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本路 山東東山新驛煤礦有限公司
引言:隨著信息化技術不斷發展,我國提出深刻把握“互聯網+”時代大融合、大變革趨勢以加快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與工業深度融合為主線,以實施“互聯網+”制造業為重點,以高速寬帶網絡基礎設施和信息技術產業為支撐,不斷打造新形勢下產業競爭新優勢。煤礦通風系統安全高效運行是煤礦安全管理的生命線,其直接決定了礦井井下一線勞動人員的人身安全與煤礦生產效率,在煤礦實現“互聯網+”智能化管理的首要步驟就是實現煤礦通風系統管理的智能化,同時也為煤炭企業安全生產奠定夯實之基。
互聯網+煤礦管理系統就是利用互聯網、物聯網、移動通信網、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智能手機、Android技術開發、RTSP流媒體視頻播放等技術與煤炭行業傳統安全管理深度融合,全面提升煤炭企業的安全管理水平和技術管理水平。互聯網+煤礦管理系統將多個管理子系統有效地結合,運用網絡通信技術、云端數據技術、PLC集中控制技術將安全生產管理中的各項設備、監控、數據及相關信息進行整合,利用智能終端平臺(手機、IPAD、網絡電視、PC客戶端、監控大屏)可以隨時隨地讀取相關數據,使礦井生產管理技術整體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管理產生“1+1>2”的經濟效果。
移動互聯網+煤礦管理系統建設共分四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開發階段,將企業內部在用的各個子系統完善、調用、融合。第二個階段是大數據、云儲存階段,利用互聯網技術,將系統的數據上傳、共享、分析。第三個階段是物聯網階段,將任何設備與互聯網相連,進行信息的交換和通信,以實現智能化識別、定位、跟蹤、監控和管理。第四個階段是“無人則安”階段,實現礦井局部無人、少人。
(1)自主性與理念性。依托自己的科研團隊根據國際市場發展趨勢進行研發。(2)經濟性與實用性。利用原有子系統進行整合,切實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各環節費用投入。(3)開放性與擴展性。利用國際統一數據接口,易于系統平臺的接入與擴展。(4)先進性與可靠性。利用成熟、穩定的互聯網技術、手機APP技術,保證數據的傳輸穩定、準確。(5)易操作和維護性。繪制人性化操作界面,操作流程化,便于數據的調用、分析和系統維護。
煤礦“互聯網+”煤礦管理系統應當主要針對煤礦管理的方方面面,對煤礦整體形成全方位立體式的實時監控與管理,必須將系統分為四個主要模塊:安全資源管理、人力資源管理、行政辦公管理以及成本管理。由于安全資源管理涵蓋范圍較廣,工作環境較為惡劣,必須構建安全管理系統環網,以便實時管理監控煤礦的安全生產。為實現煤礦管理的垂直化與分級化管理必須構建“互聯網+”煤礦管理系統架構,見圖1。

圖1 “互聯網+”煤礦管理系統架構圖
1.“互聯網+”瓦斯監控系統。通過匹配數據接口,進行參數采集,將井下瓦斯濃度、主通風機開停狀態、風壓、風速、風門開關、溫度、CO含量、井下巷道含氧量、煙霧監測等各項安全生產所必須監控的數據實時上傳到互聯網管理系統中,實現數據的實時共享,同時便于相關管理人員、區隊、班組、作業人員在PC終端、手機終端、智能電視終端上隨時查看這些與安全生產息息相關的數值參數,及時發現安全生產過程中的隱患,解決了以往只能在調度室或有限的幾個區域進行監控導致信息流不暢所帶來的安全隱患。
2.技術實現由以下內容組成。按照數據接口實時讀取監控信息數據,并對數據進行容錯檢查,防止異常數據的干擾影響。通過自定義的數據上傳接口,將獲取到的監控信息數據加密上傳到指定的管理服務器中,防止網絡上對數據的非法竊取與篡改。管理服務器接收到實時上傳的數據并解密后,按照煤礦實際管理需要對監控數據進行分類匯總,對于超限數據形成報警信息,通過消息發送到智能終端平臺進行實時報警,同時可按照使用需要以短信、微信等方式發送到主要負責人及主要管理人員手機上。
3.“互聯網+”主通風機遠程監測系統。主通風機原有監控操作系統模式為本地PLC+操作臺按鈕控制,根據現場實際情況,利用西門子WinCC組態軟件與PLC300可編程控制器點表對接,將操作臺按鈕進行組態虛擬操作,同時為了保障主通風機運行切換可靠,增設一鍵啟動及停止功能,有效縮短主通風機切換時間及因人為操作不當導致無法正常切換事故的發生。
結束語:本文針對煤礦“互聯網+”煤礦管理系統的升級實際,實地調研該礦生產實際與管理現狀較為落后,各子系統自成體系,嚴重制約該礦管理水平提升。理論分析了“互聯網+”煤礦管理系統的基本特點與建設要求以及建設原則。對“互聯網+”煤礦管理信息系統的建設進行了分析,期望通過本文能夠為相關從業人士提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