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志軍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強調指出,文學藝術要加強現實題材創作,不斷推出謳歌黨、謳歌祖國、謳歌人民、謳歌英雄的精品力作。湖南作為美術大省在踐行總書記這個期望中,可屬走在美術界前列。因為這塊紅色的土地,是毛主席的家鄉!
我們高興地看到,近些年來有不少老中青美術家,自覺地以飽滿的熱情全身心地投入到現實題材創作之中。潛心思考,努力打磨,廢寢忘食,嘔心瀝血,確實創作出不少優秀的現實題材作品,在全國產生了一定影響。
然而,“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文藝的作用不可替代” 是項高目標、高期待的重要任務,相對于新中國成立以來湖南現實題材美術創作傳統和應該更大成就而言,我們還應該感到不甚滿足。因為我們身處偉大時代,肩負三大攻堅任務,我們的文藝工作者應該更有可為。偉大的時代,更應該產生偉大的藝術家和頂尖的、不負時代重托的藝術作品。
一
加強現實題材美術創作,就是要求我們的美術家留心、用心、費心地去觀察、感受、表述現實社會及其生活形態。就是我們常說的要竭盡所能地去做到“筆墨當隨時代”。隨什么時代,如何隨時代?我覺得這是目前我們湖南美術創作正在面臨和需要解決的問題之一。目前,有不少美術家覺得,一段時間以來湖南美術界創作出來的多數作品,時代精神與現實因子的表現不夠,在現實題材創作方面存在較大的不足。
面對目前這個局面,我們要想有所突破。筆者拙見關鍵是三點︰一是必須提高認識、增強意識、踐行智識。做一個新時代的美術家,一定要注意走出畫室、走進群眾。要深入生活、感受生活,要思考生活、領悟生活,要表現生活、提煉生活;二是要把現實生活和筆墨語言有機地融合起來。讓我們的畫面充滿濃郁的生活氣息和時代面貌,讓我們火熱滾燙的時代生活在我們的創作中得到盡情完美的展現;三是如何把新時代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和共享的發展理念融進我們的作品中。
二
創作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面對海量的現實題材如何選取?選取的基點與標準是什么?改革開放40年來,我們的國家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如今,我們國家的國民生產總值已經躍居世界第二,實現了“超英趕美”。同時,這也就宣告了一個事實的誕生,那就是我們進入了一個“二”的時代。“官二代”“富二代”“星二代”……是我們繞不開的話題,各種各樣的“升級版本2.0”在我們身邊悄然地大規模地發生,成為主宰或是支配、激勵我們生活的重要因素。在這樣一個“二代”問題上,我們不得不說,不得不去觀照和表現,而實際上往往被忽略。舉目初略一看,就是打工二代。學者或者官方多稱為第二代農民工。我覺得稱“打二代”好,要形象人性一些。打者,打拼也,在打工中拼生活的意思,大家都會認可。
我們知道,第一代農民工誕生于上世紀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完全是我國市場經濟及其發展的產物。不過,其時我們的農村尚未在商品經濟大潮中陷落,他們那一代是可以在城市和農村之間自由遷徙。如今的這一代,我所說的“打二代”,面臨的是農村完全被城市所包圍,空心村、空心化的情形比比皆是。農村回不去了,城市又融不進來,這給他們的生存狀態和心理承受提出了嚴重的挑戰。可是,我們的現代化建設,我們的美好生活,他們對此做出了巨大貢獻,我們的藝術家關注他們了嗎?我們的創作表現他們了嗎?這些年來,不少展覽確實很少見到。以前,而以前我們湖南的美術創作在這方面具有一定優勢。
三
我雖然不是題材決定論者,但是我覺得一個畫家,選擇畫什么還是很重要的。社會主義文藝是人民的文藝。這是句官話、套話,可也是一句實話、好話。
上世紀五六十年代,陳白一創作的《朝鮮少年崔瑩會見羅盛教雙親》和《歐陽海》,講述的雖然是英模事跡,反映的卻是時代精神。他后來創作的《鬧元宵》《小伙伴》,甚至《小羊牯》,多么富有生活的氣息啊,明朗的畫面,生動地反映了改革開放初期人們那種由衷喜悅的心情。鐘增亞的黑衣女、苗女、現代仕女系列,把解放后、特別是改革開放后,女人的那種發自內心的自信畫在臉上、寫在身上、呈現在曼妙的姿態上,女人也是半邊天。黃鐵山的水彩畫藝術,始終堅持鮮明的現實主義創作方向。他那些源自山村、水鄉、農民、牧民生活的人物與場景,融進了他深深的情感。他長期形成的現實主義創作風格、正確的創作導向、業已精湛的技藝以及對中國當代水彩藝術趨向的引導,都在國內外藝術界產生了重要影響。
當前,我們的人民意識淡化了,就覺得人民這個群體,好像從我們面前消失了,這個階層不存在了。實際上,這個“打二代”就是我們人民群眾的主體,就是我們繪畫創作要表現的主要對象。現在,女性的“打二代”處境可能要相對好一些,關于這個方面,我們的女性畫女性主義研究者可能還是關注了。但是,我們的男性“打二代”,他們的焦慮、無奈,還有他們的憧憬、訴求,是遭到忽視、甚至是漠視的。想當年,“五四”新青年是成為了一代藝術符號的,社會主義“四化新人”也曾經在我們藝術領域得到過充分的體現,可如今,我們的“打二代”基本上沒從我們的畫布里出現,更難生動和光彩。這是說不過去的。
四
我們的時代精神,在“五大”發展理念里面得到了很好的體現,那就是新時代要具有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和共享的發展理念,這是我們需要好好領悟、切實把握和藝術表述的。據我所知,我們的畫家在這方面是有過不少的探索和豐富的藝術表現。我們有位老師一直堅持創作對生態環境遭到破壞的反思、憂思和深思的作品,這些作品已經引起人們的關注和驚醒。我想,諸如此類“干涉現實”的作品,是有擔當也是有前途的。我們的畫筆,有時就是史筆,可以立此存照;我們的畫布,有時也是詩箋,可以歌頌生活。
一件作品,如果一點沒有時代特征、現代因子和生活氣息,那畫山是山,畫水是水,這樣的畫家只能是畫家,依葫蘆畫瓢而已。但是,如果他能在畫好傳統山水的基礎上,把自己對生活的思考、時代精神的把握、人生真諦的領會,通過自己的筆墨語言,恰當地傳達給他的受眾,給別人以啟發、思考、會意,可能他畫的山不是那山,畫的水不是那水,因為他“畫山則情滿于山,畫水則意溢于水”,山水之中傾注了他的個體情愫和審美趣味,那他無疑就是一位優秀的畫家。更進一層,如果他能夠做到完美地結合,而不留絲毫的痕跡,如古人所說的那樣,“玲瓏剔透,無跡可求”而又“籠天地于形內,挫萬物于筆端”,盡管他畫的山還是山,水還是水,可是這個山水是“情與景融,意與境渾”的,那他就可成為大家了。所以,提筆之前,放下筆后,我們的美術創作者一定要考慮和審視“我畫的山是山,水是水?山不是山,水不是水?山還是山,水還是水”。
比如,今天我們照樣畫“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畫得再好,畫家而已,假如我們畫“坐地日行八萬里,巡天遙看一星河”,把天宮二號、嫦娥計劃,載人航天的宏偉敘事、壯麗畫卷、太空美景,通過我們的線條和色彩完美地呈現出來,那我們的作品就有可能成為創造時代的經典之作,成為時代精神的記錄者、傳播者。
我們相信,只要湖南廣大美術工作者,積極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加強現實題材創作,多一些時代精神的體現和現實因子的表現,多一些現實主義情懷和觀照,多一點現實主義精神和理想。
拿起五彩的畫筆飽蘸熱情的墨汁,施展不竭的才華,為人民抒情、為人民抒寫、為人民抒懷,就能在不久的將來取得更好、更大、更令人滿意的成績,再續美術湘軍的輝煌。
(作者系湖南省美術家協會副秘書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