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卉
7月22日上海市市長應勇在上海市十五屆人大常委會第十三次會議(擴大)上表示,上半年上海市經濟運行總體平穩、符合預期,穩中有進、進中提質。據悉,上半年上海市生產總值增長5.9%,比一季度高0.2個百分點,第三產業增加值增長9.1%,比一季度高0.3個百分點,比去年同期高1.7個百分點。
上海經濟仍保持持續增長,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5%,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8.4%,高于今年一季度6.3%的增長率,也高于去年上半年和全年的數據。數據還顯示,上海經濟表現出進中提質。特別是經濟發展新動能持續增強,新興產業加快成長,生物醫藥、新能源汽車產業產值分別增長7.6%、6.7%,高新技術企業新增246家,比去年底增長2.7%。日均新設企業1419戶、增長5.9%。
但是不可否認的是,上海經濟增速放緩。這是多重因素疊加影響的結果,既有周期性因素,也有結構性因素,特別是全球經濟增速放緩,而上海經濟外向度高,受外部環境變化的影響較大。上半年,全市工業增加值下降2.4%,最直接原因是汽車產業的影響。更長時間看,是由于上海主動調結構促轉型,大力減少“四個依賴”,新老產業接續、新舊動能轉換正處于陣痛期。一方面,結構調整和落后產能淘汰力度很大;另一方面,新興產業雖然成長很快,但是體量還不夠大、比重還比較低、支撐力還不夠強。
2019年下半年,上海提出四個狠抓:一要狠抓穩企業。要切實做好安商穩商和招商引資工作,特別是要吸引符合上海城市功能和產業定位的好項目、大項目。同時,還要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用改革的辦法破除發展瓶頸。二要狠抓政策落地見效。近年來,上海出臺了一系列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政策,要進一步加強政策宣傳,提高企業對政策的知曉度。要進一步優化政策申請流程,降低政策申請門檻。還要加強政策儲備,根據經濟運行的新情況、企業發展面臨的新問題,著力在政策落地見效上下更大功夫。三要狠抓重大項目推進。要加快投產一批,加快開工一批,加快儲備一批,力爭做到早建成、早投產、早見效。上半年各區集中簽約落地項目202個、總投資超過1900億元,下半年還要開工項目220個、總投資約2000億元。四要狠抓發展新動能培育壯大。在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的同時,聚焦集成電路、人工智能、生物醫藥、航空航天、智能制造、數字經濟等領域,著力突破一批關鍵核心技術,著力推動一批科技成果產業化,盡快培育一批新的百億級、千億級產業。
四個狠抓,對于廣大企業來說,是聚焦,尤其是新興產業的發展機遇。新興產業將獲得更充分,更良好的成長環境。
從利用外資角度來說,戰略性新興產業是利用外資向高質量發展的重要突破口。2019年以來,上海利用外資表現亮眼,其中增設上海自貿試驗區新片區是重大機遇。這一舉措是中央立足全國改革開放大局作出的重大戰略部署,增設新片區不是簡單的自貿試驗區空間的擴大,也不是簡單的自貿試驗區政策的平移,而是要在更寬領域、更高層次、以更大力度推進改革開放,實施制度創新。總的要求是,對標國際上公認的競爭力最強的自由貿易區,實施具有較強國際市場競爭力的開放政策和制度,實行有差別的探索,進行更大的風險壓力測試,建設更具國際市場影響力和競爭力的特殊經濟功能區,打造產城融合、開放創新、智慧生態、宜業宜居的現代化新城。新片區要在探索實施投資貿易便利化的同時,更加聚焦投資貿易自由化,在投資經營便利、貨物自由進出、資金流動便利、運輸高度開放、人員自由執業、信息快捷聯通等方面探索創新突破,并對標國際通行規則,探索更具競爭力的相關稅制安排。上海正在抓緊做好相關規劃制定、政策配套、管理體制、項目儲備等工作,形成舉全市之力的特別支持政策。自貿區新片區的建設,必然會為戰略新興產業帶來重大發展機遇。
產業結構升級,是一個漫長的過程。經過幾年的努力,我們更有信心,各種改革創新舉措已經落地,正在發力。
7月22日科創板開盤,全社會矚目,這是我國推動創新的過程中具有里程碑意義的重大事件。是全面深化資本市場改革的重要突破口。正如證監會主席易會滿所說,科創板主要承擔著兩項重要使命:一是支持有發展潛力、市場認可度高的科創企業發展壯大。通過改革增強資本市場對科創企業的包容性,允許未盈利企業、同股不同權企業、紅籌企業發行上市,進一步暢通科技、資本和實體經濟的循環機制,加速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引領經濟發展向創新驅動轉型。二是發揮改革試驗田的作用。從中國的國情和發展階段出發,借鑒成熟市場經驗,在發行上市、保薦承銷、市場化定價、交易、退市等方面進行制度改革的先試先行,并及時總結評估,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對于上海而言,上海證券交易所設立科創板并試點注冊制,是中央著眼于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深化資本市場改革作出的重大戰略部署。科創板不是簡單增加一個“板”,更重要的是在發行、交易、信息披露、退市等環節進行資本市場制度的重大改革創新。是推動上海金融中心和科創中心建設的重要結合點。科創板順利開盤,必將給為更多優質科創企業,長三角乃至全國的科創企業提供良好的投融資平臺,著力培育更好的法治、科技、人才等金融生態環境。
對于廣大企業來說,實施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國家戰略,是重大機遇期,這是產業聚合,優勢整合的突破口。對創新驅動下的產業升級,這是難得的發展機遇。資源共享、要素流動,優勢互補,長三角地區必然在戰略新興產業等多個領域,發揮龍頭作用。當前,中央已印發了《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明確了長三角“一極三區一高地”的戰略定位。上海是長三角世界級城市群的核心城市,總書記要求上海在推進長三角一體化中發揮龍頭帶動作用。目前,上海已制定落實《規劃綱要》的上海實施方案,主要是緊扣“一體化”和“高質量”兩個關鍵,抓好“七個重點領域”合作、“三個重點區域”建設。“七個重點領域”,就是圍繞區域協調發展、協同創新、基礎設施、生態環境、公共服務、對外開放、統一市場等重點領域,加快與蘇浙皖三省對接,把《規劃綱要》中明確的重大項目和重大事項盡快落實落地。“三個重點區域”,就是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上海自貿試驗區新片區和虹橋商務區。
按照今年計劃,上海今年經濟預期增速被定在了6%-6.5%之間,屬于平穩增長的范疇。上海市的經濟增速雖然在近些年已經不是全國的龍頭,但作為經濟總量很大的區域,想要保持6%以上的經濟平穩增長,并不是件容易的事,2019年的下半年,上海仍將有一大批重點項目落地,各項重大舉措正在發力,高質量發展因素增多,對于實現今年的發展目標,我們有理由信心百倍。
相關鏈接
2019年上半年其他經濟數據
央行:2019年上半年金融統計數據報告顯示人民幣貸款增加9.67萬億元,存款增加10.05萬億元,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累計為13.23萬億元,中長期住戶部門貸款增加3.48萬億。
海關總署:上半年我國外貿進出口總值同比增長3.9%,中美貿易總值下降9%,中國對美貿易順差同比擴大12%。
2019年上半年收入榜單:國家統計局公布了31省份2019年上半年的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消費支出。上海市上半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居首,為35294元,同比增長8.2%,北京則以33860元緊跟其后,增速則比上海略高,為8.9%。數據顯示,上半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15294元,比上年同期名義增長8.8%,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6.5%。共有9省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過15294元這一平均水平,依序分別為上海、北京、浙江、天津、江蘇、廣東、福建、遼寧和山東。此外,上述9省份中,上海、北京、浙江、天津、江蘇、廣東等6省份上半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均超過2萬元。
財政部:今年上半年,全國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主要經濟指標繼續保持增長態勢,其中,利潤總額18200.4億元,同比增長7.2%。上半年,國有企業營業總收入294921億元,同比增長7.8%。其中,中央企業170946.4億元,同比增長6.2%;地方國有企業123974.6億元,同比增長10%。在實現利潤總額中,中央企業12175.3億元,同比增長8.8%;地方國有企業6025.1億元,同比增長4.1%。
用電量:上半年全國全社會用電量3.4萬億千瓦時,同比增長5%。其中,一產、二產、三產和居民生活用電量同比分別增長5%、3.1%、9.4%和9.6%,三產和居民生活用電繼續保持較快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