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克陛
摘 要:一個沒有創新精神的民族,必將是一個沒有希望的民族。數學教師應該勇于創新,不斷改進教學方法,促進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努力探索新型的學習方式,加強創新氛圍的營造;豐富評價手段,關注學生創新意識的發展,為培養創新型人才而不懈努力。
關鍵詞:教學方法;學習方式;多元評價;創新能力
2011年10月“蘋果之父”喬布斯不幸逝世,噩耗傳來世人無不為之扼腕嘆息。喬布斯之所以能不斷給世界帶來驚喜,主要與他勇于變革,不斷創新有著密切的關系。正如江澤民總書記所說的那樣,“創新是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達不竭的動力”。做為一名數學教育工作者必須深刻地認識到這一點,不斷更新自己的教育觀念、教育思想,要由過去單純傳授知識向重視培養創新精神、創新能力轉變,由重結果向重視培養思維過程和方法轉變。下面我就教學實踐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談談自己的粗淺認識。
一、改進教學方法,促進創新能力的培養
學生知識與能力習得的主要場所是課堂,所以教師要勇于創新,不斷完善教學方法,在課堂上重視對學生創新精神、創新能力的培養,激發學生的創新興趣,塑造學生的創新個性,把創新精神的塑造、創新能力的培養融入課堂教學中。
1.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創新靈感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為了引起學生的好奇心與學習愿望,我們要注意在數學課堂上創設問題情境。大量研究表明,只有學生感興趣的問題情境,才會激發起他們學習的愿望,主動通過學習去獲取知識,從而達到訓練思維,培養能力的目的。
2.改善師生關系,呵護創新激情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提出來:創造力量最能發揮的條件是民主。可當下的初中數學教學,學生在教師權威的震懾下,不敢“胡思亂想”,惟“師命是從”,課堂上沒有異議,即使偶有“爭議”,也很快被“難道你比老師還牛”的聲音打壓下去,師生關系僵硬、緊張。長此以往,學生將對數學學習失去好奇心與求知欲,創新意識更無從談起。在教學中創建和諧、平等的師生關系,才能讓學生主動參與、樂于表達,敢說敢想,積極放飛思維,創造性地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從而掌握數學學習的新思想、新方法,讓沉睡的創新意識被喚醒,讓創新的激情重新燃燒。
3.教授思路方法,培養創新思維
古人云:“授人以魚,只供一餐,授人以漁,可享一生。”這句話提醒我們要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還要注意教給學生創新的方法。求異思維、逆向思維等解題方法無疑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有效方法。課堂上提示學生發散性地去思考問題,考慮一道題目的各種解法,既可以打破固定模式又有利于形成新的解題思路,從而達到培養創新能力的目的。
二、改變學習方式,加強創新氛圍的營造
美韋伯斯特說過:“人們在一起可以做出單獨一個人所不能做出的事業,智慧+雙手+力量結合在一起,幾乎是萬能的。”有鑒于此,我認為在創新型課堂教學中,應該要有新型的學習方式,要為學生多創設合作交流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在自主合作交流中學習,這樣思維互相碰撞,可以迸射出更多的智慧火花。
“測量物體的高度”的教學目的是介紹三種測量方法,在這節課的教學時,我讓學生到操場親身實踐,測量操場旗桿的高度。要求:(1)工具為學生事先準備好的測角儀、皮尺、三角板、鏡子等。(2)學生以小組為單位,互相配合用盡可能多方法測量。(3)畫出示意圖、寫出本組測量的方案,做好記錄表,并給出計算過程。
活動期間學生都積極參加實踐活動,并能在活動過程遇到問題時想方設法,動手動腦,互相幫助,共同解決。經過互相配合,動手操作,合作交流,他們得出不同的計算方法,最后各小組都出色地完成了任務,并在合作的過程中勝利的完成了本節課的教學目的。
三、豐富評價手段,關注創新意識的發展
1.新的評價體系強調在學習中對學生進行學習的過程進行評價,重視對學生的探究精神進行評價。因此在教學中,我們要對學生的“標新立異”給予激勵性的評價,盡量去尋找和發現學生的閃光點,肯定和贊賞他們的創新之處,從而樹立和發展學生的創新意識。
2.要鼓勵學生自評和互評,引導學生去挖掘和賞識他人的獨到見解,發現自己和他人發言和思維中的創新成分,讓他們學會自我悅納,互相欣賞,讓學生的創新品質健康發展。
3.注意加大課后作業和書面檢測中創新意識考查題型的分量,通過設置開放性、探索性問題來評價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新思維的能力。教學中,我經常通過創新問題背景和設問方式,來加強試題的探究性與開放性,以考查和評價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體現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新理念。
“一千個讀者眼中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不同人對“創新”教學就一定會有不同的解讀,以上僅僅是我個人從教過程中對“創新”的一些拙見,不足之處還望有識之士批評指正。
參考文獻:
[1]朱永新、楊樹兵.創新教育論綱[M].教育研究,1999.8.
[2]王呈義.淺析中學數學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J].師范教育,200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