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的草原我的家……”耳邊,悠揚的草原牧歌響起,歌聲不僅唱出了保護草原的理念,更唱出了草原人對草原的愛。
我國是一個草原大國,有天然草原3.928億公頃,約占全球草原面積12%,世界第一。草原早已不僅僅只是用于放牧,而是有著獨特的生態、經濟、社會功能,是不可替代的重要戰略資源。
草原是大地之衣,承擔著防風固沙、保持水土、涵養水源、調節氣候、維護生物多樣性等重要生態功能。我國草原從東到西綿延4500余公里,覆蓋著2/5的國土面積,精心呵護著中華大地。
據專家測算,草原涵養水源的能力是農田的40~100倍,是森林的0.5~3倍。我國長江、黃河、瀾滄江、雅魯藏布江、黑龍江等大江大河的源頭都在草原,黃河水量的80%、長江水量的30%來源于草原。我國草地總碳儲量約占全球草地碳儲量的8%。
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2018年全國草原綜合植被蓋度達55.7%,比2011年增加6.7個百分點;草原承包經營面積達43億畝,占草原總面積的73%,有效調動了廣大牧民保護建設草原的積極性,我國草原事業進入了全新的發展階段。
“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體,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就是要把草原作為重要的生態資源來保護,作為生命共同體的重要組成部分來對待,統籌兼顧、系統治理。”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局長張建龍說。
草原也是牧區社會發展的基礎。草原是牧區人民賴以生存和發展的最基本生產資料,實現其經濟社會發展,從根本上說還是要緊緊依靠草原,大力發展草原特色經濟,走生態產業化、產業生態化的綠色發展之路。
多年來,我國牧區通過推行以“草畜雙承包”為內容的家庭承包經營責任制,對承包經營牧民給予政策扶持,引導科學利用草原資源。近年來又通過實施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政策,激勵牧民以草定畜,合理利用草原。禁牧休牧和草畜平衡制度得到落實,兩者實施面積已達到38億畝,占全國草原面積的63%,惠及1200多萬戶牧民。數據顯示,2018年,全國重點天然草原牲畜超載率為10.2%,比2011年下降17.8個百分點,草原利用更趨合理。
盡管我國草原保護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還存在很多的矛盾和問題。目前全國草原退化依然嚴重,違法違規征占用草原、開墾草原、破壞草原植被的現象屢禁不止,科技貢獻率不足30%,遠遠低于草業發達國家。
“我國少數民族人口的70%生活在草原地區,草原邊境線占全國陸地邊境線的60%,268個牧區和半牧區縣很多是貧困縣,牧民90%的收入來自草原。必須堅持走綠色發展之路,既保護好草原生態,又利用好草原資源,努力實現生態美與百姓富的有機統一。”張建龍說。
草原是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基礎。草原好,中國的生態安全才有保障。因此,我們要保護好草原,保護好我們美麗的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