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瀟
為了推動資本市場的進一步發展,我國逐漸推出了融資融券制度,這一制度是與當前我國證券市場的現狀相契合的,能在很大程度上優化和完善市場運行機制。但是從去年底出現上市公司頻頻暴倉現象來看,由于起步時間較晚,在交易制度等諸多方面仍然存在各種缺陷和不足,導致融資融券業務的開展面臨極大的財務風險。筆者擬針對融資融券業務的財務風險及防控進行如下分析。
融資融券業務的推出給我國證券市場的發展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對投資者來說,融資融券業務給其提供了全新的融資思路與靈活選擇的機會;對證券公司來說,融資融券業務的實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生存條件,并給其提供了新的盈利途徑與業務創新的良好機遇。但與此同時,融資融券業務的推出也帶來了諸多財務方面的風險,包括投資者的資金周轉風險、證券公司的違約風險等,如果不能對這些風險進行及時有效控制,必定會對金融市場的平衡穩定運行造成嚴重的負面影響,甚至可能引發金融危機。由此可見,加強對融資融券業務的財務風險分析及防控的研究是非常必要的。
一、融資融券業務的內涵及作用
(一)內涵分析
融資融券業務是指證券公司向客戶出具證券以供其賣出證券或者向客戶出借資金以供其買入證券的一種業務。通過融資融券業務所產生的證券交易被稱為融資融券交易,此類交易主要包括融券交易與融資交易兩大類,客戶向證券公司賣出證券的交易為融券交易,客戶向證券公司借資金購買證券的交易則為融資交易。
(二)作用分析
融資融券業務主要扮演的是市場穩定器的角色,在較為完善的市場機制的支撐下,信用交易制度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市場價格的大幅波動,使價格基本趨于穩定。也就是當市場價格存在投機現象或者坐莊而致使某類股票價格激增的時候,投資者就可通過融券賣出的方式來沽清股票,進而使股票價格得到一定程度的下降;相反,當某類股票的價格偏低時,投資者就可借助融資買入股票的方式使股票價格得到一定程度提升。以融券交易為例,當證券市場上部分股票的價格由于投資者的故意炒作而出現價格異常上漲的情況時,敏銳的投機者一旦察覺到這一現象,就會采用借入股票來出清的手段,增加市場上股票的總供應量,降低市場對該股票供不應求的壓力,最終達到抑制股票價格進一步上漲的目的。
二、融資融券業務的財務風險
(一)融資融券業務給投資者帶來的財務風險
1.資金周轉的風險
融資融券業務給投資方所帶來的典型財務風險就是資金周轉的風險。一方面,投資者要實施融資融券業務就必須給證券公司上繳規定量的保證金,這就很容易導致企業的大量資金被占用,無法實現順利流通。另一方面, 價格與投資方的預期價格偏離較大,就會致使投資者的維持擔保比例出現較大變化,一旦維持擔保比例降低到補倉線時,就需要投資方在規定的時間要求內重新補足所需保證金。如果遇到爆倉情況,投資方的保證金及其持有的證券都可能出現一定的損失,再加上連續性補倉所帶來的資金流失,都將對投資方現金流的周轉帶來不利影響。
2.債務比例放大的風險
融資融券交易會產生一定的杠桿效應,這一杠桿效應會在一定程度上放大交易所面臨的財務風險。投資者在開展融資融券交易的時候并不需要繳納全部數額的證券購買金,僅需繳納其中的一部分,在交給證券公司規定的保證金之后,剩下的資金可通過借入的方式來進行交易。對于投資方來說,這一行為雖然有效拓展了投資規模,但同時也在很大程度上放大了投資方所需承擔的債務風險,因為通過融資融券的手段從證券公司所借入的短期債務利率通常都比銀行同期利率更高,這就難免會使投資方的短期償債壓力顯著增大。
(二)融資融券業務給證券公司帶來的財務風險
1.資金流動性風險
證券公司主要是將通過合法途徑籌集到的資金或者自有資金提供給投資方融資融券交易使用,但被投資方所占有的資金,證券公司不可按照自己的意愿隨便收回,在客戶沒有出現違約行為的情況下,也不能對其進行強制平倉,而必須依據合同中的相關要求收回本金和獲得利潤。當證券市場出現一些突發狀況或者較大的變動而急需資金進行周轉,而證券公司本身的資金非常有限的情況下,就會使公司面臨資金流動性風險。
2.違約風險
融資融券交易過程中需要簽訂合同,這就可能給證券公司帶來違約風險。例如,在實際進行融資交易的時候,若證券的價格持續下降,完全和預期的發展態勢相反,則投資者就會處于較為被動的局面。投資者逐漸增大的虧損量,再加上進行融資交易時所交付的費用以及證券公司應得的利息,若無法在規定的期限內如數還給證券公司,則極有可能被強制性平倉,而在強制性平倉的情況下,如果應當歸還給證券公司的金額仍然不能足數,則必然給投資方帶來違約風險,最終使證券公司遭受巨大的虧損。
三、融資融券業務的財務風險防控措施
(一)交易主體方面的風險防控
1.投資者的風險防控
為了確保投資者和券商的合法權益得到有效保障,在實際進行融資融券業務之前,投資者必須與券商之間簽訂合同,且合同內容中應當明確指出投資方、券商的權利和義務,與此同時,合同還應當詳細說明融資融券業務開展的基本流程、交易可能帶來的風險以及預期收益等。若出現投資者上交的擔保物價值與其融資融券債務之間的比例不達標的情況,則投資方必須根據證券交易中心的相關規定以及合同中的相關條例,及時補足應當承擔的擔保物價值。為了避免一些普通投資者或者剛入市者出現盲目投資、過度投資的現象,導致市場動蕩,我國相關管理機構應出臺更多的約束性政策,盡量規避一些資質不達標的人員參與到融資融券交易之中。
2.金融機構的風險防控
金融機構在對借款券商的抵押證券進行審核查驗的時候,應將重點放在抵押證券的交易資質和借款方的信譽情況上,并對證券的價值進行準確評估,確保評估流程的標準化和規范化,證券評估的指標主要包括公司的發展前景、凈利潤、總資產、市場波動情況、交易規模等。此外,金融機構還應當根據我國出臺的有關法規政策,編制融資融券業務開展的具體細則,并在得到相應監管部門的審批同意之后方可實行。
(二)交易制度方面的風險防控
1.優化制度設計
在開展信用交易的時候,應尤其注重財務風險控制制度的優化設計,一方面,應為信用交易的實施提供良好的宏觀環境,尤其要注重在整個交易市場上形成重視信用的意識。另一方面,應當加強對財務風險防范與管控制度的優化和創新,根據當前我國融資融券業務所面臨的財務風險問題現狀,制定切實可行的風險防控制度舉措,改變以往僅僅將風險的防控放在資金入市這一環節的傳統思路。
2.在信用交易模式選擇上加強風險防控
不同國家、不同地區在證券市場的完善性上存在一定的差別,這就對證券市場的發展帶來了一定的影響,對于我國來說,應避免采用集中信用模式作為過渡制度模式,還應當充分吸納專業化模式、市場化模式這些新型發展模式的優勢,選擇證券公司融資融券許可證制度作為標準過渡模式,并嚴格設置交易主體的市場準入門檻。
四、結語
總之,融資融券業務在實際開展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遇到一些財務風險,具體包括資金周轉風險、資金流動性風險、違約風險等,要從根本上規避或者減少這些風險問題的出現,就必須從交易主體、交易制度等方面采取針對性的風險防控舉措,只有這樣,才能使融資融券業務得到順利推進,進而促進我國證券市場的長遠健康發展。(作者單位:中國銅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