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社會的進步和人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人們越來越注重自身的文化修養。陶瓷雕塑是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在我國擁有著幾千年的歷史藍圖,陶瓷雕塑在我國傳統文化的歲月中不僅僅只是扮演著一份份作品,一件件藝術,而是我們現代人對古代藝術家刻苦傳承發展的文化延綿下去。陶瓷雕塑在經歷幾千年的歷史長流中,向我們現代人表達著中華民族的發展壯大和人類的變化過程。人類的思想不斷提高,陶瓷雕塑也在追隨著主流,因此,中華兒女應把陶瓷雕塑文化繼續發展下去,讓更多的后代人了解,認識并且欣賞陶瓷雕塑的文化世界。本文針對陶瓷雕塑文化與表現進行了探討和研究,使陶瓷雕塑文化更好的延綿下去。
關鍵詞:陶瓷;雕塑;文化表現
一、引言
陶瓷雕塑作為中華歷史優秀的傳統文化,是對古代陶與瓷原料的發展繼承。隨著時代進程的發展,必然伴隨著人們思想的提高,陶瓷雕塑文化必然也要進行內涵改變與提高,要符合人們對陶瓷雕塑的文化需求。文化都是來源于生活的一種藝術,因此,在人類發展的歷程中人們要把陶瓷雕塑文化藝術追溯于生活,因為陶瓷雕塑只有充分意注入人們的思想活動,陶瓷雕塑文化才會更有靈魂,才會有利于陶瓷雕塑文化更長遠的發展。陶瓷雕塑文化的發展會帶動中國經濟水平的發展壯大,中國市場經濟包含著文化方面,文化是中國精神的傳承。
二、陶瓷雕塑的文化表現形式
(一)陶瓷雕塑與茶文化
我國在發展文化時,要弄清楚中華文化的淵源,陶瓷雕塑是景德鎮的文化象征,同時景德鎮的茶葉發展方面也是非常著名的。因此,我國在發展陶瓷雕塑,要充分利用景德鎮茶文化與陶瓷雕塑文化的雙向發展,讓更多的世界友人和中華子孫了解這兩種文化形式。作為中華文化的發展,只抓住一種文化的發展壯大,必然會造成中華傳統文化的缺乏。
(二)陶瓷雕塑與宗教文化
每一種文化藝術都有自己的小故事和發展淵源,陶瓷雕塑文化在發展的道路上與宗教歷史有著很深的關聯,因此,當代中華子孫應該注重創新關于陶瓷雕塑與宗教文化的相關題材,為陶瓷雕塑文化繼續發揚宗教文化的影子,使陶瓷雕塑文化發揚著宗教的世俗文化和中國民族的特有風采,通過注入宗教文化,讓陶瓷雕塑文化作品帶有宗教文化的氣息,讓世界更多的人了解原有的宗教文化色彩。
(三)陶瓷雕塑與神話傳說
神話是人們在現實生活的基礎上,通過想象而加工出來的一種富有強烈的浪漫主義色彩的文學形式,是人們對于某種偉大情感的理想化。我國有著許多獨特而富有魅力的神話故事,像“女媧補天”“夸父追日”等耳熟能詳的故事,都可以作為陶瓷雕塑創作的主題,這些故事的主人公在藝術家的創作下,成為人們心中的英雄,整個作品本身也體現出了陽剛之美。另一方面,以陶瓷雕塑形式表現出來的神話故事往往更加生動活潑,給人們以更加強烈的視覺、觸覺體驗,較之文學作品更加豐富,讓我們不得不感慨藝術的神奇。
(四)陶瓷雕塑與文學
陶瓷雕塑與文學之間的聯系我們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神似,即二者所表現出的意境有異曲同工之處,有些陶瓷雕塑雖然與文學作品沒有直接的聯系,但是它表現出來的富有詩意的激情給人的啟發,與文學作品給人帶來的感覺如出一轍,這類作品我們也視之為表現了文學與陶瓷聯系的作品;另一類是較為直接的聯系,即陶瓷雕塑造型設計直接以文學作品中的人物或是有關情節為原型,栩栩如生地展現出文學的魅力。
(五)陶瓷雕塑與繪畫、書法藝術
中國傳統藝術,如繪畫、雕塑、詩歌、書法等,都強調“意境”,它不僅是藝術家個人情感的表達,也是對外界社會和自然環境的反映和再現。書畫作為一門陶冶情操的藝術,形神兼收,既要求形象的審美面貌,又要滿足審美要求,更強調意境的追求。這些規則在陶瓷雕塑的創作過程中得到了淋漓盡致的體現。線條一直是書法、繪畫和陶瓷雕刻中重要的表現手法,線條的粗細和長度會影響作品的表現力,這是三者的相似之處。中國人物畫對陶瓷雕塑有很大的影響。中國畫要求人物的刻畫要寫實而夸張,寫實而美觀,而傳統的人物陶瓷雕塑深受其影響。陶瓷雕塑文化是繪畫,詩歌等文化的基礎發展。
(六)陶瓷雕塑與風土人情
陶瓷雕塑文化必然與日常生活產生關聯,在制作陶瓷雕塑的過程中,陶瓷雕塑的形象和作品展現形式與人們的現有的風土人情有著必然的關聯。因此,陶瓷雕塑文化注入風土人情會更有色彩。
三、尋找陶瓷雕塑文化的發展前景
陶瓷雕塑文化發揚壯大走出國門后,必然引領著中華民族文化的長遠發展。為陶瓷雕塑文化注入時代特色的精髓,陶瓷雕塑的發展歷程體現著一個民族文化的發展,是一個時代精神的象征,但我們要充分對陶瓷雕塑文化進行創新繼承。
四、結束語
總而言之,中華人民不應該盲目的對陶瓷雕塑文化進行繼承發展,既要保留原有的陶瓷雕塑的內在文化本質,還要跟緊時代發展的步伐,不被時代發展所拋棄。每個國家都有自身的文化,是代表國家的象征。我國在繼承發展陶瓷雕塑藝術文化的同時,要注重陶瓷雕塑與各個文化表現的形式,使陶瓷雕塑文化發展壯大,作為中華民族文化的代表走出世界的大門,讓全世界人民了解中國優秀文化,同時也為中國的經濟提速。
參考文獻:
[1]張祥琦.我國陶瓷雕塑和文化的內在關系[J].藝術時尚:理論版,2014(7):206.
[2]孫青.探究當代陶瓷雕塑的現代化特征[J].中國文藝家,2018(03):160.
作者簡介:陳照峰(1988-),男,畢業于泉州工藝美院,德化縣聚益瓷雕工藝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