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燕鵬
摘? 要:所謂“體育提優生”是指體育成績相對較差的特殊學生群體。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獨生子女的實際國情,這個特殊群體的學生呈現上升局勢,所以解決體育教學中的這一問題已經刻不容緩。本文從學生自身因素、學校因素、家庭因素、社會因素四個方面,分析了“體育提優生”的存在原因和解決策略,為提高學生的健康水平和全面發展提供理論基礎。
關鍵詞:體育提優生? 成因? 對策
中圖分類號:G807.4 ? ?文獻標識碼:A ? ? ? ? ? ?文章編號:2095-2813(2019)08(b)-0138-02
在體育教育教學中,由于學生的身體條件、興趣愛好和運動技能等方面的個體差異的客觀存在,形成了一部分“體育提優生”。他們往往心理比較復雜,由于長期落后的境地,使其面對正常的體育學習活動形成一定的恐懼感和畏難情緒,長期以往,對體育學習有一種自我放棄的態度[1]。本文研究的目的就是為了了解造成“體育提優生”存在的原因,從而總結出經驗,找出改進的方法,進一步推進體育與健康課程改革,提高“體育提優生”對運動鍛煉的興趣,增進他們的身體健康。
1? 研究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以南京市王老村小學三至五年級46個班(每班平均40人)中的“體育提優生”(根據教師的觀察、體育課成績、身體形態及機能而定)為研究對象,共368人。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獻資料法
根據研究的需要,主要從中國學術期刊全文數據庫,維普數據庫和學校圖書館查找并參考了有關“體育提優生”的成因及解決策略方面的文獻資料,了解目前我國“體育提優生”大致現狀,為本文研究提供現實參考。
1.2.2 問卷調查法
通過參考文獻資料和師生訪談,歸納“體育提優生”的影響因素共包括學生自身因素、學校因素、家庭因素、社會因素四個方面。在查閱資料的基礎上設計問卷,三個年級共發放問卷368分,有效回收368分,回收率100%。
1.2.3 訪談法
通過對各年級學生進行個別訪談,了解他們的學習現狀,使得許多沒有在問卷中發現的問題得以體現,更加真實客觀地了解到“體育提優生”的現狀。通過對各班體育老師與部分學生家長的訪談,更廣泛更深入的了解到“體育提優生”的現狀。
2? 研究結果與分析
2.1 “體育提優生”總體現狀
調查發現“體育提優生”中對體育活動不感興趣的人數比例高達56.7%;每周至少參加一次課外體育活動的人數比例不足20%,而平時很少參加課外體育活動的人數則高達30.3%。如此現象的形成主要是學生本身生理、心理的原因,其次便是學校、家庭、社會因素等方面的影響。
2.2 影響“體育提優生”的因素
2.2.1 學生自身因素
有些同學認為造成自己成為“體育提優生”的主要原因是自身原因。主要表現在身體肥胖、體弱多病、自身的懶散以及心理原因,課上不愿練習或消極練習,導致不能完成正常體育教學目標,對體育產生了厭煩心理。
2.2.2 學校因素
有些同學認為學校因素也對自己成為“體育提優生”造成了影響。主要表現在體育場地設施難以滿足基本需求、體育教師教育教學方法欠妥。此外,學生對教師的教學方法單調、教學內容枯燥、教學態度粗暴不滿,有時候教師的教育方法欠妥,缺乏對學生的關心,與學生之間沒有太多的交流,從而使師生之間產生距離與隔閡,使本來體育就弱的學生進一步向提優生轉化[2]。
2.2.3 家庭因素
有些學生認為家庭因也是素促使他們成為“體育提優生”的原因。主要表現在父母的溺愛以及對體育運動認識存在不足或錯誤。很多家長過度重視孩子的文化成績,每到周末或放假就忙著送孩子進補習班,而對孩子的體育運動方面缺少關注。正是由于家長體育運動意識的薄弱直接造成孩子對體育運動認識不足,失去對體育運動的興趣。
2.2.4 社會因素
當前我國還處于社會主義發展的初級階段,依舊存在一些社會問題,特別是在社會體育方面,場地及設施還不夠健全,所以很少人參加體育活動,甚至不參加體育活動。加上網絡技術的發達與普及,大多數人足不出戶整天對著電腦,更不要說運動了,這種社會環境直接影響到了青少年對體育鍛煉的態度,據調查“體育提優生”中有67.5%的學生在完成作業的情況下便會上網玩游戲、看動畫,很少外出活動。
2.3 改善措施及對策
2.3.1 發揮優勢項目,呈現閃光點,樹立自信心
體育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注意,及時發現孩子的亮點,進行表揚和鼓勵,使用贊美、手勢、眼神、等給予學生肯定,使學生克服心理障礙,讓他們在心理上得到滿足,建立自尊和自信。
2.3.2 提高認識,激發興趣
充分了解學生的需求,并加以誘導,改變他們對體育運動的錯誤認識,提高其運動興趣。“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對課堂的精彩介紹不僅能夠快速集中學生的注意力,而且使學習變得更加愉快,并鼓勵學生順利完成學習任務。因此,教師應該仔細考慮目標的引入,按照這部分學生的心理特點,以激發學生的興趣,使學生們產生強烈的欲望,帶動學生進入體育興趣的大門。
2.3.3 貫徹“因材施教,區別對待”的原則
在教學中,教師首先要傾注更多的關注和關懷,對“體育提優生”特別耐心細致的開小灶;其次,依據實際情況,降低練習難度和考核要求,在測試評價上,應當以他們的進步與努力的情況為主,不應以體育達標標準作為唯一標準。教學內容上更應該兼顧其生理、心理和興趣愛好等特點,因材施教。
2.3.4 建立和諧課堂,實施愉快教學
課堂中的人際關系是學習過程中形成的相對穩定的心理關系,是課堂心理氛圍的重要基礎。為體育教學做準備的僅僅是跑步、徒手練習,隨著時間的推移,學生們感到無聊。但是,如果我們用音樂來完成動作,那么效果會有所不同,學生的興趣會增加,而且大多數學生會在愉快的氛圍中練習,然后他們會在學生之間互相幫助,從而將這部分“提優生”學生融入集體。
2.3.5 學校加強體育投入
場地缺乏是我校的實際情況,學校更應該大力鼓勵、支持體育教育工作,采取恰當的措施保證在場地缺乏的條件下最大限度的滿足學生的活動需求,在師資方面,學校應鼓勵監督教師加強自身學習,不斷更新知識,轉換概念,用自己的崇高師德、精湛的運動能力、良好的行為感化“體育提優生”,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
2.3.6 提高家長認識
學校和體育教師應加強與家長的溝通,使家長樹立正確的觀念,認識到體育運動對孩子身心健康的重要性,正確處理文化課學習與體育運動之間的關系,鼓勵孩子積極參加體育活動。此外,家長應給孩子做好榜樣盡可能的與孩子一起參加到體育活動中來,提高孩子的鍛煉熱情和意志力[3]。
3? 結語
總之,“體育提優生”要經過“進步—反復—再進步—再反復—更大的進步”轉變的過程,需要體育教師們付出更多的耐心、細心、艱苦的勞動和辛勤的汗水。因此,那些因各種原因造成的“體育提優生”教師應給予他們更多地關懷,協同努力,以多角度、多層次施加教育影響,促使他們健康轉化,全面進步與發展。
參考文獻
[1] 張有明,張高華.中小學體育教學優質課的新特點[J].教學與管理,2018(6):10-11.
[2] 范永松.淺談小學體育教學中的現狀和對策方法研究[J].東西南北:教育,2017(16):64.
[3] 楊偉剛.淺談小學體育教學中激勵策略的研究與應用[J].新課程,2014(7):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