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陽


世界文化藝術的互鑒、相融、創新從很早就開始了,油畫這一繪畫品種早已不是歐洲的專利,繪畫藝術的書寫性也不只存在于東方,東方藝術精神的元素在歐洲的印象派、后印象派、納比派、現代派、表現主義藝術家們的作品中的反映顯而易見。反之,隨著中國的大門一次次打開,油畫這個外來繪畫品種在東方古老的土地上生根發芽,直至枝繁葉茂,隨著國家的強盛、文化傳統的自信,更加生長出了自己的面貌。
一、思考
1.中國寫意油畫的寫意精神
油畫傳入中國后,中國油畫家們倚重和踐行中國文化藝術“寫意精神”傳統文脈,經過幾代藝術家近百年的不斷研究與創造,從最初的模仿、接受到消化、吸納、創新,直到形成具有中國傳統文化文化屬性的油畫藝術形式,這就是中國寫意油畫。
“寫意”是中國文化藝術的重要理念,甚至可以說是一種民族精神。中國寫意油畫是“寫意精神”與舶來的西方油畫藝術融入、融合、創新、創造產生的一種新的繪畫形式或藝術門類。中國寫意油畫不是中國水墨寫意畫與西方油畫形式上的簡單相加,更不是中國人用油畫材料比照中國水墨寫意畫方法作畫。
我非常認同關于“寫意油畫的本質支撐和內在學術理想是寫意精神”的觀點。中國寫意油畫的本質特征是其內在的“寫意精神”,這是一種來自中華民族與生俱來、延綿數千年的文化血脈、民族精神,它包含了人與自然、自我與世界的交融“天人合一”的中國傳統哲學觀、方法論,也展現了“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看山不是山,方是看見山”的文化語言特征。體現在繪畫藝術上,就是追求“似與不似之間”,不著眼于詳盡如實、細針密縷地摹寫現實景物,而著重以簡練的筆墨表現客觀物象的神韻,但求以精練之筆勾勒景物的神態,注重神態的表現和抒發作者內心的情感。
2.中國寫意油畫的生命在意境
寫意油畫作品是藝術家精神境界的反映,它源于藝術家對生活的體驗。意境即繪畫的境界,是畫家藝術精神在繪畫中的集中表現。境界是什么?是作品所傳達的精神高度,是畫家的人文情懷,是畫家表達的人類的共同理想。宗白華先生將人生境界分為五種:“滿足生理物質的需要成為功利境界;因人群共存互愛的關系為倫理境界;因人群組合互制為政治境界;因窮研物理,追求智慧為學術界境界;因返璞歸真,冥合天人為宗教境界”。指出:功利境界主于利,倫理境界主于愛,政治境界主于權,學術境界主于真,宗教境界主于神,并將處在學術與宗教之間的境界列為“藝術境界”。所以畫家梵高說“我們都是朝圣者,而生活就是從地上到天堂漫長的行走和旅行”。科學之真與宗教之神之間的境界,是畫家孜孜追求的“驀然回首”的境界,也是一切藝術最終所要達到的的境界,中國寫意水墨畫如此,中國寫意油畫亦當如此。
3.中國寫意油畫的興起是寫意精神的延續和創新
20世紀30年代是中國寫意油畫的發端,其間許多中國藝術家紛紛出國留學,以徐悲鴻、林風眠、劉海粟、吳大羽、李鐵夫等為代表,開啟了早期的中國油畫民族化藝術探索之路。在其后近百年的探索中,舶來品的西洋油畫在中國形成了具象派、印象派、后期印象派、野獸派,還有關良的表現主義等各種具有中國面貌的寫意油畫流派。
中國五千年的燦爛文化、豐富的文化遺存,儒、釋、道思想滲透于美術,因心造境;唐詩、宋詞、元曲,引詩入畫;敦煌、龍門、云崗、麥積山等眾多石窟美術技巧的影響;歷代美術方式、方法的沉淀,為中國寫意油畫創新提供了深厚的土壤和滋養。寫意精神在中國傳統寫意畫與西方油畫交流與探索中的相互影響、碰撞、融合、創新,推動了中國寫意油畫的進一步創新和繁榮。
4.我對中國寫意油畫的認知與理解
我不認同把中國寫意油畫稱為是西方表現主義油畫在中國的本土化的觀點,更不同意寫意即寫生的說法。我認為,寫意油畫是畫家通過繪畫語言表達的精神之美,不同于過度強調表現自我感受,對客觀形態的過度夸張、變形乃至怪誕的表現主義繪畫。寫意不是單純的情感發泄,“純粹的自我表現不需要藝術形式”“嚎啕大哭的兒童恐怕比一個音樂家表現出更多的個人情感,可誰又會為了聽這樣的哭聲去參加音樂會呢?”(蘇珊·朗格)。另外,寫生是寫意的初級階段,由寫生活、生命之狀態到寫生活、生命之意境的過程即是一種升華。
中國寫意油畫也不是單純的繪畫形式的轉變,而是藝術家繪畫境界的提升,以及達到此種境界所持的藝術觀念、藝術語言的轉換和重構,是一種藝術精神和與之相適應的藝術語言的創新。主流的中國寫意油畫主要是對中國傳統寫意繪畫的“意境”“情趣”的借鑒吸收,是對物象經過提煉、加工后的再現而非直接的客觀描繪。由此,中國寫意油畫更注重“寫”,注重畫面的組織、意境的表達和藝術品位的體現,是一種更為深刻、精煉,更為集中的表達個人情感及人文情懷的繪畫形式。
二、探索
1.關于方向與路徑
在中國,大抵所謂學院派出身油畫家都曾經歷或正在經歷從寫實模仿到創新寫意直至形成個人繪畫風格的艱難蛻變過程。在完成了從附中到大學的系統的繪畫訓練后,我毫無例外地加入了中國寫意油畫探索的大軍,從上世紀八十年代起,開始了從寫實到寫意、回歸中國寫意油畫的艱難探索歷程,多年來游走于中國的大江南北和世界的東西各國,對中國傳統繪畫藝術深入研究,對中外油畫各種流派廣泛學習比較。
我在陜北窯洞、山西小煤礦,看到了北國山川的渾厚雄偉、江南小橋流水的柔美雋秀,體會到了敦煌洞窟壁畫飛天線條的流暢與輕盈,感受了煤窯幽暗深處人生的晦澀與沉重。在這艱難探索之路上,中國繪畫的“寫意精神”始終是推動我在探索的道路上持續投以熱情的根本動力,一幕幕反觀現實的生活寫照成為我理想中的中國寫意油畫之畫境,成為我追尋藝術理想的方向。在諸多東與西的對比中終于辨明自我,自覺自省。一方面面向豐富的現實生活,投身自然,駐足熱土,腳踏山川大地,力求通過作品中表達出鮮明的現實感;另一方面在學術文脈上展開實踐的傳承與探索,努力從中國傳統文化的思想觀念和視覺方法論上汲取營養,尋找自身藝術價值的實現。
2.關于題材
繪畫題材是藝術家情感的觀照和表達,也是寫意油畫藝術語言的載體。中國寫意畫尤其是文人畫多以山水花鳥為題材,以表達畫者的情趣;中世紀的歐洲,流傳下來的繪畫多以宗教為題材,表現的是上帝之愛;西方文藝復興人文主義興起,繪畫得以走下神壇廟宇,以凡人瑣事、景物花卉為題材。近現代中外油畫題材大多為普通的人與景,關注的是土地、農民、礦工等普通人的生活,他們的油畫作品通過對平民生活的描繪,寄托和表達藝術家的人文情懷和對社會生活的觀照。這樣的畫家不勝枚舉,如凡高、米勒、庫爾貝、迪科契夫兄弟……
寫意油畫是藝術家借繪畫語言表達的一種精神情懷。正如梵高在表達《吃土豆的人》這件作品時所說:“我試圖強調,那些在燈火下吃土豆的人們就是用他們那伸向盤子的手去挖掘土地的,因而它是表現體力勞動的,是表現他們怎樣老老實實地掙得他們的食物的”“我認為,一個穿著滿是灰塵的、有補丁的藍裙子和背心的農家姑娘要比一個貴婦人美。她的衣服由于風吹日曬而色彩微妙、柔和。但是,如果穿上一件貴婦人的服裝,她就失去了她特有的可愛之處。”
3.關于技法
傳統的中國寫意畫特別重視筆墨技法,甚至有一套如《芥子園畫譜》中關于水墨寫意畫的程式。中國寫意油畫怎么畫?它既不同于古典主義油畫,也不同于傳統的中國水墨寫意畫,而是依繪畫寫意的對象和要烘托的意境采用與之相適應技法。中國寫意油畫可以整合繼承中國水墨畫寫意精神和西方油畫技法,一般可以而且應該畫得厚重和更有力量。
一是堅持面對實際景物作畫。我曾用近五年的時間畫礦工和廠礦的風景速寫,通過時而跳躍、時而沉穩的筆法和色彩,體會真實的“體積和空間”,表達內心的壓抑與亢奮、躁動與不安的感覺,以追求在油畫中實現寫意的“筆意”,提供給作品以更豐富、鮮活和直接的感受,體味人性自身的力量。
二是注重形象塑造。不同于中國水墨寫意繪畫輕松帶有抒情意味的感染力,寫意油畫作品的力量,來源于堅實的形象塑造。形象塑造能力是寫意油畫作者最重要的基本功,線條越是簡練,筆觸越是粗獷,對畫家造型能力的要求越高。比之寫實油畫,寫意油畫對畫家來說,對對象的理解,對畫面的整體把握和通過對各種藝術造型語言如點、線、面、色、厚薄、虛實、粗細、輕重、筆觸等的綜合運用更好地表達作品的意象,有著更高的要求。灑脫有力的筆意,深入推敲、層層疊壓和反復修改的繪畫過程,就是藝術家對社會問題反復進行思考的過程,更是藝術家對畫面的形式語言和他所追求的主體意象反復追問和回答的過程,以此表達題材所蘊含的對人和社會的真切關懷。
三是把握整體感。寫意油畫的繪畫過程應摒棄不分巨細的繁瑣細節刻劃,從整體把握上、從諸多細節中抓住表達意境的關鍵的造型藝術元素,關鍵的點、線條、塊面和色彩,從而使作品獲得最大的“表現力”。在油畫造型語言運用上,攝影藝術理論中的“減法”原則值得借鑒:“在(攝影)畫面中的所有造型元素,若不是有益的,就一定是有害的”。不僅需要畫家高度的整體意識、抽象意識,惜筆如金、惜色如金,還需要具備在較強寫實造型能力基礎上的概括表達能力,達到繪畫語言“信、達、雅”的境界。
四是講究筆法與圖像之美。繪畫的文化屬性,決定于筆法與圖像的關系;筆法與圖像的關系決定繪畫的文化特質。從筆法看造型,從筆法看氣韻,從筆法看品性,通過筆法呈現畫家的精神意念及與情感息息相關的一切東西。中國繪畫尤其講究“筆法”,但在具體的作畫技巧上,寫意油畫與寫意水墨畫畢竟有著巨大差異,不能一味摹仿追求中國寫意畫水墨效果,否則既達不到水墨浸潤的效果,又掩埋了油畫渾厚結實的長處。寫意油畫中筆法的美感可以更好地表現寫意油畫作品的精神觀念。
五是靈活運用一切繪畫技巧。不能讓技巧成為束縛思想的羈絆,一個基本功扎實、技藝成熟的畫家,當繪畫需要時,一切繪畫技巧都可以隨手拈來。我不斷嘗試手法各異的繪畫技巧去描繪心中的意象。我采用“寫”的手法,粗獷的線條、樸素而深沉的色彩、重疊厚重而略感粗糙的筆觸,描繪《離鄉的農民》和《礦工》;用寫意的手法、沉穩的色調和一氣呵成的效果,繪制一瀉千里、驚濤拍岸的《黃河組畫》;運用超廣角的俯視畫面、夸張的構圖和強烈的色彩對比描繪《永遠的黃土地》……
總之,隨著科學的不斷發展,世界將變得越來越小,世界文化藝術互鑒、相融、創新也會越來越廣泛、深入。不管是東方藝術精神在西方的滲透也好,還是西方油畫品種在東方移植、大發展也罷,自強、自立、平等、自由發展的世界文化藝術一刻都不會停止,中國寫意繪畫一定會開出自己的碩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