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紅梅
“營改增”政策給建筑企業帶來了全新的挑戰,對企業經營成本、建筑成本以及稅負產生極大的影響。建筑企業應緊跟“營改增”政策發展步伐,這樣才能享受新稅制帶來的紅利,實現稅負的正面發展。本文主要探討“營改增”政策給建筑行業成本管理帶來的影響及問題,并針對建筑行業節約成本方面的對策進行分析,以此促進企業對建筑成本的有效管理,實現企業良好發展。
2016年5月1日開始實施“營改增”政策,這是企業發展轉型、國家調整經濟結構的重大稅制改革。“營改增”給建筑行業提供了強有力的政策支持,但同時建筑企業各種局限性問題也隨之暴露。基于“營改增”政策發展條件下,建筑企業應轉變內部成本管理模式,以此減少稅負風險事件的發生。本文將從以下幾點對企業成本管理方向進行探討。
一、“營改增”政策對建筑企業成本管理的有利影響
(一)對材料成本的影響
建筑企業的材料成本與施工工程的成本,同時也對企業經濟利潤及合理收益產生直接影響。在“營改增”政策未執行前,大部分企業增值稅抵扣鏈條呈斷裂狀態,企業采購材料產生的增值稅僅能列入成本范圍;然而,企業為達到降低成本的目的,在采購材料時通常選擇較低報價者,因此導致材料市場出現“壞產品驅逐好產品”的現象。全國范圍內執行“營改增”政策后,建筑企業施工工程被納入增值稅范圍,企業增值稅形成一個完整的抵扣鏈條,確保供應商的合理報價,使供應商在報價之前先實施報價換算,然后在基數相同的情況下進行對比分析。建筑企業在采購施工材料的過程中,選擇大型供應商即可獲得對應的增值稅發票,企業便可從中取得進項抵扣。增值稅發票能夠將信用鏈條及抵扣鏈條形成良好的連接關系,降低建筑企業施工材料的采購成本。
(二)對勞務成本的影響
勞務成本是建筑企業整體運營的重要成本之一,對勞務市場的有序進行具有極大的意義。“營改增”政策執行前,大部分施工項目實施包工頭承包模式,建筑企業未能獲得勞務派遣相關的專用發票,工程成本與稅金時間存在漏洞,從而造成進項稅抵扣減少、應交增值稅增加的現象。此外,許多施工項目存在違法分包及個人掛靠等現象,造成建筑企業勞務成本增加。“營改增”政策執行后,以往的包工頭承包模式將不再沿用,建筑企業對于現有的分包情況有了更準確的了解,改為勞務分包及勞務派遣,取消違反分包及個人掛靠的分包模式,減少非法勞動等現象的出現,勞務支出方面也得到了有效的整改。根據市場的實際情況確定勞務成本,使建筑企業的合法權益得到有效保證。
(三)對企業稅負的影響
“營改增”政策執行前,建筑企業實行原有的營業稅,營業稅按收入征收,企業需依據相關公式計算出工程進度款相應的營業稅,然而企業已經繳納一部分施工材料增值稅,而這一部分無法實現相互抵扣,大部分企業未能取得符合規定的進項稅額抵扣憑證,需要承擔較高的增值稅稅負,因此導致建筑企業同時繳納營業稅及部分增值稅,進而造成企業成本的增加。“營改增”政策執行后,企業增值稅發票管理制度得以建立,除了增值稅專用發票之外,企業發生的其他費用也可取得增值稅專用發票。建筑企業在繳納營業稅時,只需提供完整的稅務資料,形成全面性的抵扣鏈;企業增值稅開具后就可將部分進項稅額進行抵扣,以此避免企業重復繳稅,從而降低企業成本。
二、“營改增”政策執行后建筑企業成本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一)企業成本管理制度不符合“營改增”政策的發展需求
國家將營業稅改征增值稅的一個重要目的則是減輕企業負稅,調動企業積極性,促進企業的全面改革及發展,使企業管理模式實現現代化及精細化。但目前我國大部分建筑企業實行粗放式經營的管理模式,缺乏較高的管理水平,企業對工程項目及分公司的管理未能得到有效且全面的控制。“營改增”全面實行之后,企業也將迎來極大的挑戰,落后的管理模式不符合“營改增”政策的發展需求,導致企業的整體發展受到限制。
(二)增加建筑企業稅負壓力
“營改增”政策全面實行之后,從整體性而言是具有一定的執行效果,也能夠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建筑企業的稅負壓力,但從某一方面而言并未取得理想結果。“營改增”政策執行之后,企業將原有的包工頭模式轉變為勞務分包及勞務派遣模式,這就導致勞務分包及勞務派遣單價上升,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企業勞務成本上升,取得增值稅發票之后,企業稅負及成本也因此增加。此外,仍有部分砂石料和零星材料未能取得增值稅專用發票,導致進項稅不足以抵扣,進而增加企業的稅負壓力。
(三)阻礙建筑企業現金流通
“營改增”政策執行前,建筑行業內的管理并不規范,企業施工款回收進度與施工進度不符,大部分建筑企業施工款的回收較為困難。為改善資金緊張的狀態,企業往往通過延付形式及分包商加快現金的流通。然而,“營改增”政策執行后,驗工結算時已經開具相關發票,銷項稅額在稅收中的部分已經確定,但驗工過程中常存在欠驗或超驗等現象,使建筑企業未能在分包商處取得對應的增值稅專用發票。此外,企業未能及時獲得工程款,因此需預先或延遲支付材料供應商款項,但與進項稅相抵扣的原始憑證卻未能及時拿到,因此導致企業現金流收影響。
三、“營改增”政策執行后建筑企業成本管理問題的對策分析
(一)規范企業成本管理,規避風險
基于“營改增”的政策背景,建筑企業應積極調整經營方案,規范企業各方面的成本管理,使企業能夠規避“營改增”政策帶來的不利影響,減少企業各方面成本管理問題的發生。企業應根據自身運營情況,并結合自身發展特點,在市場經營充分開發及企業項目有效管理的前提下,通過減少企業內部的層級管理將企業粗放型的管理模式進行改革,增強企業內部管理的連接性,使企業內部管理更專業化,進而到達減少成本管理風險事件的發生,促使企業最大程度發揮出自身價值。企業應堅決打擊分包及個人掛靠等非法運營行為,對運營業務流程進行有效控制和調整,減少企業因資源共享而造成增值稅進項不符等現象的發生。
(二)加強會計核算力度
企業會計核算可直接影響到企業資金的高效流通以及成本的有效管理,因此,建筑企業應不斷家加強會計核算力度,改善資金流通效率。企業應嚴格遵循國家會計制度、企業會計準則以及“營改增”政策執行后的稅法要求,在嚴格規范的前提下進行業務操作。建筑企業應根據自身發展特點,制定合理、科學的會計制度及合理設置會計科目,并在此基礎上對會計核算制度進行調整,加強“營改增”政策執行之后的會計核算管理,避免企業會計核算因“營改增”政策下的新稅制要求造成不利影響,從而提高資金流通效率。加強企業會計管理的有效性分析,根據行業特征及會計規范性出具有真實數據,使會計核算更精細化及全面化。
(三)建立高水平的投標隊伍
投標管理是建筑企業項目管理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專業化的公開投標需要一個高水平的投標團隊來完成。建筑企業經根據自身發展需求以及實際運營情況建立高水平的投標隊伍,加強投標隊伍的思想管理,提高自身業務技能,適應企業的發展要求。企業應加強對企業投標隊伍的專業培訓,使企業成本管理人員能夠充分了解《建筑法》以及《合同法》,全面掌握增值稅政策重點以及優惠方案,充分掌握工程造價以及稅法,從而有效控制建筑企業成本。
四、結語
綜上所述,建筑企業在成本管理過程中,應根據自身發展情況結合“營改增”政策的發展要求建立合理、科學的成本管理制度,不斷規范企業成本管理,加強會計核算力度,建立高水平的投標隊伍,使企業向現代化方向發展,提高自身在行業內的核心競爭力。(作者單位: 陜西大陸礦山裝備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