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佳穎?程招娣
會計作為一項經濟管理活動,包含類目眾多,其中財務會計和稅務會計是重要組成部分。財務會計包括較多分支,例如成本會計和初級、中級、高級財務處理等,而稅務會計是獨立脫離的一部分。隨著“企業會計準則”“所得稅法”被應用在會計行業,財務會計和稅務會計兩者之間的分離狀況逐漸凸顯,獨立性增強。結合這種情況,本文以增值稅賬務處理為例,試對財務會計和稅務會計存在的差異進行分析。
隨著我國經濟體制的發展,財務會計制度和稅收相關制度被逐步完善,財務會計和稅務會計發生分離。財務會計主要依托著稅務會計,兩者相互成就、彼此分離。稅務相關部門規范完善了稅務會計,并且使稅務會計成為一個相對獨立的會計系統。我國大部分較大的企業財務內部都將財務會計和稅務會計進行分離,主要采取的手段是“分離不分割”,以便更好的完善財務工作,促進會計相關事務具備專業化和系統性的特征。為有效解決經濟發展存在的弊端,應掌握財務會計和稅務會計的差異,并促使二者共同發展。
一、財務會計和稅務會計的內涵
(一)財務會計。對于我國大部分企業來說,財務會計主要涉及企業內部資金運行,對資金進行全面監督、核算,并為企業經濟利益有直接關聯的投資者和債權人,提供準確的與企業經營狀況和盈利水平等為目的開展的經濟管理活動。財務會計是企業在生產經營活動中,對發生的資金運轉和業務流通的核算。財務會計會涉及諸多領域,其中主要包括營業收入與生產經營成本等。從財務會計的主要結構和具體劃分的情況分析,財務會計表現的綜合性較強,且財務會計是企業財務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二)稅務會計。稅務會計是企業財務中的重要分支,稅務會計在日常生活中開展的工作主要包括企業稅務籌劃和當期納稅申報以及稅金核算等。通常情況下,大部分企業認為稅務會計是財務會計和管理會計的延伸內容,但隨著我國稅收法律的日漸完善,稅務會計被劃分為一個單獨的體系,其中主要包括的內容有流轉稅會計、所得稅會計等。
二、增值稅在稅務會計和財務會計中的差異
(一)增值稅的差異。企業在日常開展工作時,增值稅在稅務會計、財務會計中兩者處理方法具有較大差別,例如計量方法的差異性、確定時間和地點的差異性。①計量方法不同產生的差異性。增值稅征收時,商品貨物是首要征收對象,每件商品在采購和計量時,涉及到的計量方法主要有是否抵扣價款。比如A企業在國外進口一批玩具,購價稅收的金額是12200元,其中進項稅額1980元,銷售額58000元,銷項稅額是8618.8元。在進行稅額計算時,這批玩具的增值稅稅額是6638.8元,不是1980元或8618.8元。這種計量應用的方法是財務會計的計量方法。稅務會計的計量方法主要是對發生的每筆經濟業務進行記錄,不對抵扣價款進行計量,因此稅務會計、財務會計兩者計量方法不同,但并不會對各自的核算工作產生影響。財務會計、稅務會計兩者產生的主要差異是計量方法不同,結果卻具備統一性,側面驗證了會計學是辯證統一的學科。②折扣方法銷售商品的不同。企業在實際開展經濟業務時,納稅人在銷售貨物時采用折扣法時,在銷售商品的可抵扣價款開在同一張發票時,相關人員應該依據折扣后的金額計算得出具體的增值稅,此外假設商品銷售額與折扣額沒有開在一張發票時,則不能進行增值稅計算。比如B是一般納稅人,銷售產品8000元給C,但是兩者是長期合作的關系,B給C打8折優惠,同時給C開了一張增值稅發票,將折扣后的金額和銷售額開在一張增值稅發票上,所以C在核算增值稅時,可以抵扣折扣后的金額,這個核算的過程存在差異性。③包裝物押金的差異性。在日常開展經濟業務時,納稅人銷售商品時,通常把包裝物租給購買方,購買方支付相應的押金,因此押金采用的方法是財務核算。當將押金和銷售額分開時,則不會按銷項金額征收。根據這種情況,在允許的時間范圍內,當購買方不能歸還包裝物,押金則通過財務會計核算為其他收入或營業額,但是當通過稅務會計進行核算時,仍采用原來的方法進行核算。
(二)稅收的差異。通常情況下,稅收具備的特點主要有永久性、暫時性。永久性是指納稅前計算利潤的方法存在差異,稅前利潤是企業在核算的過程中,根據實際經濟收入和產生的相關費用開展核算工作。但是在核算的過程中,核算方法的差異性導致后期產生不可反轉的局面,這種情況被稱為“永久性差異”。暫時性差異是指在核算后期可以形成逆轉的局面,可以借助企業方法消除存在的差異性,這種情況被稱為“暫時性差異”。
(三)時間核算的差異性。企業在日常開展經濟活動時,財務會計將發生的利益或虧損計入在當期損益中,但是稅務會計會將利益和虧損進行分攤。比如A企業金融交易性資產價格為170000元,成本為240000元,則A企業的賬面價值為170000元,但計算基礎是240000元,暫時性差異為70000元,A企業在核算年終利潤時,把差異性核算計入在利潤核算中。財務會計核算時主要采取的核算方法是歷史成本法,同時根據不同類型的業務進行核算,此外利潤核算時還可以采取的方法較多,如重置成本法等。
三、稅務會計和財務會計差異性的協調策略
稅務會計、財務會計兩者分離,主要是為了更好的適應市場經濟需要,對會計體制進行改革,這種方法使得稅務會計更具有規范性,財務會計的靈活性加強,便于企業日常經營核算、國家稅收管理,營造良好的市場投資環境,加大國際貿易的比重。但是稅務會計、財務會計的差異性導致財務會計工作者工作量增大,工作效率低下。所以協調稅務會計、財務會計兩者存在的差異性,可完善會計理論、規范財務實踐,從而提升我國稅收征管工作效率、促使企業內部財務管理水平提升。
(一)強化理論研究。知識理論是開展實踐活動的基礎,因此要構建完善的會計核算體系,應該深入研究財務會計與稅務會計相關的核算方法、原則和模式等,全面地認識兩者之間的差別和聯系。在財務會計與稅務會計相互獨立、相互統一的模式上,尋找最佳平衡點,為會計相關理論和實踐的發展夯實基礎。
(二)參與國家行政政策。稅務會計服務的主要對象是“國家稅收”,這個特點決定稅務會計在開展經濟核算時必須遵守法律,具備規范性,這種方法導致財務會計在處理方面處于被動狀態。加強參與行政手段的力度,在協調稅務會計和財務會計的差異性時,應充分從企業實際情況出發,明確經濟運行體制,切實維護企業經濟利益,從而推動企業健康有序發展。除此之外,我國財政部門應該加快稅收制度改革進程,從我國的基本國情出發,結合實踐經驗,制定科學、合理的稅收制度。制定的稅收制度應該簡化稅款核算方式,縮減稅務會計、財務會計兩者的差異,更好的提升工作效率。
(三)稅務會計和財務會計相結合。權責發生制是財務會計稅收核算的基本準則,這種核算方法更能反映資金流動狀況。稅務會計在核算時采取的主要方法是權責發生制,具備歷史成本核算的屬性,在一定程度上與價值計算存在差距。所以在稅務會計中適當引進權責發生制,可以確保稅收核算的準確度更高,差距得以縮小。另外應該將“實質重于形式”的原則應用到稅務會計中,確保稅收更加合理化、公平化。例如企業在融資租賃時產生的費用,在形式上費用的所有權沒有轉入,但是在實質上企業已經有使用權與所有權。
四、結語
綜合上文所述,稅務會計從在財務會計的范圍中脫離出來。且稅務會計與財務會計在會計處理基本原則、核算方式等諸多方面存在較大差異。稅務會計、財務會計兩者存在的差異具有真實性,并且這種差異有利于二者共同發展。但這種差異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稅收收入,特別在營改增正式推行之后,財務相關人員應該全面認識兩種會計的核算原則和方法之間的差異,從而更好的推動財務會計、稅務會計健康有序發展。(作者單位:南陽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