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黨中央根據新時代干部教育培訓的新特點和所面臨的新任務,提出了黨校(行政學院)系統教師用學術講政的新要求。作為黨校(行政學院)教師,必須增強政治意識,樹立用學術講政治的教學理念,明確用學術講政治的基本遵循,才能談得上用學術講政治。
關鍵詞:黨校(行政學院);教師;用學術講政治
2018年11月,中共中央印發的《2018—2022年全國干部教育培訓規劃》提出“著力提高教師用學術講政治的水平”,這是黨中央根據新時代干部教育培訓的新特點和所面臨的新任務,向黨校(行政學院)教師提出的新要求,也是每個黨校(行政學院)教師在教學方面必須努力達到的方向和高度。
一、用學術講政治的內涵
馬克思在《〈黑格爾法哲學批判〉導言》中曾經指出:“理論只要說服人,就能掌握群眾;而理論只要徹底,就能說服人。所謂徹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1]用學術講政治,指的是用專家學者的視角對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方針、治國理政的基本方略和政策及國家發展中的一些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利用學術進行闡釋并做理論分析。也就是要用學理講清楚中央精神是什么,并且回答為什么,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知其然知其所以然”。要幫助黨員干部既要從理論上弄清楚問題的本質,還要學到分析和解決問題的方法。這既是黨校(行政學院)教師用學術講政治的目標,也是應當達到的效果。
黨校(行政學院)的性質決定了黨校(行政學院)不是就政治講政治,而是要用學術講政治,用學術對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進行學理闡釋,講出“所以然”,只有用學術把政治問題講到位講明白講透徹,學員才會對馬克思主義及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成果,特別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做到學深悟透,內化于心、外化于行。
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用學術講政治就是用學術的方法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產生背景、深刻內涵、精神實質、時代價值和重大意義講清楚講透徹,推動這一閃耀著馬克思主義光芒的偉大思想深入人心、落地生根,引導全體黨員干部堅定“四個自信”,堅決做到“兩個維護”,做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堅定篤信者和忠實履行者。
二、提高黨校(行政學院)教師用學術講政治能力的對策
1.堅持“黨校姓黨”根本原則不動搖
中國共產黨各級黨校(行政學院)是在黨的各級黨委直接領導下培訓輪訓黨員領導干部的主渠道,也是提升和增強黨員領導干部理論素養和黨性修養的熔爐。既然是黨的學校就必須堅持“黨校姓黨”根本原則,就必須按照在全國黨校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的要求:“堅持以黨的旗幟為旗幟、以黨的意志為意志、以黨的使命為使命”[2],也就是說黨校(行政學院)的一切活動,包括教學活動、科研活動、辦學活動必須講政治,必須堅持黨性原則。
黨校(行政學院)事業是黨的干部教育培訓的重要內容,黨校(行政學院)教師既然選擇了在黨校(行政學院)從教,從事于黨的干部教育培訓事業,就必須堅持“黨校教師姓黨”的原則,要以黨和國家的需要為需要,以黨和國家的要求為要求。無論自己的學科背景是什么,在黨校(行政學院)從事什么樣的教學研究,首先要忠誠于馬克思主義,忠誠于黨和人民,忠誠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堅持做到在任何時候,為黨分憂、為黨盡責、為民造福。
用學術講政治,“政治”是目的,是根本內容,“學術”是講政治所采用的方法和手段,要服務于“講政治”。既然“講政治”是目的,“政治”是要講的根本內容,就要求黨校(行政學院)教師在大是大非面前要站穩政治立場、明確政治態度、增強政治鑒別力、遵守黨的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黨校(行政學院)所有的主業主課都是政治,黨校(行政學院)最大的政治就是堅決做到“兩個維護”,黨校(行政學院)教師要把遵守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作為最高準則,作為講課的高壓線和紅線,決不能觸碰,保證所講內容不違背黨中央的精神和要求。
2.黨校教師要按照用學術講政治的要求苦練內功,增強用學術講政治的本領
當前,用學術講政治是新時代黨中央對黨校(行政學院)教學改革的新要求。教師是教學的主體,作為黨校(行政學院)教師,打鐵還需自身硬,我們必須增強政治意識,明確用學術講政治的基本遵循,樹立用學術講政治的教學理念,自己先練就了學術功底,才能談得上用學術講政治。
一是要具有豐富的政治理論基礎。巧婦難為無米之炊,黨校(行政學院)教師要想講好政治,前提是必須懂政治。黨校(行政學院)教師要懂政治,就得熟讀馬列經典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尤其要深刻領會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深刻內涵和精髓要義。黨校(行政學1院)教師作為各級黨員領導干部的培訓者,作為經典著作的闡釋和傳授者,黨校(行政學院)教師更要學早一步,學深一步,只有把馬列原著經典吃透,才能構建起馬克思主義的學術理論框架,才能真正做到用學術講政治,把問題講透,給學員“解渴”。要時刻保持政治的敏銳性和洞察力,思考問題要善于從政治的立場和角度出發,找準問題的政治本質和政治傾向。
二是要具備深厚的學術理論功底和科學的學術邏輯的構建能力。科學的學術邏輯體系是分析問題的理論工具和講好政治的前提,因此,要用學術講好政治就必須構建一個從政治到學術的邏輯體系,從而使政治具有學術的理論性、真理性和邏輯性,使政治具有理論的高度和思想的力量。黨校(行政學院)教師要用學術講好政治,前提是要懂政治、但也要懂學術,要把“一專”和“多能”有機結合起來,學會從不同側面、不同角度、不同方法、不同領域分析問題,尋找到學術與政治的最佳結合點。針對特定的政治理論、重大決策和部署、重要決議或重大事件,往往都需要構建單獨的完整的學術邏輯體系,這就需要教師具備深厚的學術理論功底和學理基礎為支撐,這也是新時代黨中央對黨校(行政學院)教師提出的新要求。
三是要加大學習培訓力度。黨校(行政學院)的中心工作是教學,教師是教學工作的主體,教師的教學水平直接決定著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學習是提升學術能力的前提。因此,作為黨校(行政學院)教師,要博覽群書,把學習當做一種生活習慣,要有堅持學習到“底”的要求。毛澤東說過,學習的最大敵人是不到“底”。只有對黨的思想理論和中央精神研究夠、理解深,到了“底”,才能把思想理論講透徹,打下過硬的政治理論基礎,形成透徹的政治領悟能力;同時,要加大對地方黨校(行政學院)師資的培訓力度,要經常選送一些教學科研骨干到省級黨校(行政學院)或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學習培訓,接受最新的思想理論和教學方式方法的學習。
3.建立和營造用學術講政治的激勵機制和工作環境
作為一種新的教學理念,用學術講政治需要有相關的機制去推動落實。用學術講政治是一項系統工程,要通過頂層設計、制度安排、激勵措施和服務保障等行之有效的激勵和約束機制來調動教師參與用學術講政治的積極性和熱情,推動用學術講政治制度化、常態化。
一是在教學中要落實用學術講政治。黨校(行政學院)的中心工作是教學,一切工作都要為提高教學質量服務。因此,要把用學術講政治作為各級黨校(行政學院)的“一號工程”和“一把手工程”。建立由黨校(行政學院)常務副校(院)長和分管教學工作的副校(院)長聯抓共管的機制,要強化責任擔當,親自管、親自抓,促使用學術講政治落地生根。
二是要充分利用好教學評估的作用。教學評估是教學管理的“指揮棒”,它既明確了教學的具體要求,也體現教學的導向。因此,要引導教師用學術講政治,就要充分運用教學評估的導向作用,建立健全具有激勵約束性質的教學評估體系。比如:建立“一票否決制”,把遵守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作為用學術講政治不可觸碰的紅線和底線,若有違反且被查實者則取消其年終評優資格和年終考核直接定為不合格等;把課堂教學質量評估結果與課堂準入、評選先進、年終考核、職稱評聘等相銜接,增強導向作用,引導教師積極主動參與用學術講政治。
三是通過建立激勵機制,營造用學術講政治的良好氛圍。教師是實施用學術講政治教學理念最活躍的因素。要探索建立教師在教學中是否用學術講政治與崗位等級、工作業績與薪酬福利掛鉤機制;建立相應的科研資助獎勵制度,鼓勵刻苦鉆研、大膽探索,努力推進理論創新;要設立用學術講政治專項經費,用于支持積極參與用學術講政治的教師,對在教學競賽和精品課評比中獲得獎項的,黨校(行政學院)給予褒獎和宣傳,努力營造用學術講政治的濃厚氛圍。
參考文獻:
[1]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9
[2]習近平.在全國黨校工作會議上的講話[EB/OL].http://cpc.people.com.cn/n1/2016/0501/c64094-28317481.html.
作者簡介:
張建勛(1976--)男,漢族,甘肅古浪人,中共嘉峪關市委黨校講師,法學碩士,從事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