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雪瀅 劉誠儒
摘要:在我國現代文學史上,余華的地位毋庸置疑。其擅長于寫作與生活極為貼近的作品,通過作品來揭示生活的真諦。他的作品《活著》就采用了一種獨特的視角經濟揭示了在特殊年代中我國普通民眾的日常生活以及真實的生存狀態。《活著》以福貴的一生作為線索,在他面前,一個個至親家人離去,最終只剩下他自己。其在讀者面前展示出一個既真實又殘酷的事實。通過一個個死亡,一波波苦難來表現出那個時代的普通民眾對于苦難生活以及死亡的態度。本篇論文就從《活著》中各個不同的人物形象予以分析,從人物形象這個層面來揭示出那個特殊時代下人們的生活狀態以及其悲劇命運產生的原因,進一步探索在苦難人生中活著的意義所在。
關鍵詞:活著;苦難;生命意義
1.《活著》小說概述
余華的這篇作品雖然名為《活著》,但實際上其講述的就是一個個有關死亡的故事。在小說主人公福貴的一生中,經歷了太多太多的生死離合。年輕時代的他可以說是一個徹頭徹尾的紈绔子弟,舊社會的地主少爺,飯來張口,衣來伸手。整天無所事事,吃喝玩樂。終于因為染上賭博惡習而將父親辛辛苦苦打下的家產輸得一干二凈。隨后又經歷了雙親逝去和強迫抓丁。在殘酷的戰場中僥幸留住一條命,在被共產黨俘虜后才獲得回家的機會。當他興奮的回到闊別已久的家中,卻發現家中已是物是人非,最心愛的女兒鳳霞也因病成為啞巴。所幸妻子家珍一直都在,還為福貴生了一個非常健康的兒子有慶。當其準備安安心心的過日子時,不幸又降臨在福貴的身上。兒子有慶因為為縣長的妻子獻血時,因為抽血過多而死。女兒鳳霞雖然找到了一個好人二喜,過了一陣比較幸福的日子,可是悲慘的命運依然沒有饒過她,鳳霞因為難產而死,留下一個孩子苦根。在鳳霞去世不久,家珍終于熬不住去世了。二喜也因為一次事故而死。只剩下外孫苦根和福貴兩個人相依為命。原本以為悲慘的命運一定會終止,可是,上天對于福貴極為苛刻,他最后的命根子苦根也因為食用了過多的豆子而脹死。從福貴的這一輩子來看,他從大富大貴到一貧如洗,而且不停地面對死亡,看著親人一個個離自己而去。但福貴依然沒有崩潰,還是堅強的活下去。或許這種精神就是作者想要表達的。
2.《活著》眾生相
2.1福貴
《活著》這部作品的主人公就是福貴,整部作品都是現在福貴的角度來予以敘述。福貴從一個典型的紈绔子弟逐步轉變為一個一無所有的農民。在他的一生中,經歷了太多的生死,家庭一次次出現重大變故,甚至一些變故都是由他自己一手造成的。在年少時期的福貴,是一個徹頭徹尾的浪蕩子弟,他不僅無限制的吃喝玩樂,而且還染上了賭博的惡習,將家產輸個一干二凈。這個時期的福貴代表了那個時代富貴人家的劣根性,他們擁有富裕的生活,但沒有一點點憂患意識,可以說是一個心甘情愿墮落的群體。中年時期的福貴,已經成為一個一貧如洗的農民,甚至食不果腹。在這種情況下,福貴才真正感到后悔,認為自己對不起父親,也對不起妻子家珍。由此可見,福貴本性并不壞,生活的轉變和苦難的降臨讓他有了懺悔之心。這種苦難的生活甚至還給了他一點好處,如果沒有龍二設局騙他賭博,失去家產,可能在土改之時,死的就不是龍二而是福貴了。而在全文中,似乎也只有這一點好處。可能也正是如此,所以福貴才逐漸轉變心態,從落魄轉為豁達,盡管這種豁達是無奈之舉,但對于他而言,卻是生活給予的必然。隨著年齡的增長,福貴也經歷了更多,身邊的至親至愛一個個離他而去。尤其是他的一雙兒女鳳霞和有慶的死,實際上是蘊含著時代的悲劇。有慶是死于為縣長愛人獻血失血過多而死。而鳳霞恰恰也是死于產后大出血,和高高在上的縣長愛人相比,鳳霞的悲劇是注定的。因為在同等危險的情況下,人們自然而然的選擇了搶救地位更高的人,這是社會現實,同樣也是社會悲劇。隨后福貴又經歷了妻子家珍,女婿二喜和外孫苦根的離去,在這種常人無法想象的苦難和悲痛面前,福貴卻表現出異于常人的平靜和坦然。這也就是作者希望通過福貴的人生態度而表達出來的作品內涵。即便是全世界都只留下自己,也要好好的活下去,因為只有活下去才會有希望,才會有未來。
2.2家珍
作為福貴生命中最重要的家人,家珍的形象就是中國傳統的女性形象。家珍家境優越,而且知書達禮,人也長的很漂亮,對感情極為忠貞。自從嫁給福貴之后,她經歷了很多在少女時期從未遇到過的事情,但她依然能夠平靜,坦然的面對任何一件事。不管是在哪個時期,她都能夠用她的方式來經營家庭。甚至對于間接奪走她兒子性命的春生,她依然能夠強忍悲痛,選擇原諒。家珍對每個人所表現出來的都是善意,她傳遞給我們的都是真善美,以及對于命運的不屈服,對于生命的尊重。她是一個賢良的妻子,也是一位偉大的母親。從家珍的身上,充分體現出了中國傳統女性的美德。
2.3春生
春生實際上也是《活著》這部作品中一個重要的人物。他原本是家珍家米店的一個小伙計,之后和福貴一起被拉了壯丁。從春生的表現可以看出他是一個生存能力極強的人,而且很精明。在被共產黨俘虜之后,他并沒有向福貴一樣,選擇回家,而是選擇了就在共產黨隊伍中,由此可見,他對自己的未來是有打算的。而隨后的出場,春生的身份有了極大的轉變,他再也不是一個小伙計,而成為了一縣之長。這說明他的努力并沒有白費。但就是這樣一個在無數戰爭中活下來的人,卻無法忍受文化大革命的摧殘,最終上吊而死。從春生的身上,間接的表明了一個人如果有希望,他一定能夠堅強的生存下去,反之,如果沒有希望,那生命逝去就是必然。
3.結語
在余華的《活著》中,充分表明了時代和人的命運是聯系在一起的,每個人的命運既是必然也是偶然。從《活著》中每個人的命運都讓我們思考到底該怎樣活著,即便現實生活中苦痛大于快樂,也應該堅強的活著。活著真正的意義并不是在于生死,而應該是對當前苦難的抗爭和對未來生活的追求。
參考文獻:
[1]趙蕊.小說《活著》中的苦難意識.[J].青年作家.2014
[2]蘭亭.論余華《活著》中福貴形象.[J].課程教育研究.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