感以及“中國夢”的內涵做出很好的詮釋與表達,充分顯示出新時期主旋律電影的多元化形式及創新創造,也進一步提升了受眾的審美水平。
鄧小平同志曾說:“一切宣傳真善美的都是主旋律電影。”也有的學者認為:“主旋律與文化具有天然的聯系,凡是傳遞正能量,宣揚主流意識形態、令人振奮的作品皆是主旋律作品。”時至今日,我國實現社會快速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文藝作品往往是先進思想的發生器,也是展現先進文化、客觀反映現實世界的主要工具。習近平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對繁榮和發展社會主義文藝指明了新方向,提出了新要求,即“堅持社會主義文藝是人民的文藝,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深入挖掘和開發貼近生活、扎根人民中進行無愧于時代的文藝創造。培育繁榮壯大優秀文藝創作,堅持思想精深、藝術精湛、打造精品相統一,推進社會主義文明建設的精品力作”。[1]因此,筆者認為,進入新時期后主旋律電影的核心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堅持社會主義制度,認同共產主義、馬克思主義,傳承中國優秀文化,弘揚中國精神,創作能夠凝聚人心、提升中華文化、詮釋中國意識形態和時代精神需求的優秀影視作品。
1.傳遞社會主流價值觀
主旋律電影是促進社會健康發展和人民健康向上的動力源泉,是一個社會一個時代的精神映像。進入新時期,主旋律電影就像活教材,以其緊跟時代、貼近觀眾多樣化創作題材及生動的影像吸引觀眾注意力,在影片內容上,以中華傳統價值觀為根,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干,以其他正確價值觀為枝,積極地利用影片當中的人物及故事來影響受眾,這也正是新時期主旋律電影的第一層精神實質,即傳遞社會主流價值觀。
2.弘揚民族精神與愛國主義精神
主旋律電影作為民族文化構成的社會主導意識形態,它本身所蘊含的時代精神、民族意識,承載了培育核心價值觀和思想教育功能。主旋律電影的核心目標就是以展示愛國主義、英雄主義及革命歷史題材為出發點,通過一系列宏大敘事、情懷訴說來激勵、鼓舞觀眾,使人們的愛國主義情懷與民族情感能夠獲得表達。像主旋律電影《戰狼2》《紅海行動》《建軍大業》《血戰湘江》等,無一不展現了鮮明的中國氣派和中國力量,目的就是喚起人民內心共鳴的愛國主義情懷。
3.展現當下時代精神
任何一個時代都需要有好的影片來展現當下鮮明的時代特點及時代風貌。當今中國日益強大,國人的民族自豪感與自信心也日益增強,因此他們更希望能有好的影片來展現他們的生活,展示這個時代的中國精神。當前,很多主旋律電影依托現代科技的精良制作和新媒體的有效傳播,向社會宣揚主流意識,弘揚中國精神、時代精神,以其特殊的魅力感染和滲透到人們的思想和生活領域,實現了一種潤物細無聲的精神影響作用。
新時期新形勢下主旋律電影所承擔的引領社會風尚和宣揚主流價值觀的重任不僅體現在其影片的題材與內容,同樣也體現在主旋律電影的創作形式上,即通過怎樣的藝術創作與表達方式來實現主旋律電影的思想價值,使觀眾不僅體驗到觀影的審美愉悅感,也能夠在潛移默化中受到其所傳遞的精神內涵的深刻影響。
主旋律電影通常圍繞革新的人物塑造和大事件敘事模式全視角地將中國元素、中國精神等新時代民族精神蘊含其中。目前來看,主旋律電影還是主要以宏大敘事的方式來表現主題,而構建在宏大歷史事件背景下的一個個鮮活的人物,就是用來展現我們這個時代所倡導的價值觀的主要對象和敘事載體。在主旋律電影創作當中,戰爭題材是最為常見的,多是因為這些題材很容易激起民眾的民族精神、愛國主義熱情以及對歷史戰爭中國家苦難的感同身受。而在一些看似非宏大敘事的主旋律電影中,影片創作多聚焦現實題材,講述普通小人物的故事,其實目的也是將主人公的個人經歷和個人敘事與社會國家的大背景聯系在一起。表面看是細微的個人化敘事,但實際上依舊有其“宏大”的表達在其中,即通過敘事藝術表達出來的依舊是一種大主題。因此,以宏大敘事的方式來弘揚民族精神,挖掘大事件背后“大情懷、正能量”的精神,是新時期主旋律電影藝術表達的第一個特點。
2017年,主旋律電影《戰狼2》以56億元的票房刷新了華語電影的放映紀錄,影片以退伍軍人冷鋒的視角講述了一次中國在非洲的救援行動。盡管冷鋒已不是現役軍人,但卻仍然時刻牢記中國軍人的使命,從他奮不顧身挽救同胞和難民的那一刻起,中國軍人大無畏的自我犧牲精神就在他身上顯現得淋漓盡致。然而影片卻沒有將其塑造成為美國式的孤膽英雄,而是從更為現實的層面來說明冷鋒單憑一己之力無法完成全部救援,從而引出了其背后的中國政治影響力和軍事力量。敘事層次由此上升,將個人與國家聯系在一起,將英雄主義上升為對國家影響力的展示,在展現中國軍人的勇敢、無畏、智慧和堅強的同時,也將電影的敘事引向了民族精神的大情懷,進一步滿足了大眾對主旋律電影的精神需求。
愛國主義作為中華民族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動員和鼓舞人民團結奮斗的一面偉大旗幟。愛國主義教育題材的主旋律電影作為主流意識形態文化認同培育工作的重中之重,能潛移默化地增強對祖國、民族的認同。新時期主旋律電影在創作中相較之前20世紀八九十年代的主旋律電影,不會用口號式的豪言壯語及明顯的敘事符號來表達愛國主義精神。在藝術表達上更加注重隱喻的作用,不僅通過開放式的影片結構,多條線索敘事來體現愛國主題,更在創作上注重運用多樣化的視聽符號來激發觀眾的愛國主義情感,如振奮人心的音樂、一些震撼的大場面,還有就是一些具有象征意義的畫面來展示正能量主題,如《戰狼2》中的震撼的軍艦場面、主角用手臂舉起的五星紅旗、影片末尾的護照以及護照上面的文字等,不僅迎合了觀眾審美趣味,也最大限度地通過這些符號激發了中華兒女的愛國情懷和民族情結。
2018年春節期間上映的主旋律電影《紅海行動》使國家意志與愛國精神得到了進一步詮釋,該片以發生在2015年的“也門撤僑”事件作為改變原型,以中國軍人保護中國僑民安全撤離作為背景,通過一系列多樣化的視聽符號來進行敘事,不僅展現中國軍人英勇善戰,突出了海軍陸戰隊員之間的合作與情義,也在敘事的過程中充分展示了家國情懷,讓人們感受到了中國政府對中國公民生命與利益的關注與尊重,使觀眾得以產生共鳴。除此之外,與《紅海行動》同年上映的主旋律電影《厲害了我的國》則立足時代,著眼當下,用多元化的視聽語言符號來展現中國新時代的風采。其中大量航拍鏡頭、震撼的遠景鏡頭、生動的生活場景展示,都能讓人感受到強烈的視聽沖擊力和藝術魅力。而不斷提升以小切口反映大主題,以感人場景支撐宏大敘事,以人物細節折射時代變遷,多角度、全方位呈現“大美中國、大愛中國”的視覺總基調,將現實主義情懷和深刻意義細化到故事情節和人物形象,令人震撼,催人奮進,充分展現了中國人民在全面建設小康征程上取得的歷史性成就,傳遞了中華崛起之力。這些優秀作品都緊緊抓住了民族復興中人們思想的共鳴點,反映人們對真善美的追求,滿足了人們對精神文化的需要。
如果將“中國夢”這一宏大的歷史使命引入電影表述中,那么以主旋律電影來詮釋“中國夢”的內容與精神就對于國家提升文化軟實力、弘揚民族精神具有重要的價值意義。“實現新時代文化自信,一方面中國電影要恪守中華民族自身民族性的優勢,讓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國、認知中國,即對待歐美優秀電影作品做到取其精華棄其糟粕;另一方面中國電影要體現廣大人民群眾為實現普通日常生活中最平凡的小幸福,追夢筑夢圓夢的奮斗過程,即通過以人敘事、以小見大傳遞出平凡人對文化的認同與堅持,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和中華文化影響力[2]。”
新時期的主旋律電影正是在這樣的“中國夢”的指導下來塑造影片的核心人物的,相較早期主流電影當中人物的高大全形象,近期的主旋律電影人物更加去模式化。比如在影片《戰狼2》中吳京飾演的冷鋒曾是一名軍人,但是卻因為違反紀律而被開除了軍籍。除此之外,還有《湄公河行動》里的高剛、《紅海行動》中的八位突擊隊員,他們都不是完美的人,都有各自的缺點,但就是這樣不完美的人物才更接近觀眾的心理。因為他們有不足也有缺點,影片就不會全部圍繞著他們的優點來敘事,而是更多地展現這些主角的成長與變化。只有這樣的人物才更符合“中國夢”的內涵,才更符合“中國夢”中追夢筑夢圓夢的奮斗過程。而新時期的主旋律電影之所以更受觀眾喜愛,也正是因為觀眾在看到這些性格迥異,普通且不完美的主角在影片中一步步走向成熟的同時,也是他們激勵自己去追逐夢想的動力所在。“中國夢”既是國家富強、民族振興的大夢,也是每個中華兒女實現自我價值的小夢;既是宏大抱負之夢,也是追求美好幸福生活之夢。[3]因此,新時代主旋律電影對“中國夢”的建構起到了水滴穿石、深入人心的傳播效果。
新時期主旋律電影走紅源于它對文化精神的承載和傳播,針對主旋律電影的價值內涵探析尋找具有中國精神、符合社會主流價值觀念的中華民族文化特征的故事,是中國電影創作需要思考的關鍵。縱觀近年來主旋律電影的發展,筆者認為想要以獨具魅力的藝術傳揚民族自尊和文化自信,首先,要注重時代化、形象化地渲染中國精神和主流文化,不斷拓展敘事題材、創新表現形式,避免主導意識的說教;其次,要塑造以民族精神、革命精神、時代精神為題材主軸的電影,增強民族認同感和歸屬感;最后,要全面客觀地描繪具有鮮明時代特征的典型中國人的形象,講好大國崛起的中國故事。簡而言之,在當今時代語境之中,國產主旋律電影的傳播意義非凡、任重道遠,唯有將講中國故事、訴中國精神相結合,主旋律電影才能在全球文化與世界格局中有更廣闊的發展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