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歷 劉東華(深圳市氣象局)
深圳市智慧氣象應用創新平臺,由深圳市氣象局于2016年創立,與企業、社會機構開展合作,面向創客團隊,聚集大眾智慧,擴大防災減災社會資源和力量,創造更符合市民需求的氣象服務產品,促進氣象更好服務經濟社會。
目前,創新平臺實體和線上入駐創客企業已達25家,自主研發了一批個性化的氣象服務產品。如生毛豆環境質量監測儀,該產品通過數類傳感器收集溫度、濕度、PM2.5濃度等多種環境數據,利用獨有的組網技術對信息進行處理,轉化為數據可視化畫面進行監控,目前該監測儀已應用于全市10個生態公園,對公園的氣候及環境要素進行監測,廣泛服務市民。
2015.12 第一屆 “樂享氣象”吸引了二十多家創意企業、創客團隊參與。
2016.3 樂享氣象創賽總決選成功落地舉辦,十二家創意團隊成功獲取氣象數據金鑰匙。
2016.8 成立“智慧氣象應用創新平臺”,通過實體入駐和線上入駐方式,更好地服務氣象應用開發團隊。
2016.12 啟動第二屆“樂創氣象”活動,圍繞氣象及相關領域征集科技類、文創類產品,共吸引了30多家創意團隊報名。
2017.3 第二屆“樂創氣象創賽總決選”成功落地舉辦,十五家創意團隊獲得氣象數據使用權。
2018.8 “智創氣象共享與應用”平臺發布,標志深圳市氣象局創新服務踏上新的征程。

內容:
·景點預報;·景點預警;·線路預警;

內容:
·定點預警·風險預估·快速響應

內容:
·指數保險;·農業模型;·災害評估;

內容:
·預報預警;·線路預報;·供需分析;

內容:
·健康分析;·健康預警;·氣象指數;·天氣預警。

是一個適合港口“調度、中控”個性化終端,可以進行個性化設置,根據需要提供聲光、個性化報警功能;可實現通過短信、郵件、電話外呼等形式提供服務。系統對陣雨、雷雨分布的移動方向、速度、雨量進行提醒,企業可以對惡劣天氣進行預警設定,并可以鏈接應急預案。該項目的應用提高了港口人員對氣象防災減災的應對能力。


是一個專業性強、氣象科技含量高的地鐵氣象服務系統,該系統通過地鐵專項服務網、手機短信、電子顯示屏、電話、傳真等方式,提供0~3小時短時臨近預報、7天預報、臺風路徑、衛星云圖、雷暴、雷達回波圖、預警信號等氣象服務產品。

利用社會力量提供更加有針對性的個性化服務,促進氣象為社會經濟各行業服務。
◆“生毛豆”氣象數據采集的私人氣象站:采用微觀測傳感器,讓用戶隨時隨地科學的了解到身邊溫度、濕度等多環境的情況。
◆根據實時監測的溫度,結合大數據分析,給用戶做出健康提示或建議。
“回南天”是南方地區獨有的現象,每年冬去春來、乍暖還寒時,當露點溫度高于建筑物表面溫度時,水汽在墻面地板發生凝結,室內極度潮濕,嚴重影響市民生活,自2012年初深圳市氣象局聯合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開展大量數據測算及分析研究,做出了“回南天”的預報模型和算法,應用于預報服務。此項研究成果為市民應對“回南天”提供了準確的參考與指導。


Advances in Meteorologic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19年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