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淑敏
我想說說非洲所謂的稀樹草原。如果那種稀樹被連根拔去,那稀樹草原就干脆只剩下草原而沒有樹了。這種樹只有一兩米高,雖有樹干,但更像是灌木,枝條紛披。最先吸引我目光的是樹干上懸吊的一個個羽紗樣的小袋子,有十幾厘米長,紡錘狀,白花花、毛茸茸的,好像是一種敗絮纏繞的鳥巢。
我一邊嘎吱嘎吱像個地鼠似的咀嚼著零食,一邊走向那些樹。樹還沒有長葉子,好在枝條并不孤單。它褐色的骨架上,長滿了密密麻麻的釘狀物。每個“釘子”大約有4厘米長,尖端非常銳利,堅硬如鐵。此刻,由于靠得很近,我可以清楚地看到那個鳥巢的細節,巢中還有一只小鳥。
只是……我非常驚恐地發現,鳥已經死了。如果單單是死亡,還不會令我如此毛骨悚然。它是非正常死亡的,是被這個鳥巢樣的懸掛物勒死的。這只死鳥非常輕,會隨著微風搖晃不止。也就是說,它已經是一個空殼了。那么,它的血肉到哪里去了呢?
帶著滿腹疑問,我深一腳淺一腳地在荒草中跋涉,突然,我被一只強有力的手臂鉗住了——那是女巡守員長滿金色汗毛的手臂。
她嚴厲地質問我:“你要到哪里去?”
我說:“我要看看那邊的鳥巢?!?/p>
她正在照料大家下午茶的當口兒,一眼瞥見我無組織、無紀律的行為后,立刻三步并作兩步趕過來。
她長嘆了一口氣,說:“那不是鳥巢,是鳥的墳墓。這里的主人是一種大型蜘蛛。你看,這里到處都是它們布下的天羅地網。”
果然,四周的枝杈上都有若隱若現的蛛絲浮動,但它們看起來異常單薄。飛翔的小鳥自由活潑,沖勁兒很猛,蜘蛛網怎么會有那么大的力量網住它們?
女巡守員看出了我的疑惑,說:“這種食鳥蛛的個頭兒很大,有6只眼睛、8條腿。它會噴絲筑網,噴出的蛛絲蛋白質含量很高,非常強韌,能承受蜘蛛體重的4000倍的重量。它布好了網,就躲起來。如果小昆蟲黏到了網上,食鳥蛛并不吃它們,留著它們掙扎來做誘餌。鳥兒看到小蟲,就會飛過來,這下就誤入了食鳥蛛的網。它的網很黏,鳥兒飛不動了,便會狠命撲騰。食鳥蛛的耐性很好,在鳥兒耗盡氣力之前,它是不會發起進攻的。等到鳥兒筋疲力盡了,食鳥蛛就爬過來,分泌毒液將獵物麻醉。然后不斷吐絲,直到把鳥死死地捆住,看起來好像一份圣誕節禮物?!?/p>
我驚叫起來:“當這個類似鳥巢的東西編結起來的時候,小鳥還活著?”
女巡守員說:“是的,那時它能看到天空,卻再不能在天空飛翔了。它的血肉很快會被蜘蛛的毒液溶解,這時食鳥蛛就會像小孩子吸酸奶一樣,安然地慢慢享用小鳥?!?/p>
看得見的殺戮和看不見的陰謀就潛伏在我們身邊,令人不禁毛骨悚然。
女巡守員說:“你不必傷感,大自然就是這樣循環往復,比如這些樹,是大象的美餐?!?/p>
大象非常愛吃這種樹,連樹皮帶樹枝,甚至樹枝上尖銳的“釘子”也一道卷進肚子。對此,我只能表示,大象的胃黏膜一定像鐵砂紙。
女巡守員開心地笑起來:“大象的唾液黏稠,能包裹住尖銳的刺槐,讓自己不受傷害?!?/p>
我驚叫起來,說:“您是說這種長滿了‘釘子的樹叫槐樹?”
“對啊。刺槐原本就發源于非洲?!迸彩貑T看了我一眼,奇怪于我的驚奇。
由于京劇《玉堂春》的廣泛流傳,洪洞縣廣為人知。洪洞縣有棵老槐樹,我們似乎覺得槐樹是中國的特產。而在非洲土地上生長的刺槐,在中國被稱為洋槐。
有資料說,刺槐是高度可達25米的喬木,但我在非洲所見的刺槐都是幾米高的“灌木”。是不是因為大象、長頸鹿、斑馬等動物的啃食,讓刺槐再也長不高了呢?
原來刺槐是“看人下菜碟”呢!
如果年降水量為200毫米~700毫米,刺槐就可以茁壯成長,變身為大型喬木。
如果年降水量低于200毫米,它就會搖身一變,成為灌木叢狀態。雖然它變矮小了,卻長得飛快且樹冠濃密,生長速度甚至可以超過以速生聞名的楊樹。
刺槐生性樸實、任勞任怨,可以在干旱貧瘠的礫石、礦渣上生長,可以忍耐3‰的土壤含鹽量。它自身具有根瘤菌,可以固氮,自我造肥,自我供給營養。
刺槐于是成了稀樹草原上的動物們的大恩人,為叢林區提供生物的棲息地,提供食物,成了動物的旅館兼飯桌。
朝氣蓬勃的女巡守員笑著說:“根據科學家的最新研究成果,如果沒有動物來啃葉子,刺槐反而會遭到傷害?!?/p>
我大惑不解:“怎么會這樣?刺槐有自虐傾向嗎?動物不來啃食,它反而不自在了?”
女巡守員說:“動物學家從1995年開始,把6棵刺槐用帶電鐵絲網圍住,以防動物啃食刺槐的葉子。他們又找了6棵刺槐作為參照物,讓它們暴露在野外,供長頸鹿、大象和其他食草動物盡情食用。多年過去了,動物學家發現,在鐵絲網保護下的6棵刺槐不僅沒有長得更高,反倒比沒被圍住的刺槐的死亡率高一倍。”
我疑惑地問:“這是為什么?”
女巡守員說:“它們受到了螞蟻的侵害,螞蟻又招來了桑天牛,桑天牛會損害刺槐的樹皮,減緩刺槐的生長速度,增高死亡率。而不斷被啃食的刺槐就不會招惹這種螞蟻?!?/p>
原來這就是大自然秘不示人的循環圖!
我問:“當您看到一個弱小的動物就要喪生的時候,是否會有拯救它們、阻止悲劇發生的沖動?”
她說:“是的,這種感受主要集中在剛開始工作的時候。我有一次看到一頭獅子馬上就要吃掉一只小長頸鹿,我出手救了小鹿。但后來我明白了,如果這只弱小的動物不死去,那只大型動物就會死去。大自然已經這樣運行了無數年,自有它的道理。任意去改變它,反倒是人類的狂妄?,F在,我已經可以心境平和地看待這種輪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