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杰 天津市天津醫院
引言:隨著我國醫療保障體系的發展與完善,中國基礎社會醫療保險的覆蓋率也在迅速擴大,醫療作為與居民息息相關的服務行業也被廣泛關注與研究,我國也開展了關于醫療保險對居民醫療服務利用的影響,就我國醫保體系,是否能夠滿足居民的醫療服務消費需求,也是國內研究的熱門方面。
醫療保險是由特定的組織和機構經辦的,聚集單位和社會成員的經濟力量,同時加之政府的大力資助,可以使患病的成員能夠從社會得到必要的物資,從而減免醫療費用,進而保障了社會成員的生活質量。2016年我國頒布了《關于整合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的意見》,城鎮居民醫療保險和新農合醫療保險整合為一個醫療保險[1],稱為城鄉居民醫療保險,這也是為了推行我國城鄉醫療一體化的重要舉措。
就我國2011-2014年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參保情況來看(見表1),無論是城鎮居民參保的人數基本上是逐年增加的,農村居民參保人數稍微有所下滑,城鎮居民參保的醫療基金的收入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人均籌資是逐年遞增的,從我國醫療基金支出來看(見圖1),不論是城鎮居民還是鄉村居民在醫療服務支付費用是增加的,這說明我國城鄉居民對醫療參保的意識逐漸增強,支出的增加也說明了對我國醫療服務的需求巨大,并且補償的力度也在增大。醫療保險還能夠解除勞動者的后顧之憂,便于勞動者安心工作,提高了勞動生產率,并通過醫療保險還可以起到調節收入差距的作用[2-3],再次也消除了因疾病引起的社會不安定的因素,因此醫療保險制度是調整社會關系和矛盾的重要手段。
表1 2011-2014年我國城鄉居民醫療保險參考情況統計表
圖1 城鄉居民醫療保險支出水平
醫療保險具有社會保險的強制性、互濟性、社會性等基本特征,醫療保險制度一般由國家強制實施,在我國被稱為是社會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在社會上還有商業醫療保險制度,商業醫療保險是對社會基本醫療保險的一種補充,這種保險一般是由居民自行繳納。在我國基礎醫療保險之外,各地還普遍建立了大額醫療費用互助制度,有些企業還為職工建立了補充醫療保險,同時我國也將會逐步完善社會醫療保障制度,為廣大中國居民提供基本的社會醫療保障。
醫療保障水平[4]一般是指城鄉居民醫療支出占全國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同時個人現金衛生費用支出比率為個人衛生支出費用與國內生產總值的比值。從城鄉居民醫療保障水平與個人現金衛生費用支出比率對比表(見表2)看出,社會醫療保障制度實施以來,對居民個人現金衛生費用支出的影響不明顯,但隨著居民參加醫療保險的增加,社會醫療保障水平是增加的,但對個人衛生費用支出的影響不明顯。
表2 城鄉居民醫療保障水平與個人現金衛生費用支出比率對比表
居民的身體健康受損或者狀態不佳,則會通過門診或住院服務來改善或提高身體健康狀況,這些醫療服務的價格和居民的工資收入水平決定了其服務需求量,當居民購買了醫療保險,有些醫療費用或者全部費用由保險承擔,減輕了居民的醫療負擔[5-7],也就是變相的降低了醫療服務的價格,這樣居民可能當身體健康狀態不佳時,更意愿進行治療,這樣就增加了對醫療服務的需求,相比之下,那些沒有醫療保險的居民面對昂貴的醫療服務可能選擇放棄,因此居民購買了醫療保險可能會增加對門診或住院服務的需求,從而進一步提高門診和醫療的利用率。
人們患病總是存在不確定性,人們患病的大小、種類,時間,程度是未知的,因此醫療診治費用也具有不確定性,如果人們沒有購買醫療保險,當患病的嚴重性越高,則醫療費用的自負支出就會增加,相反針對同樣疾病的人采用同樣的治療手段,購買了醫療保險的人比未購買醫療保險的人醫療支出費用就會有所降低,但如果購買醫療保險的人采取更昂貴的醫療手段的話,則可能會面臨更多地醫療費用支出[8],從原則上基本醫療保險可以降低居民的因疾病造成的經濟負擔,但經大量學者研究表明,城鄉醫療保險的增加并沒有降低自負費用,醫療費用總支出增加,總支出增加是由于居民需求的醫療服務增加導致的,而自負支出沒有降低是由醫療保險的賠付率低造成的。
結論:城鄉居民醫療保險能顯著提高居民的門診和住院的利用率,但居民的醫療費用總支出確是增加的,同時居民社會醫療保障的增加對居民人均資金衛生費的關系卻不明顯,所以針對我國城鄉醫療保險對居民醫療服務的影響,應該改進和完善我國的醫療體系,讓社會大眾普遍享有更完善的醫療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