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山”是我國山水畫中最具精神意義的對象。黃山作為我國的名山,在許多作品中都被作為描繪的對象。在眾多以黃山為描繪對象的作品中,新安畫派的技法具有豐富的精神內涵,在繪畫歷史上具有重要意義。黃山的畫魂在一代一代的傳承中不斷發揚。時至今日,繪畫開始趨向民族化,黃山的寓意也發生了變化,而成了民族性繪畫的代表。
關鍵詞:山水畫;新安畫派;黃山
自古以來,“山”都是許多名家中的重要繪畫對象。在中國的山水畫中,山一直是重要的組成部分。許多畫作中為了塑造作品給人空靈飄逸的感受,令山為實水為虛,同時留出大量的空白使畫面更加靈動。中國經歷了漫長的以農業經濟主導的封建時期,人們對自然的依靠促使人們產生了對其天然的熱愛,歷史上不少文人雅士寫過許多關于山水的作品,如陶淵明的《桃花源記》,這類作品中反映出人們對于山水田園生活的向往。在字的構成當中,“仙”字由人和山構成,寓意人立于山邊為“仙”。從形象的角度看,古人認為山林之中存在仙人。盡管古人對于山水的想法中存在許多神話和迷信的思想,但是也反映出人們對山水的熱愛。許多文人遠離官場,不少隱居山林,因此山也就成了古代文人“出世”的象征。這一歷史現象也直接對中國繪畫的形式造成了極大的影響,促使山水題材在中國繪畫中占據重要的地位。
一、“仙山”與黃山
黃山自古以來以“仙”字著稱。據有關史料考證,黃山名字的由來是唐玄宗根據黃帝在此問道升天的傳說所命名的,名字之中就包含升仙的意味。從黃山的景觀來看,黃山終年被云霧所繚繞,人們從原處觀看,仿佛山體漂浮于云層之上。走近看,則感覺每走一步的風景都各有不同,風景秀麗而又險峻。黃山的特殊景觀包括日出、奇松、怪石、云海、溫泉,全年絕大多數時候是雨霧天氣。由于獨特的地理環境,導致黃山就像一座孤立的山,構成了單獨的一個世界。當空氣中的水蒸氣將光線反射到山石上時,黃山之上就會產生獨特而又難得一見的“佛光”現象。由于地理和歷史的原因,黃山的景物為眾多文人墨客抒發情感、表達壯志提供了對象。一草一木也經常融入繪畫與詩歌的意向當中,成為常見的題材。松樹、頑石往往寄托了仕途失意者對落魄不得志的悲憤以及堅守節操的毅力,千變萬化的云霧則表達了渴望長生者對追求生命永恒的理想。畫家們描繪山水,實際上也是畫家世界觀的一種微觀表現。
二、新安畫派
明末清初,中國的山水繪畫一度輝煌,立皴法的廣泛應用使得此時的筆墨山水畫作更加成熟,在歷史上達到了鼎盛,影響也十分深遠。其中新安畫派是一支極具影響力的畫派。歷史上新安畫派的群體主要包括徽州以及其附近的畫家。這些畫家由于居住在黃山附近,因此很方便去往黃山品味人生,這也就形成了新安畫派就地取材借景抒情的特點。繪畫當中表現出畫家的思想和精神,畫派的整體畫風飄逸不失風骨,令人津津樂道。新安畫派的繪畫風格極具個性,吸引力許多人前往黃山習畫。新安畫派中最有名的當屬“新安派四家”,即查士標、弘人(漸江)、孫逸、汪瑞。四人當中最出名的就是弘人和查士標。弘人的代表作品就是《黃山圖》,其中包括60余幅黃山勝景。弘人畫作的特點就是以線性的渴筆和極簡的皴法描繪出類似幾何形的瘦削山崖。這種平淡的畫風表現出一種難以表達的孤獨之感,其中蘊含著他個人對國破家亡、山河破碎的感傷。他的內心充滿了惆悵、孤獨與寂寥,此后他選擇落發為僧,遁入空門。他的作品也正映射出他的內心感受,許多作品當中暗含著仕途上的失意,對政治的無奈。查士標是明末的秀才,因為不想參與政治而選擇另走他路。早期他拜入倪瓚門下,之后他又融入了董其昌、米芾、米友仁等人的繪畫特點。他的繪畫也是典型的文人畫作。他個性懶散,作息顛倒,白天睡覺,晚上繪畫。他的畫作反映出他的人生志趣。在明朝覆滅之后,他的畫風變得更加簡潔凝練,趨向于元朝畫風。他所描繪出的黃山景象形神畢備,通過簡單幾筆就能刻畫出黃山松石的特點。
三、當代黃山藝術的發展與局限
歷史上以黃山為背景題材的畫作不在少數,其中新安畫派極具代表性。黃山天然具有壯麗秀美的景色,然而畫家要想僅在一張紙上就描繪出黃山獨有的風景卻非一日之功可實現。唯有將個人的真切情感融入畫作當中,才能使畫作富有靈魂。壯美的黃山孕育了大量名人志士,如今的黃山依舊憑借其獨有的魅力吸引眾人欣然前往。在一代一代畫家的共同努力之下,不論是水墨畫、油畫還是水彩畫、水粉畫、版畫,藝術家們對于黃山的感悟和創作永遠不會停止。
參考文獻:
[1]姜夢娟,章瑀.論徽派藝術的發展——新安畫派和黃山畫派的關系[J].藝術品鑒,2019(15):28-29.
[2]任思源.試論黃山自然風光對黃山畫派藝術創作的影響[J].美與時代(中),2015(12):24-26.
[3]何麗.“黃山畫”派研究[D].上海大學,2013.
項目名稱:傳承徽文化語境下戴本孝繪畫圖示研究;編號:SK2019A0783。
作者簡介:羅守俊,安徽藝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