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華偉
摘? 要:新時期,高校“眾創空間”為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提供了全新的平臺,并且具有眾創、眾享、眾籌等特點。在運行過程中,線上與線下、創新與創業、孵化與投資等方面就顯得格外重要。該文結合河南省高校“眾創空間”的優勢與借鑒模式的情況分析,針對河南省高校“眾創空間”運行過程中存在的問題與不足進行了深入研究。在此基礎上,對河南省高校“眾創空間”運行的完善及提高方面給出了具體的思路與對策。
關鍵詞:河南省? 高校? 眾創空間? 問題? 對策
中圖分類號:G64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9)07(c)-0214-02
在全面了解河南省“眾創空間”的運行優勢與借鑒模式的基礎上,分析總結河南省高校具有一定規模與影響力的“眾創空間”的運行問題,找出影響河南省“眾創空間”運行發展的主要因素,提出相應的對策,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1? 河南省高校創建“眾創空間”的優勢
1.1 具有創新創業活力
河南省高校擁有眾多的學術大師,依托河南省的人力資源與高校的人才優勢,為“眾創空間”提供了補給,在推進“眾創空間”發展的同時,“眾創空間”也為高校培養了諸多人才。河南省高校培養和引進了許多國家高層次人才與創新創業人才,逐步營造出互相扶持、互相啟發、互相鼓勵的創新創業氛圍,為培養創客思想與企業家精神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現如今,一線的科研隊伍與環境、充足的科研經費設施都使河南省高校成為了區域創新創業的活力源泉。
1.2 逐漸成為創新創業的陣地
河南省高校凝結了諸多創新成果,是知識創新的重要載體。河南省高校適應社會發展的要求,以自身特色為出發點,不斷強化科研創新隊伍建設與“產學研”合作的開展。河南省高校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參與推動科技創新,打造開放、全方位的創新平臺。河南省高校通過素質培養與知識傳授,源源不斷地為該省乃至全國培養了大量創新型人才,逐漸成為我國自主創新的主要陣地之一。
1.3 日漸成為創新創業的集聚區
創新創業離不開一定的環境,離不開創客共同分享的創業經驗,這就需要人才、資金、環境、技術等資源的集聚,優秀的創業項目在獲得這些資源時必然產生更大的效果。河南省高校利用自身條件與軟硬件支持,將創業資源整合在一起,為“眾創空間”的發展提供了大量的創業信息、創業咨詢以及就業資源等服務,幫助初創小微企業解決技術問題、增強研發水平并節約成本。
2? 河南省高校“眾創空間”運行的借鑒模式
2.1 清華模式
所謂清華模式,具體是指聚合高校創新資源,利用完善的硬件設施為學生提供普通“眾創空間”無法比擬的制造加工場所,這些條件設備支持讓學生提前接觸到更高水平的技術。清華模式為學生提供了當前最前沿、最高端的主流技術,譬如3D打印、激光加工等[1]。目前,黃河交通學院眾創空間、河南大學創客空間等高校就積極借鑒了清華模式。
2.2 浙大模式
浙大模式旨在培育高科技創業項目,充分發揮浙江大學與政府的資源優勢,使在校學生創業項目在運營前就得到專業化的預孵服務,提升創業成功率,促進更多創業項目得以孵化與發展。浙大模式涉及生物醫藥、3D打印、移動互聯等諸多新興領域。目前,漯河醫專的健康暢想眾創空間、新鄉醫學院眾創空間等高校就借鑒到了此種模式。
2.3 南開模式
南開模式旨在為在校學生的創新創業提供服務,打造全新的項目預孵化與服務平臺,其目的在于幫助學生順利實現“理想”到“現實”的過渡。南開模式通過創業交流、培訓、項目展示等活動為創業學生提供咨詢、政策、場地等支持,由此激發創業學生的熱情。目前,安陽工學院就借鑒到了南開模式來大力發展“眾創空間”。
3? 河南省高校“眾創空間”運行存在的問題
3.1 發展模式單一
現如今,河南省高校“眾創空間”的數量開始激增,但在發展過程中也出現了同質化現象,發展理念與方向出現了偏差。省內高校在創建符合學校與當地特色的“眾創空間”方面還有較大的發展空間。目前,河南省許多高校“眾創空間”的發展模式依然以借鑒發達省市高校模式為主,多樣化、高端化、專業化、系統化等問題亟待解決。
3.2 運營盈利低端
根據其他省市高校“眾創空間”運營發展的相關經驗來看,“眾創空間”既提供了辦公平臺,同時也能提供創新創業助力的各種增值服務。如今,國內已成熟化的高校“眾創空間”主要包括租金收費、服用費用收費、投資獲益以及官方補貼4種盈利模式。據河南省統計數據顯示,目前省內高校“眾創空間”仍大多以公益服務為主,各高校“眾創空間”離不開政府官方的資金補貼,盈利模式發展較為緩慢。此種以政府導向、官方補貼為主的運營模式顯然不能可持續化發展。
3.3 財務風險較大
在河南省高校中,許多創業者都缺乏商業運營經驗,在接觸創業時意愿強烈,但實際參與創業的比例并不高,資金成為制約大學生創新創業的最大因素。雖然政府與高校的各項政策較為理想,但大學生對財務風險缺乏一定認識。創業初期投資往往存在許多困難,銀行貸款需要完整評估,而大學生很難通過風險評估,高校提供的經費也無法產生較大幫助。一些項目即便得到了政府資金或銀行貸款,但后續資金的不到位也對項目發展產生了負面影響。此外,大學生的風險規避能力也極為有限,容易出現資金斷鏈,即便是好的項目也無法有效運營。
4? 河南省高校“眾創空間”運行的對策
4.1 拓寬知識轉化渠道
以高校“眾創空間”服務平臺為立足點,為大學生創業者提供內部與外部支持,降低創業風險;通過聘請創業文化精英、企業家擔任高校創客指導,與大學生創業者們共同參與創業工作。強化“眾創空間”與校企聯合實驗室、創新中心以及知識產權機構之間的聯系,把“眾創空間”與孵化基地、創業指導機構緊密融合在一起,推動研究成果轉為現實生產力的可能,并由此轉化為創造價值。
4.2 充分利用移動互聯技術
高校應逐步建立“線上+線下”的“眾創空間”,充分利用學科互補,不斷輻射省內外其他高校。所謂輻射能力,主要是指高校在技術、運營、文化等方面的創新對其他高校的示范帶動能力[2]。對于省內高校而言,要從服務、制度、載體等方面打造全新的創業教育體系,逐步推進創客就業計劃,鼓勵學校開設創業課程,整合政府創業基金,為大學生創業者提供穩定的創業資金與服務。
4.3 完善服務功能與盈利模式
“眾創空間”作為一種功能性服務平臺,能夠提供實現產業鏈的對接服務,能夠解決大學生創業者與小微企業的資源需求,同時也能在平臺上提供專業的技術服務。河南省高校“眾創空間”應以市場化為主導,創建互聯網眾籌平臺,集聚閑散資金。高校“眾創空間”在運營時需要依靠多樣化與專業化的服務來吸引創業團隊,并使其快速發展。通過收取服務、宣傳等費用并提供各項融資服務,從而建立一種能夠持續發展的盈利模式。
5? 結語
“眾創空間”是一個對創業者開放的綜合性服務平臺。河南省高校在發展“眾創空間”的過程中,需要結合該省與學校的實際情況與特點,制定符合該省與學校發展趨勢的“眾創空間”運營模式,不斷增強“眾創空間”的專業化水平,創建完善的服務體系與融資體系,由此從各方面提高“眾創空間”的服務能力,使河南省高校“眾創空間”的運營得以良性發展。
參考文獻
[1] 黃兆信,王志強.論高校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的融合[J].教育研究,2013(12):59-67.
[2] 張娜.眾創空間——互聯網+時代本土化的創客空間[J].科協論壇,2015(10):2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