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刊記者 徐天寶/通訊員 張鑫 孟豹
氮氧化物濃度30 毫克/立方米、二氧化硫22 毫克/立方米、顆粒物5 毫克/立方米——這是7 月3日,記者在山鋼集團永鋒淄博公司(以下簡稱“永鋒淄博”)煉鐵廠脫硫脫硝主控室看到的燒結機實時排放數據。
這組看似簡單的數據,標志著永鋒淄博在省內率先實現了超低排放,不僅符合山東省第四時段要求的200 毫克/立方米、100 毫克/立方米、20 毫克/立方米的排放標準,還提前一年半達到了國家要求的50 毫克/立方米、35 毫克/立方米、10 毫克/立方米的超低排放標準。
據了解,截至6 月底,永鋒淄博上半年生產經營始終保持產銷兩旺、效益增長的良好態勢,在錯峰生產兩個半月的情況下,鋼材生產、銷售均破140 萬噸大關,較去年同期分別增長42%、40%,提前實現時間過半、任務過半,相當于半年完成了公司成立前一年的產量。“效益的增長,與我們的超低排放改造是分不開的。從另一種意義上說,公司的超低排放改造有力支撐了企業的高質量發展。”永鋒淄博黨委書記、總經理逄曉男對記者說。

永鋒淄博的高速線材產品
2018 年5 月7 日,生態環境部發布《鋼鐵企業超低排放改造工作方案》征求意見稿,明確了鋼鐵企業完成超低排放改造的時間表:2020 年10 月底前京津冀、長三角等重點區域基本完成改造,2025 年底前全國具備改造條件的鋼鐵企業力爭實現超低排放。
“打鐵還需自身硬。公司要投入真金白銀,引入新技術、新裝備、新工藝,做好環保達標改造,提前適應超低排放新常態。”公司確定了方向和路徑。2018 年8 月30 日,永鋒淄博《環保超低排放改造工作計劃》正式發布實施,全方位實施超低排放改造。
同時,公司先后制定下發《環境保護責任制》《安全環保專業管理考核細則》《環保“紅線”管理暫行規定》《能源專項檢查管理辦法》《能源管理專項考核細則》等環境保護規章制度,從制度層面進行規范完善。公司制定了各部門環保基準及細則,由安全環保部牽頭組織,各單位專業人員參加,成立小組,負責專項檢查、日常工作協調、數據傳輸匯總,每月不少于一次全公司范圍的專項檢查,檢查后列出問題清單,明確整改要求、責任人與時間節點,形成閉環管理。

綠樹掩映的永鋒淄博廠區
在生產過程中,采用清潔生產技術改造生產工藝,如軋鋼加熱爐蓄熱式燃燒技術、高爐富氧噴煤技術、燒結富氧點火技術、煤氣高效利用技術、連鑄連軋鋼坯熱送技術、余熱回收發電技術等,從源頭上加強污染源的控制,消減了污染物的產生。
據統計,自2018 年9 月份開始,按照超低排放改造工作計劃,公司先后投入3 億多元,在燒結、煉鐵、煉鋼、軋鋼等系統安裝各類環保設施60 余臺(套),實施了煤氣發電鍋爐煙氣脫硫脫硝、燒結脫硫脫硝、煉鋼一次除塵改造、燒結機尾環冷除塵、煤氣柜濕電除塵改造、布袋除塵提標改造、無組織排放全封閉、密閉改造等項目,實現了生產全過程污染預防與控制。
狠抓環保治理,實現超低排放下的綠色經營,才能真正夯實企業持續發展的根基。針對面臨的環保新形勢和環保督查重點,公司周密組織采暖季錯峰生產和環保管控,確保環保所有管控環節都要達標,將所有環保設備設施視同關鍵設備,納入日常管理,確保穩定運行。
據了解,實現超低排放后,永鋒淄博的主要污染物顆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較前年減排比例分別達到65%、55%、70%。
走在芳草茵茵、綠樹婆娑的永鋒淄博廠區,很難想象這是一個大型鋼鐵企業——鋼鐵元素與生態自然和諧相融,就如同走進了一個森林公園。
“原來很怕碰到刮風下雨天,料場工作是晴天一身土、雨天兩腳泥,有些地方積水嚴重,需要穿著雨鞋進去工作。”公司煉鐵廠原料車間主任馮磊對記者說,“下雨天設備銹蝕嚴重,皮帶粘料嚴重,原料受潮導致水分增加,增加了高爐的不穩定性。自從安上了全封閉大棚,一切都不一樣了。”
馮磊所說的料場全封閉大棚2017 年投資建成,總投資4000 余萬元。采用鋼網架球形連接的拱形結構,建筑面積41070 平方米,顯著改善了原料場儲料條件,杜絕了由于物料露天存放導致的揚塵污染,并能夠有效減少由于風力、降雨造成的物料流失損耗,每年節約物料產生的效益約100 萬元。
記者了解到,永鋒淄博以打造5A 級景區為目標,扎實推進環保整治提升和濟青高鐵沿線美化項目,3 年來廠區環境發生了巨大改觀。道路兩旁草木修剪齊整、繁花盛開,綠綠的草坪吐出鮮嫩的葉芽,一抹抹綠意把廠區裝點得生機勃勃。
公司運用生態學、景觀學理論,模擬地域性自然植物群落景觀,常綠樹與落葉樹相結合,慢生植物與速生植物相結合,喬、灌、草相搭配,生態功能與使用功能相結合,實現了廠區“三季有花、四季有景”。
“根據廠區產生的不同污染物,根據植物的特性合理種植,充分發揮植物對區域污染物的吸附、吸收和凈化功效。豐富植物群落生態結構,努力建設綠意盎然、生機勃勃的花園式工廠。”公司安全環保部副部長馬懷國說。
在做好綠化美化工作的同時,圍繞生產現場的環境治理,永鋒淄博推行全覆蓋網格式區域責任管理,把現場治理與精益管理工作相結合,通過打造標桿車間,全面提升現場基礎管理水平,建設環境一流的清潔生產現場。
職工的改變不只是增強了自信,更體現在對環境保護的主動性和自覺性上。在永鋒淄博煉鐵泵房,職工為了現場提升想盡辦法。
“沒有行動,永遠不會知道變成什么樣。小小鋼絲球讓我們熟悉的地面涇渭分明,整個值班室都亮堂了。”煉鐵泵房班長董祥業說。
“誰說鋼鐵企業就該是傻大黑粗,我們同樣可以做到整潔優美。”煉鐵廠職工孟祥水自豪地說。
截至目前,永鋒淄博的廠區綠化面積已達40 多萬平方米,綠化覆蓋率30%以上。在中國冶金報社組織發起的“尋找最美綠色鋼城”評選及展示活動中,永鋒淄博被評為全國“2018 綠色發展十大先進企業”。
“綠色工廠的內涵,除了環境優美、環保達標外,還包括工藝優化、節能降耗、循環物料利用、能耗效率等,都是硬指標。”公司安全環保部部長王書敏給記者介紹。
6 月29 日,在永鋒淄博生產管理部會議室,逄曉男為“時間過半,任務過半”的先進單位代表軋鋼廠、供銷部、生產管理部等頒發獎金。
“真金白銀發到手上讓人感到非常振奮。這個成績是大家伙共同努力的結果,我們對完成全年指標任務充滿信心。”公司軋鋼廠廠長劉洪濤高興地告訴記者。
據了解,今年以來,永鋒淄博嚴格按照“穩鐵、保鋼、增材、降本、低排、增效”12 字方針,緊盯年初確立的各項工作目標,深度推進精益運營、革新轉型,堅持產業深耕、管理提升,狠抓團隊建設,打造高品質團隊,產品產量實現大幅度提升,生產系統35 次打破歷史紀錄。
混改以來,永鋒淄博持續優化成本,全工序對標永鋒鋼鐵,對標優秀的民營企業。圍繞“噸鋼降本增效200 元”目標,做好目標分解,依托看板指標體系,緊盯指標異動浮現問題,分析波動根因,抓好措施跟蹤與落實,堅持與本部全方位對標挖潛。進一步優化關鍵性指標,全工序成本與本部對標。今年1 至6 月份完成噸鋼降本增效302 元。
采訪中記者深切感受到,在永鋒淄博,“綠色工廠”的生產理念已經深植于企業文化基因之中,綠色、環保、節能、高效已經成為每一名員工自覺的思維方式和行動指南,滲透到公司生產作業的每一個工藝環節。
一大批國內一流的環保技術和設備,實現了廢水、廢氣、廢渣的資源化利用,取得了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雙豐收。公司以同行業最好能耗指標為目標,對煤氣、爐渣、工業用水等全部回收,利用煤氣發電、余熱發電、高爐TRT 余壓發電,年自發電量折合標煤42 萬噸,所有能源實現循環利用。
污水項目零排放,滴水不外排。煉鐵、煉鋼、軋鋼、熱電循環水均配套建設了冷卻回用系統,煉鐵沖渣水、煉鋼與軋鋼濁環水均循環回用。公司建設的污水處理廠,利用行業最先進的“超濾+反滲透”雙膜處理工藝,實現污水全部回收再利用。
“污水經過十幾道工序處理后,水質接近純凈水標準。”安全環保部副部長畢云華表示。整個生產過程產生的氧化鐵皮、污泥、除塵灰等中間物料全部回收,循環再利用。
“淄博市、桓臺縣黨委政府高度重視超低排放工作,對綠色發展提出了嚴格要求,這也是企業優化結構、轉變增長方式,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永鋒淄博將持續推進超排改造、廠區綠化美化升級,探索企業綠色經營的路徑方法,實現企業與城市的相融共生。”逄曉男對記者強調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