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雙
學習方式的轉變,是當前正在進行的中小學教育課程改革的核心內容。在小學《課程標準》中,又把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列為各學科課程的基本理念。在課堂教學中如何貫穿這種理念,全面提高教育教學水平呢?
一、引導學生自主求知
新課標倡導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學生是教學過程中的主體,是課堂教學的主人。課堂教學中,必須把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作為學習方式的指導思想,必須充分考慮如何進行主體性教學以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只有這樣,才能在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主體性、能動性和創新性。所以,教師不但要給學生自主學習的時間和空間,還要給學生自主學習的權利。在課堂上要騰出一定的時間,讓學生參與各種學習活動:讀書質疑、討論答問、演講、互評、做卡片、整理筆記等。要注意改變少數學生壟斷課堂的現象,盡量讓那些眼中同樣閃著求知欲望的學差生參與回答,耐心點撥,循循誘導,使他們感受到自身的價值,增強自信心。教師的課堂教學要做到省時高效,教學的內容刪繁就簡,教師只在學生不易讀懂的要緊處、關鍵處、精彩處進行適當的點撥、講解。把大部分時間留給學生自主悟義、自主悟情、自主悟理,使學生在學習實踐活動當中,不斷提高綜合素養。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教給學生借助已有的知識去獲得知識,這是最高的教學技巧所在。”自主學習最關鍵的是對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自學能力是一種綜合的能力,包括對信息反應敏捷的能力;掌握聽、說、讀、寫基本方法的能力;對知識的篩選、歸納、整理、遷移,運用的能力以及學生自我評價、自我調控心理的能力等。引導學生自主求知,就是培養學生學會思考,善于思考,說別人沒說過的話,發表有新意的見解等;引導學生自主求知,就要采取各種有效措施開發學生的主體性,培養學生的觀察力,想象力,感悟能力和求異思維能力,進而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精神。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教給學生借助已有的知識去獲得知識,這是最高的教學技巧所在。”自主學習最關鍵的是對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自學能力是一種綜合的能力,包括對信息反應敏捷的能力;掌握聽、說、讀、寫基本方法的能力;對知識的篩選、歸納、整理、遷移,運用的能力以及學生自我評價、自我調控心理的能力等。自學能力的培養是個逐漸的過程,應從低年級開始培養。如一年級的識字教學,學生掌握了學習漢字的基本方法,在認識漢字的基本構造的基礎上,可以根據部首自學同部首的漢字,根據拼音學習同音字,在一定階段內,舉行各種知識競賽,促進學生間相互交流、共同進步。
二、引導學生互動合作
在新課程理念下,學生完成學習任務,需要不斷合作、探究、交流,而合作、探究、交流的過程往往是一個循序漸進、由淺入深的過程。這就要求我們引導者要善于調控課堂,做到收放自如、游刃有余。在能夠引發學生思維處一定要放,讓學生充分合作、探究、交流、盡情地討論思考。只有這樣才能不讓學生思維受到約束,在合作、交流過程中取長補短、有所進步。但當學生完成了這個思維后,就是該收手的時候了,要及時進行下一個環節,用新的信息再次激發學生的思維。教師在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合作、交流的學習時,首先,要注意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尤其是要關注學困生的學習習慣。培養學困生愛動腦、善動口、勤思考的學習習慣是促進他們思維發展、協調個性差異與整體發展的手段之一。其次,教師應教給學生合作、交流的方法,把不同個性、不同特長的學生組合在一個小組,讓他們互相融合,互相學習并選出組長,讓組長負責全組活動,幫助每個學生學懂知識,學會學習,實現協調發展,共同進步。第三,教師應讓自己的課堂“活”起來,讓學生“動”起來,引導學生調動各種感官參與學習,要通過多種形式來完成“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教師在課堂中主要起協調者、組織者的作用,由以往的“接受性學習”向雙邊多元互動的“交互性學習”轉變。學生要在這種互動狀態下的合作學習中會逐漸學會以下幾點:(1)學會傾聽。能專心聽取別人的觀點,掌握別人的發言要點,并做出判斷評價。(2)學會質疑。存在疑問時,能有禮貌地請對方做進一步講解。(3)學會表述。有一定的口語表達能力,善于表述自己的看法。(4)學會交流。不做孤軍奮戰的勇士,能虛心接受別人的正確意見,還會及時修正自己的想法。
三、關注感受,培養情感
在整個課堂教學過程中,情感、態度等是始終存在的。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總是有一個態度、感情傾向的,可能是積極的,也可能是消極的。教師要善于暢通情感信息的流通渠道,密切注意學生的情緒變化,及時移情換位,思其所思,憂其所憂,樂其所樂。要善于發現和有效利用教學資源,把消極的變成積極的。要采用多種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有動機的課堂學習,學習效果好,而無動機的課堂學習,學習往往成為一種負擔,學習效果不佳。要采用多種教學方法,激發學生興趣。課堂教學欲達到良好的效果,重要的是引起學生的興趣。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以下兩種方式可供借鑒:(1)直觀教學手段。直觀教學不僅能給學生以深刻的感官印象,誘發他們的興趣,同時還能使他們對事物很快地形成正確的概念,以便牢固記憶。(2)不斷變換教學手段。無論何種教學手段,如果只是千篇一律地重復,學生也會厭煩。只有動用多種感官參與聽、說、讀、寫、練.才能吸引學生。
結束語:
課堂教學作為一種有明確目的性的認知活動,提高教學質量是廣大教師所共同追求的。無論課程改革到哪一步,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是我們教師永恒的追求。我們要在新課程理念指導下,在發揮學生主體作用的前提下,改革課堂教學模式,講究學習方式,提高課堂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