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婉君
摘 要:教材蘊藏著極為豐富的教育內容,在閱讀教學中應注重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從而讓學生體會文本的內涵及作者的情感。教學中可以采用以下四點:第一、調動學生的朗讀積極性,激發興趣。第二、讓學生注重朗讀的要求,養成良好的朗讀習慣。第三、設置情境,激發學生想象力,誘發語感。第四、建立多形式評價機制,促進學生朗讀技巧的提高。
關鍵詞:朗讀能力;提升
“重視學生在實踐中學習語言、理解語言、運用語言,要教給學生一些學習方法,鼓勵學生采用適合于自己的方法,主動地進行學習”這些話都說明了朗讀的重要性。因此教師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應培養學生對語言、文字、文章乃至文學的審美能力。那么如何使學生具有敏銳的語言感受力和極強的朗讀能力呢?我認為不妨從以下四方面著手:
一、調動學生的朗讀積極性,激發興趣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課堂上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獨立性和創造性,但教師應起到一個導向作用,引領學生向著一定的目標學習。只有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朗讀興趣,學生才能夠真正喜歡上朗讀,從而受到美的熏陶。
1、讓學生認識到朗讀的重要性。教師必須做一個調動,一個激發,充分喚醒學生的朗讀興趣。讓學生重視朗讀,明白朗讀能體會文本及作者的情感抒發。同時還要調動學生的多種感覺,擴大視讀廣度,培養學生將作品中的語言文字化為自己的語言。
2、教師范讀,喚起學生朗讀的欲望。在朗讀教學中,教師的范讀十分重要,它不僅可以給學生提供模仿的樣板,而且可以給學生啟發,使他們從中領會中心思想。當然,教師示范朗讀并不是讓學生簡單的機械模仿,而是給學生一個對比的對象,使他們更直觀感受課文思想。比如二年級語文教材《坐井觀天》,為了讓孩子更好地體會青蛙的自大,目光短淺,我結合圖文,邊模仿動作邊進行了范讀,時而高亢時而詼諧,極大程度上吸引了學生的興趣。
范讀能使學生很快入境,有的學生摹仿出來的東西一點不亞于老師的“原汁原味”。學生摹仿久了,就形成了知識的積累,那么讀書的能力也就逐步形成了。當然,教師范讀時要全身心地投入,把自己融入作品之中,運用聲調、音量、速度、停頓等變化,使語調高低起伏,抑揚頓挫,鏗鏘有力,深深打動學生的心,使學生身臨其境,倍受感染。
3、朗讀教學中采取激勵機制,鼓勵學生的積極主動性。學生讀時表現出來的成功之處進行表揚,使其得到成功的喜悅。當然評價時不可一味地說“不錯”“好”等字眼,要對其進行明確的表揚。巨大的情緒力量,它能夠激勵學生產生好好學習的強烈愿望,從而敢于示范朗讀,真正起到激勵全班學生積極進取的良好榜樣作用。
4、開展豐富多彩的朗讀比賽。要想提高學生的朗讀水平,指導他們反復練習是基本途徑之一。教師在進行全面指導后,應給學生一個自由發揮的空間即讓他們根據自己的感受來朗讀課文。可采用豐富多彩的朗讀比賽形式來組織學生練習。閱讀教學中朗讀的形式很多,有齊讀、輪流讀、指名讀、分角色讀、男女競賽讀、表演讀、師生競賽讀、引讀等方式等等。但是,無論哪種朗讀都不僅是閱讀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更是幫助學生培養語感,理解課文內涵,從而達到教學目的的重要手段之一。
二、讓學生注重朗讀的要求,養成良好的朗讀習慣
小學生對于朗讀往往有一種急切的心情,希望拿到課文就立刻念得流暢又有感情。正是這種心理因素,往往使他們在朗讀過程中容易出現錯誤。也正是因為這種急切的心情,往往會令學生對課文囫圇吞棗似的理解,起不到通過朗讀進一步感受課文的目的。朗讀主要是通過重音、停頓、語調、速度等傳達的。因此要讀好課文,首先要把課文讀正確,打好朗讀基本功。做到“五不”:不丟字,不添字,不錯字,不重復,不讀破句子,形成良好的讀書習慣。葉圣陶先生說:“教育是什么?簡而言之,就是養成良好的習慣。”讀書也不例外,就這點來講,最好從小學一年級抓起,嚴格要求,學生讀書時要做到眼到、口到、心到。學生能達到正確朗讀,也就初步形成了讀書能力,那么把課文讀流利也就水到渠成了。
三、設置情境,激發學生想象力,誘發語感
在語文教學中,教師常常范讀,使學生都沉醉于作者所創設的情境中,激起豐富的想象,從而產生強烈的共鳴,并體會到文章深層的意蘊,啟發學生圍繞課文的重點難點展開聯想,一邊聽老師的感情朗讀,一邊閉上眼睛想象,充分設置情境。并且根據學生的語言基礎,把握教材所傳遞的感情信息,重視通過朗讀進行語感訓練和培養,去深化、美化學生的語感,從而提高學生的精神素養。
四、建立多形式評價機制,促進學生朗讀技巧的提高
學生朗讀完后,我們要及時發現他們的不足,適當點拔,給予鼓勵,并提出更高的要求,引導他們逐漸在實踐中掌握朗讀的規律,學會朗讀的基本方法。
1、教師評價。教師的及時評價能喚醒學生的靈感,激勵創造。特別是在學生的疑處、難處應該仔細給予講解和指正,幫助學生不斷進步。
2、學生自讀自評。學生已具備了一定的朗讀能力,這時要充分給學生自主權,激活參與,讓學生在自主朗讀中進一步掌握朗讀的技巧。
3、學生之間互相評價。在朗讀教學中,圍繞正確、流利、有感情的要求,展開相互評價很有必要。你一言,他一語,甚至是爭辯,讓學生暢所欲言。這樣,每個學生都在朗讀和評價中提高了語文能力。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聽、說、讀、寫是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重要環節,讀是閱讀教學重要環節之一。”語文教學實質就是言語能力的培養。但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并非一朝一夕,應切實地加強朗讀教學訓練。在指導學生朗讀教學過程中應采用多形式,避免單調乏味,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生朗讀積極性,那么學生朗讀能力自然就會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