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禮琴
摘要:群文閱讀,是我國最近兩年悄然興起的一種語文學習方式,它在提升學生興趣、概括語文知識點,拓展學生語文知識儲備方面取得了了顯著的效果,對于提高山區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方面更是不可或缺,它將語文編織成了一個巨大的網,將每個知識成點成線的連接起來,突出重點,學生學習起來也更加系統,更加靈活。因此,在語文學習中,適當的延伸、銜接不失為一種有效的方法。
關鍵詞:群文閱讀;語文素養
1提升學生興趣,增加學生單位時間的閱讀量,提升閱讀數量和速度
提升學生閱讀興趣,讓學生主動閱讀,是提升閱讀數量和質量最有效的方法。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眾所周知,學生最不喜歡閱讀的是教科書,最喜歡閱讀的是課外書,而群文閱讀,恰好給枯燥的教科書注入了新鮮的血液。以教課書中的某個知識點,作為線索,結合大量的課外文本,帶給學生以強烈的新鮮感,能迅速吊起學生想讀的興趣,寓教于樂,自然事半功倍。學生想讀了,自然便讀地多了,老師也能在收獲教學效果的同時,變得更加輕松。記得我在執教六年級的人物寫作描寫手法時,便采用了群文閱讀的教學方式指導學生。閱讀之前,先行將人物描寫的方法梳理了一遍,再在此基礎上,推薦學生閱讀大量寫人的片段,有些來自于小說,有些來自于作文書中寫人的文章,還有些來自于雜志,大量的曾經的課外書文段出現在課堂上,學生們的閱讀興趣一下子得到了很大提升,不僅快速完成了閱讀,并且迅速掌握了這些文章中人物描寫的手法,短短40分鐘,完成了之前需要兩三天甚至一周才能完成的閱讀量,老師少講,學生卻愿讀,愛讀。
2有利于增加單位時間的閱讀量,提高學生的閱讀數量和速度
傳統的語文課,總是習慣于由老師一節課解讀一篇課文,甚至于兩節課三節課解讀一篇課文。老師講,學生聽,老師寫,學生記,課堂枯燥,學生不愛聽,上課昏昏欲睡,一節課下來,學生往往只能閱讀一篇文章甚至是一篇文章中的某些片段,閱讀速度非常低。不僅如此,這樣的講授,也很容易限制學生的閱讀范圍,學來學去,一學期下來,所讀無非是語文教科書上的內容,甚至某些注意力不集中的同學,連教科書上的內容也無法及時完成。因而,傳統的語文教學閱讀方式,亟待改變。而群文閱讀的出現,卻恰好打破了這一局面,學生可以在課堂上閱讀由教材內容發散出的相關文本,在一節課的時間內,可以讀到遠超教材內容的文本,因而極大的增加了單位時間內學生的閱讀數量,提高了閱讀效率。
3群文閱讀使得知識更具系統性,有利于知識的記憶
傳統的語文教學,以文本為主,知識點則顯得較為零散,一個知識點,可能會在很多篇文章中出現,也正因為這樣,才更有利于群文閱讀的展開。以一個知識點作為引子,遷移到其他含有此知識點的文本,發散開來,形成一個知識體系,就如同一串珠子,散開的文本是一顆一顆的珍珠,而這一知識點,則是串起各個文本的線,提起線,一串珠子便被拉了起來。單獨的,零散的文本,不易記憶,但條理化、系統化的文本,卻很容易在腦海中留下深刻印象。因而,群文閱讀,能有效加強學生對于知識的理解和記憶。
4有利于知識的遷移,拓展知識面
當前語文課改,正朝著群文閱讀的方向前進。群文閱讀,也是培養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重要方法。在閱讀的過程中,學生腦海中的知識更易作為語文教學環節的中間環節,實現文本知識向基礎知識和寫作的遷移。閱讀,連接著識字寫字和寫作。識字寫字,是語文的基礎;寫作,是對閱讀的升華。在文本的基礎上,學生對生字詞的理解記憶更為深刻;通過對文本的閱讀理解,對文章中好詞好句的記憶,能更好的培養學生的語感,無形中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寫作能力。群文閱讀,則是對閱讀的升華。在閱讀的基礎上,群文閱讀不僅實現了語文知識由字詞向寫作的過渡,還實現了文本由單一文本向多個文本的過渡。知識的遷移,是一種學習對另一種學習的影響。在執教比喻句這一知識點的時候,我先挑選出一個單元課文中的比喻句,對學生進行專題講解,講解了比喻句的特點及作用,再讓學生在此基礎上,以小組合作比賽的形式,找出本冊課文中所有的比喻句,加以分析理解,明白其在文中的好處,再寫寫自己身邊的比喻句。如此一來,在反復的練習中,學生不僅學會了找比喻句,明白了比喻句在文中的好處,也學會了寫比喻句。事半功倍!
天高任鳥飛,海闊憑魚躍。在語文課改的道路上,群文閱讀給我們提供了一片廣闊的天空,讓我們在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道路上,少走了很多彎路,隨著群文閱讀的開展,學生的閱讀數量和質量有了很大的提高,語文素養也得到了質的飛越。
參考文獻
[1]張宏成, 李睿珂. 貫徹《綱要》和《新課標》以來大中小學體育教師教學觀念現狀分析——以江蘇省調研為個案[J].體育與科學,2007,28(1):85-88.
[2]廖澤. 重視群文閱讀提升語文素養[J].讀寫算: 教育教學研究,201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