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茜茜
在互聯網+的背景下,互聯網技術推動了金融行業的變革。以第三方支付、P2P網貸、眾籌等為代表的互聯網金融新興行業迅速發展。要保證該行業健康穩定的發展,需要大量的既掌握扎實金融知識又具備互聯網思維和IT技術的復合型人才作儲備。然而現實,河南省高校互聯網金融人才培養缺失,人才供給不足。本文從河南省區域經濟的發展需求、專業人才供求現狀和高校專業建設需求等方面對河南省高校增設互聯網金融專業的必要性進行分析。
近年來,隨著和“互聯網+金融”的深度融合,金融發展邁向互聯網時代,互聯網金融作為金融業與互聯網產業、現代信息技術產業相互融合的產物,已經成為金融業發展的主要趨勢。互聯網金融是傳統金融機構與互聯網企業利用互聯網技術和信息通信技術實現資金融通、支付、投資和信息中介服務的新型金融業務模式。依托于強大的數字處理能力和移動終端的發展,以眾籌、P2P網貸、第三方支付、數字貨幣、大數據金融、信息化金融機構、信息門戶為主要類型的一系列互聯網金融模式相繼出現,形成了穩定的行業發展格局。行業的發展催生了對于互聯網金融專業的需求,對既懂金融又懂計算機的復合人才的需求。在教育部公布的《2016年度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備案和審批結果》中,從國家層面第一次同意設置互聯網金融專業。為響應國家號召,近三年全國多所高校逐步開設互聯網金融專業,并且開設院校數量每一年呈遞增趨勢。針對河南省的情況,從以下幾方面分析高校設立互聯網金融本科專業的必要性。
一、滿足河南經濟發展和中原經濟區建設的迫切需要
改革開放的40年來,民營企業是帶動經濟發展的中堅力量。河南省地方經濟的發展離不開民營企業的支持,從GDP的貢獻率,繳納稅收、提供就業等方面民營小微企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然而,小微企業由于自身規模小、管理不夠規范、信息不對稱等因素被很多傳統金融機構拒之門外。因此,多年來河南省的傳統金融機構并不能覆蓋整個資本市場,對于地方小微企業的資金支持遠遠不能滿足需求。伴隨著經濟金融和互聯網科技的發展,互聯網金融的出現是對傳統金融的有效補充,互聯網融資模式也逐步走向成熟完善。除了阿里巴巴,騰訊等國內知名互聯網企業的相關金融服務平臺外,河南省也在近幾年出現了本土的P2P網貸公司、網絡眾籌平臺。互聯網金融模式下產生的融資平臺與互聯網技術的融合后,具備了準入門檻低、融資周期較短、數據信息充足等優勢,為小微企業獲取發展所需資金,提供了不同于傳統融資模式的便利。互聯網金融的出現為小微企業創造了新的融資模式、增加了新的融資途徑,滿足了小微企業在發展過程中的融資需求。新的融資模式不僅有助于實現小微企業持續穩健地發展而且對于整個地方經濟的快速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與此同時,在中原經濟區發展的戰略目標下,隨著“一帶一路”戰略的推進,河南正處于政策疊加,改革攻堅的黃金時期,金融業的創新、改革及轉型升級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歷史機遇。作為中部地區正在崛起的金融大省,河南省在互聯網金融行業方面,由于政府的支持和環境的改善,正處于后來居上、快步追趕東部發達地區的趨勢。截止到2018年底,河南已有50多家P2P平臺,處于中部地區前列,除此之外,河南是我國P2P投資者的重要分布地域,占全國總投資者的4.24%。然而目前河南省僅有一所開設相關本科專業的高校(2019年才招生),互聯網金融人才缺口巨大,難以滿足區域經濟和金融發展的需要。因此,河南省開展互聯網金融專業的本科生培養,對河南省乃至中部地區的互聯網金融行業提供了有力的人才儲備,為行業健康穩定的發展起到了一定的支撐作用。
二、緩解河南省互聯網金融專業人才供給不足壓力
互聯網金融發展對專業人才培養提出了迫切需求。互聯網金融專業需要具有互聯網思維,了解互聯網金融學科的理論前沿和發展動態,掌握互聯網金融基本理論與技能,能夠從事互聯網金融產品營銷、互聯網金融業務流程執行與控制、同時又具備大數據決策,數據挖掘技術等工作的復合型、應用型人才。由于人才需求的特殊性,傳統金融專業的學生已無法完全滿足互聯網金融行業的需求。為滿足人才培養需要,2017年教育部審核通過的 6 所首批開設互聯網金融專業的高校開始招生,2018年又新增了19 所招生院校。由于互聯網金融行業快速發展,相關專業設置較晚,綜合性人才供不應求,互聯網金融行業人才稀缺的痛點極為明顯。
根據網貸天眼的預測,未來 5-10 年內,僅P2P企業的人才缺口將達 142 萬,其他幾種互聯網金融業態人才缺口更大,加之傳統金融互聯網化對人才的需求,全國互聯網金融的人才總缺口將達 300 萬左右;根據《2018年第度河南省人才市場分析報告》,“在用人單位前十位熱門行業中,54.18%的用人需求集中在服務業,以金融、IT、互聯網、教育等為代表的新興服務業和現代服務業繼續保持快速增長勢頭,仍是大眾創業的熱門行業,也是畢業生期望簽約的對象,呈現供需兩旺的態勢”面對蓬勃發展的經濟和對互聯網金融專業人才需求,互聯網金融專業在規模和學科建設上,仍然存在大量的缺口和不足,不能滿足經濟社會發展對該專業人才的廣泛需求。目前,結合教育部相關信息,雖然國內其他地區已有25所高校已經開設了互聯網金融專業的本科。但都是近兩年才開始招生,目前還沒有互聯網金融本科畢業生,無法實現互聯網行業的人才供給。2018年底,據普華永道調查,中國有71%的受訪者認為招留住互聯網金融人才方面有點難或非常難;網貸之家分析指出,互聯網金融行業的人才大多來自于跨行業人才流動,尚未構建起自己的人才培養體系。互聯網金融行業85%的人才都是從其他行業跨界而來,當前工程和信息技術類人才在該行業占比最高。顯然,目前行業人才的專業匹配度與要求相差較大。
然而,在河南省擁有45所本科及高職院校中,僅有一所院校開設互聯網金融專業本科,而且是2018年獲批(2019年招生),因此該專業在河南省高校本科教育專業中更是屬于稀缺專業,遠遠不能滿足中部地區對于互聯網金融專業的人才需求。因此,繼續增設互聯網金融本科專業,不但可以填補此專業在河南省的專業稀缺的局面,緩解中部地區的發展與互聯網金融人才緊缺的矛盾,而且可以促進河南高等教育學科的創新調整,對整個河南高等教育的全面發展有著積極意義。
三、符合河南省高校專業建設發展的需要
人才培養教育先行。河南省高等教育經過四十年的發展取得了巨大的成果。多年來,河南省政府和教育廳出臺多部關于高校專業建設的指導意見,從政府層面提出了高校專業建設的方向和要求。為貫徹2018年全國教育大會精神,河南省在高等教育的學科專業建設方面確定了進一步以人才市場需求為導向,以行業企業人才能力需求為著眼點,以實踐能力培養為訴求點的目標,從而滿足高質量人才更好地為社會服務的需求。互聯網金融本科的設立,充分滿足了河南省專業建設的整體要求。
首先,互聯網金融本科本專業凸顯專業人才的復合型。在人才培養方案和教學大綱設定時融入了現代金融業最新發展理念,緊貼互聯網前沿動態。以培養具有創新精神的復合型人才為目標。在課程設置中,除了傳統的金融類課程以外增加了大量的計算機專業相關課程(大數據金融,區塊鏈技術與應用、數據挖掘和人工智能)。通過專業知識在多維度的滲透,不僅能夠培養學生對于互聯網金融理論的深入理解;掌握在網絡借貸平臺、眾籌投資平臺以及第三方支付平臺對大數據信用分析等實踐操作能力,更能夠強化學生對于金融大數據挖掘與分析、互聯網金融產品的設計,人工智能在金融領域的運用等多方面的能力,從而凸顯該專業學生作為互聯網金融專業人才的復合型。與此同時,互聯網金融專業強化專業人才的應用型。在培養互聯網專業學生的過程中,很多院校都把金融運作流程作為最基本的能力要求,金融運作流程主要涉及互聯網金融第三方支付平臺的基礎操作,包括與銀行的業務相關的網上操作、保險的投保和理賠的相關操作等重要的業務流程,分別在不同的實訓課程中進行仿真模擬。同時,還加強學生的互聯網金融風險防范的能力培養,比如要求學生識別風險預警系統,處理突發的危機事件的流程等。總之,盡可能保證學生出校就可以直接定崗投入工作,為相關企業節約實習的長度不足的難題。這樣以來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強化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因此,互聯網金融專業的設置緊跟市場需求和互聯網公司的人才能力需求,有針對性的培應用型人才。互聯網金融的設置符合河南省高校專業建設的整體目標。
另外,2019年7月在省教育廳發布的《關于實施河南省一流本科專業建設計劃的通知》明確:“支持高校面向國家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立項建設具有行業優勢、區域優勢以及與我省支柱產業、優勢產業、新興產業和經濟社會發展密切相關的專業。”在省政府的政策號召下,河南省高校除了要建好傳統優勢專業外,更應該積極發展新興學科和專業,為河南省未來新興產業的發展積極地培養合格的人才。那么,互聯網金融行業從2013年誕生至今不滿6年,行業規模,企業運作模式以及和傳統金融的融合等方面還有很大空間,可以說該行業是一個十足的新興產業。但是從全國來看,從2017年才有首批6所高校開設互聯網金融本科,整個河南省從2019年僅有一所高校開設該專業。因此,目前對于河南省高校而言,是開設互聯網金融專業的最佳時期,為整個地區新興產業的發展培育合格人才積蓄了力量。
總之,時代的發展使互聯網金融應運而生,金融行業必將在計算機、互聯網、手機等多個平臺下與科技融合,使互聯網金融行業不斷發展壯大。河南省在實現加快“金融豫軍”全面崛起的戰略目標下,要抓緊金融新業態發展的歷史機遇,培育專業人才。因此,當下對于河南省高校而言,增設并完善互聯網金融本科專業建設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合情合理的。(作者單位:鄭州財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