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丹
新時代社會背景下,工匠精神內涵更加豐富,學生需要獲得的職業素養也更全面。社會經濟的高速發展推動了行業的快速發展與進步,對人才也提出了更高要求。高職酒店管理專業是為酒店行業培養專門的技能型應用型人才的,在學生職業素養的培育中要始終貫徹工匠精神理念。目前,高職酒店管理專業學生的職業素養普遍不高,將工匠精神理念融入學生職業素養的培育中,為高職酒店人才職業素養培育提供新路徑,為酒店行業培養出新時代工匠型人才,是時代、社會、行業發展的必需。
一、“工匠精神”的時代背景與內涵分析
(一)“工匠精神”的時代背景
“工匠精神”我國古已有之,然而首次出現在政府文件中是在2016年3月李克強總理的《政府工作報告》中:說到在“提升消費品品質”時,強調要“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之后,工匠精神一詞一時間迅速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要“建設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勞動者大軍,弘揚勞模精神和工匠精神,營造勞動光榮的社會風尚和精益求精的敬業風氣”。新時代的社會背景下,人們向往美好生活,追求生活品質,注重產品質量,中國要由制造大國向制造強國轉變,需要從提升產品品質著手,強調工匠精神的培育。
(二)“工匠精神”的內涵分析
工匠是一種職業,即“有工藝專長的匠人”,表達的是熟練掌握某一方面或某一領域的技能并能全身心投入、精益求精、一絲不茍的完成某一工作或某一產品的一類人群。工匠起源于傳統手工業,最初即表現為工匠們為使產品達到質量要求,反復打磨,精益求精,以致達到完美的程度。新時代,工匠們工作方式發生了改變,其工作內容不僅限于一件產品,更多的可能是產品中的某一個環節、某一處分工,工匠們表現為在保持傳統工匠精神的基礎上,強調產品的整體質量,加強團隊的分工合作,團隊成員共同努力、共同進步,追求卓越。工匠精神,即指工匠們自身所體現的一種精神理念。工匠精神不僅是一種技能的外在表現,更是一種精神品質的內在展示。工匠精神包括精湛的技藝和高超的技能,認真嚴謹、細致專注的態度精神,精雕細琢、追求極致的品質精神,團結合作、共同進步的團隊精神,鉆研進取、追求卓越的創造精神。工匠們把完成產品的過程當成一次享受的過程,喜歡不斷雕琢自己的產品,不斷改善自己的工藝,并把打造本行業最優質的產品作為精神目標,追求卓越,創新產品。
二、高職酒店管理專業學生職業素養分析
(一)基于“工匠精神”的高職酒店管理專業學生職業素養內涵
職業素養是指職業內在的規范和要求,是在職業過程中表現出來的綜合品質,包含職業信念、職業道德、職業知識技能、職業行為規范和職業意識等方面。其中,職業信念、職業道德和職業意識是一種內在的隱性的素養,職業知識技能和職業行為規范是一種外在的顯性的素養,是隱性職業素養的外在表現。職業信念是核心,表現為一種內在的堅持和自我看法,如正面積極的職業心態和正確的職業價值觀,表現為具體行為是愛崗、敬業、樂觀、用心、開放、合作、堅持、執著等。
基于“工匠精神”的高職酒店管理專業學生職業素養需要全面把握工匠精神的技能要求和精神品質內涵,即技能、態度精神、品質精神、團隊精神、創造精神。其職業素養具體表現為:專業素養、道德素養、服務素養、團隊素養、創新素養。專業素養是指精湛的技藝和高超的技能,是“工匠精神”最根本的表現形式,是“工匠精神”的物質依托和外化形式,主要表現為對行業技術技能的掌握及對產品品質的追求;道德素養是指職業人應該遵守的行業行為準則,即道德品質,主要表現為愛崗敬業的職業精神、耐心專注的心理素質、嚴謹細致的工作態度、精益求精的品質追求等;服務素養是指為產品的購買者或體驗者提供優質的產品或服務,主要表現為個性化服務的定制、體貼入微的關懷、追求完美的工作作風等;團隊素養是指在職業過程中表現出與人協作、團結共進的一種素養,強調整體意識、集體精神、合作交流等;創新素養指的是職業人通過不斷的精雕細琢、精益求精使得產品品質不斷精進、推陳出新,從而表現出來的一種素養,強調因時而變、因人而變、因事而變,追求卓越。
(二)高職酒店管理專業學生職業素養培育現狀
高職酒店管理專業是為適應社會經濟發展,滿足企業用人需求,培養具備酒店行業一線服務技能及中基層管理能力的高素質高技能型專門人才為目標的。目前,高職酒店管理專業對學生職業素養的培育普遍比較重視,然而離工匠型的職業素養培育仍有比較大的差距。
1.學生職業精神的培育不夠
職業精神是一種隱性職業素養,是指導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內在因素,是職業素養的基礎與核心。高職酒店管理專業學生職業素養是由內在的職業精神和外顯的知識技能共同構成的。然而,高職院校在培養酒店管理專業學生職業素養時,更多的重視專業技能的培養,對職業精神的培育程度不夠,從而使得高職酒店管理專業學生畢業后真正能靜下心來從事酒店職業的人員很有限,多數表現為頻繁跳槽,換行業換崗位,缺乏持之以恒、吃苦耐勞的精神。
2.學生職業興趣的引導不充分
職業興趣是個人對職業或專業表現出的一種喜好,希望認識、接觸、掌握某種職業或專業要求的一種心理傾向。職業興趣對于培養酒店管理專業學生的職業素養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學生一旦對酒店管理這一專業產生濃厚的職業興趣,那么他將會主動了解并學習職業相關的知識與要求,主動適應職業環境與職業角色,主動注重自身職業素養的培養與提高,堅定不移的追求這一職業目標。目前,多數學生對酒店這一職業缺乏清晰的認識,認為畢業后就是從事基層服務員工作,對酒店這一職業缺乏長期規劃和長遠認識;學校對學生職業興趣的引導缺乏系統性,雖然高職院校有開設職業生涯規劃的課程,但沒有與酒店管理專業更好的對接,同時,專業課程的教學中沒有更多的從學生職業興趣的角度出發,導致多數學生對酒店這一職業處于模糊狀態,缺乏濃厚的職業興趣。
3.酒店職業情境融入不夠
職業情境是企業為職工營造的工作氛圍,有利于培養學生職業行為、職業習慣、職業態度等方面的職業素養。目前,高職院校酒店管理專業普遍重視校企合作,不僅有校外頂崗實習酒店,也有校內仿真實訓室,然而,校內實訓場所雖有完善的硬件設施,但缺乏企業文化、職業標準、職業行為規范的融入,酒店職業情境融合度不夠,校企雙方聯動機制不夠深入,使得學生的職業行為、職業習慣等方面的培養效果不明顯。
三、“工匠精神”理念下高職酒店管理專業學生職業素養的培育路徑
“工匠精神”理念下高職酒店管理專業學生職業素養的培育需要學生、學校、企業三方共同努力,學生需要正確認識職業,產生職業興趣,形成正確的職業觀和價值觀;學校需要完善課程體系建設,加強工匠型師資培養,把工匠型學生職業素養的培育貫穿到人才培養的整個過程;企業需要與學校深度合作,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財力等資源,深度參與學生職業精神與職業技能的培育。
(一)引導學生職業興趣,培養學生正確的職業觀
對學生職業興趣的引導要從入學開始,首先,讓學生對酒店管理專業需要學習的知識與技能有全面的認識,讓學生知道三年學習中需要獲得的職業素養和職業精神內涵,形成正確的職業認知;其次,學生在之后的學習中,要以職業人的要求與標準嚴格對待自己,持之以恒,樹立正確的職業觀,培育工匠精神;再次,為學生提供行業實踐機會,比如酒店觀摩實習、酒店一周的會議接待實習,兩周的餐飲服務或客房服務實習等,讓學生更直觀的感受職業氛圍與職業環境,逐步培養學生愛業、敬業、樂業的職業精神目標。
(二)開發職業素養課程,完善課程體系建設
把學生職業素養培育貫穿高職教育的全過程,不僅開設職業素養培育的專門課程,比如職業生涯規劃、職業素養提升與就業指導等;而且開設有助于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與人生觀的人文素養類課程,比如:文學教育課程、道德教育課程、文化概論課程等;在重視學生專業技能培育的同時,加強學生職業精神、職業道德、職業價值觀等方面的培養,將工匠精神培育融入整個課程教學體系。
(三)加強工匠型師資力量,融職業精神于課堂教學
高職酒店管理專業學生職業素養的培養需要職業引路人,教師在學生職業素養培育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具備工匠精神的高職酒店管理專業教師對工匠精神有更深的理解與體會,能夠將職業態度、職業精神、職業行為、職業道德等貫徹到教學工作中,便于更好的培養具備工匠精神的高職酒店管理專業學生。同時,課堂教學中要滲透職業精神,專業理論課程可以通過案例分析、小組討論、任務驅動等教學方式培養學生的職業意識、團隊精神、創新意識、服務素養、職業態度等,專業實踐課程可以通過技能實操與考核的教學方式培養學生的職業技能、職業行為、職業態度等,人文基礎課程可以通過學生課堂表現與上課態度培養學生的職業習慣與職業行為等。課堂教學是學生職業素養培養的主要陣地,不僅需要工匠型師資力量,更需要注重培育學生職業精神的教學效果。
(四)創設職業情境,加強校企雙方聯動
良好的職業情境能夠讓學生更快的融入酒店職業環境,以職業人的標準要求自己,提升職業素養。創設仿真的職業情境,需要在學生學習專業技能的過程中,融入職業精神,并落實到日常言行中。高職院校酒店管理專業在實施校企合作的過程中,要不斷深化校企聯動機制,共建校內實訓基地,共擔人才培養任務,共享校企合作資源,充分發揮酒店在人才職業素養培養中的作用。比如,多為學生提供實習實踐的機會,通過講座、座談等形式加強酒店職業人與學生之間的溝通與交流,為具備工匠精神表現優秀的學生設立獎學金制度,為酒店管理專業學生的課堂教學提供場地,等等。
總之,培養具備“工匠精神”的酒店職業專門人才是高職院校酒店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目標之一,高職院校要充分理解酒店管理行業工匠精神的豐富內涵,并從校園文化、教師課堂、課程體系、企業實踐等全方面融入到酒店管理專業學生職業素養培育過程中,以期為社會、為行業培養出更多的工匠型人才。(作者單位:湖南藝術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