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和
2019年7月15日,國家統計局發布2019年上半年主要經濟數據。初步核算,上半年國內生產總值450933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6.3%。
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增長6.4%,二季度增長6.2%。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增加值23207億元,同比增長3.0%;第二產業增加值179984億元,增長5.8%;第三產業增加值247743億元,增長7.0%。
第三產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比重為54.9%,比上年同期提高0.5個百分點,比第二產業高15.0個百分點;第三產業增長對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的貢獻率為60.3%,高于第二產業23.2個百分點;規模以上工業中戰略性新興產業和高技術產業保持快速增長。最終消費支出增長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60.1%。在全部居民最終消費支出中,服務消費占比為49.4%,比上年同期提高0.6個百分點。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粵港澳大灣區、長三角一體化等一系列重大區域戰略穩步推進,東西南北縱橫聯動發展的新格局正在形成。
國家發展改革委新聞發言人孟瑋在16日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評價我國上半年經濟“延續了總體平穩、穩中有進的態勢”,他指出:“所謂‘穩,是指主要經濟指標保持在合理區間;所謂‘進,是指經濟結構在持續優化,推動高質量發展的積極因素增多。”從很多數據中,我們可以發現這種積極因素。
經濟結構轉型升級效果顯現,增長質量持續提升
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工業生產基本平穩,高技術制造業比重提高。上半年,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0%,增速比一季度回落0.5個百分點。6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3%,增速比5月份加快1.3個百分點,環比增長0.68%。上半年,分經濟類型看,國有控股企業增加值同比增長5.0%,股份制企業增長7.3%,外商及港澳臺商投資企業增長1.4%。分三大門類看,采礦業增加值同比增長3.5%,制造業增長6.4%,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增長7.3%。工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同比增長7.7%,快于規模以上工業1.7個百分點。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9.0%,快于規模以上工業3.0個百分點,占全部規模以上工業比重為13.8%,比上年同期提高0.8個百分點。新能源汽車、太陽能電池產量同比分別增長34.6%和20.1%??梢姡呒夹g制造業,戰略性新興產業都保持了良好的增長,成為制造業中的亮點。
數據還顯示,1-5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23790億元,同比下降2.3%,降幅比1-4月收窄1.1個百分點;其中5月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增長1.1%,而4月份為同比下降3.7%。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營業收入利潤率為5.72%,比1-4月份提高0.2個百分點。這也顯示了經濟下行壓力依然存在,以及工業企業轉型發展的任重道遠。
上半年表現突出的是服務業,服務業繼續保持較好發展勢頭。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金融業增加值同比分別增長20.6%、7.8%、7.3%和7.3%,增速分別快于第三產業13.6、0.8、0.3和0.3個百分點。上半年,全國服務業生產指數同比增長7.3%,比一季度回落0.1個百分點;其中6月份增長7.1%,比5月份加快0.1個百分點。6月份,服務業商務活動指數為53.4%,繼續保持在榮枯線以上。服務業業務活動預期指數為60.3%,處于較高水平。
1-5月份,規模以上服務業企業營業收入同比增長10.1%,增速比1-4月份加快0.3個百分點;其中,戰略性新興服務業、高技術服務業和科技服務業營業收入分別增長12.5%、12.3%和12.0%,增速分別快于全部規模以上服務業2.4、2.2和1.9個百分點,保持較快增長。這些都反映出我國經濟結構優化的趨勢。
就業人口是經濟發展趨勢的晴雨表。從就業人口上看,上半年,全國城鎮新增就業737萬人,完成全年目標任務的67%。6月份,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為5.1%,比上月上升0.1個百分點;其中25-59歲人口調查失業率為4.6%,低于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0.5個百分點。31個大城市城鎮調查失業率為5.0%,與上月持平。6月份,全國企業就業人員周平均工作時間為45.7小時。二季度末,農村外出務工勞動力總量18248萬人,比上年同期增加226萬人,增長1.3%,增速比一季度加快0.1個百分點。
德國《南德意志報》評價中國上半年經濟認為中國經濟正在企穩。很多數據為后續穩增長和促銷費提供了堅實基礎??梢韵胍?,減稅降費政策、基建投資擴張、汽車等消費領域回暖,預計會在下半年繼續發揮作用。
收入消費兩旺,經濟更具彈性
內需拉動經濟增長是今年上半年經濟的重要特點。雖然國際貿易形勢復雜,但數據顯示,居民收入增加,消費品市場表現出了令人可喜的活躍。
上半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294元,同比名義增長8.8%,增速比一季度高0.1個百分點;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6.5%,比經濟增速高0.2個百分點。按常住地分,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342元,實際增長5.7%;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778元,實際增長6.6%。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值為2.74,比上年同期縮小0.03。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數13281元,同比名義增長9.0%。
上半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95210億元,同比增長8.4%,增速比一季度加快0.1個百分點。6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3878億元,同比增長9.8%,比上月加快1.2個百分點,環比增長0.96%。上半年,按經營單位所在地分,城鎮消費品零售額166924億元,同比增長8.3%;鄉村消費品零售額28286億元,增長9.1%。按消費類型分,餐飲收入21279億元,增長9.4%;商品零售173930億元,增長8.3%。消費升級類商品銷售增長較快,限額以上單位化妝品類同比增長13.2%,增速快于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8個百分點。
上半年,全國網上零售額48161億元,同比增長17.8%,比一季度加快2.5個百分點。其中,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38165億元,增長21.6%,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為19.6%,比一季度提高1.4個百分點。
可見,不論按地區,還是按品類,按銷售渠道,我國消費品市場都表現良好。隨著轉型發展的深入,我國經濟發展模式正在悄然變化,對投資和出口的依賴正在減少,消費者支出的作用日益凸顯。供給側改革,正在滿足日益變化的國內市場。廣闊而活躍的國內市場,日益成為提振經濟的主要動力。很多學者認為,服務消費已經成為拉動經濟強勁增長成為最大驅動力之一。
美國《福布斯》雜志評價我國上半年經濟時認為:消費者支出穩定,服務業在國內生產總值中占比最大,龐大的市場意味著巨大的發展潛力,這將推動新興企業成為就業和創收的強大動力。
我們相信在各項改革措施陸續落地的情況下,中國經濟將呈現出更加具有彈性的增長態勢,內生增長的引擎將在復雜的經濟環境下會表現出極強的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