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蕾凡



摘要:在設計中融入本土民俗元素,并不意味著盲目仿古復古,而是利用現代手法與民間藝術的審美維度,對符合民間藝術的文化特征進行再創造。在這種理念指導下設計出充滿時代感的、能夠反映階段性思想以及技術水準的設計作品。本文以皮具設計系列作品《虎虎生威》為例,來探討皮具設計民俗化的創新思路。
關鍵詞:皮具設計;創新;民俗;文化
一、中國本土皮具設計現狀
目前國內皮具設計應用能力相比國外知名品牌仍存有一定差距,主要原因有以下三個方面:
(一)無自主品牌,產品低廉
在皮具生產與出口方面,我國均屬于大國,本土卻出現了品牌缺失的現象。一方面設計含金量不足,另一方面品牌附加值不高,是我國皮具設計行業的軟肋。例如,我國出口的箱包價格僅在進口箱包價格中占據著幾分之一的位置。針對皮革產業鏈而言,我國在皮具市場中僅扮演著發達國家的皮具制造者角色。
原創設計缺失是“中國創造”的最大障礙。原創設計已經變成了我國設計領域發展的瓶頸。在我國設計領域實際發展的過程當中,若具備一定程度上的知名度,作品會被諸多行業進行模仿,出現忽略知識產權的現象,難以保障我國設計行業的健康穩定發展。現階段,我國設計領域缺少科學合理的管理理念。
(二)國際貿易摩擦顯現,國內市場需求疲軟
中國已是皮具生產大國。
法國皮革行業組織對國際皮革貿易數據做了分析。根據這一分析,2018年中國皮革出口占世界總出口的三分之一,約出口788.15億美元,其次是意大利、越南和法國。歐美等發達國家和地區從中國進口的箱包已占其出口總額的近70%。2019年,國際經濟增長放緩,國內外貿易面臨的風險問題增多,但是在這樣的市場環境下,我國皮革行業仍保持穩定發展。國際經濟發展趨勢持續放緩,世界經濟處在不確定的位置上,導致風險挑戰問題增加,外貿環境十分嚴峻,2020年的皮革行業進出口情況將如何,我們將保持相對謹慎的態度。
但是展望未來,出口前景并不樂觀:
低成本擴張方式使我國箱包在國際市場當中占據著十分重要的位置,但也將我國箱包國際貿易置于高風險活動當中。一旦涉及各種勞工標準、技術標準、環保標準等限制措施的貿易壁壘出臺,低價、薄利、無品牌的中國皮具將受到重大打擊。
因此,擴大皮具市場的消費內需是未來中國皮革工業經濟持續穩定增長的保障。促進消費、投資、進出口協調發展,擴大消費內需。
優化國內市場產品和服務的有效供給,主要考慮有以下四個方面:
一是強調構建完善合理的推進標準體系。有效提高產品的整體競爭實力與服務水平。實現質量改善,不斷指引企業提高自身的整體質量,加強全面管理,將具體的標準體系落在實處,實現制造業和服務業相融合的可持續發展。
二是加強自主品牌建設。深入實施增加品種、提高質量、創品牌的“三品”戰略。培育一批文化特色強、品牌美譽度高、市場競爭力強的中華老字號。樹立中國品牌形象,有效提升品牌影響力,保障自主消費活動的順利展開。
三是改善進出口商品供給。憑借我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保障商品供給的合理性,強調“首店經濟”以及“首發經濟”,鼓勵世界知名品牌可以在我國市場推出相關新產品。
四是相關企業引導開發優質、特色的國內產品專門為免稅渠道。如在免稅商店設立一定的國內產品銷售區域,從而建立免稅商店支持國內產品的一個重要平臺,展示自主品牌、傳播民族傳統文化。
(三)消費者消費觀念轉變
消費者不再支付超額溢價,更愿意支付愛好和興趣。當價格不再是決定購買與否,消費者是理性的,也代表著消費升級已經在發生,轉變為改善型、服務型消費需求,新的消費形態也悄然形成。另一方面,內需在中國經濟發展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開拓產業周期、市場周期和經濟社會周期,擴大國內市場需求,挖掘國內市場潛力,形成新的增長動力,是國內皮具設計發展的新路徑。
李玉中曾談到皮具產品的設計與開發,他說:“中國皮革協會也意識到,設計對于皮革產品來說非常重要。因為設計是整個產品的最高技術含量,產品能否被消費者喜歡,設計元素是非常重要的。”
二、皮具設計民俗化的必要性
民俗文化在當代文化當中占據著重要位置,屬于重要的展現方式,源于人們的日常生活。在中國傳統民俗文化中,有著許多文化形式和內涵,其中民俗圖案是一種典型的文化形式,它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與人們的生活有著重要的聯系。
任何一個民族的設計風格背后都有其獨特的文化底蘊。此類優秀的設計被人們接受以及認同,主要是由于人們可以在文化傳承當中將設計精神展現出來,其屬于抽象精神。
(一)運用民俗圖案的價值
民間紋樣種類繁多,不同的紋樣具有不同的含義和內涵。因此,在實際設計作業的時候,需要保障民俗圖案實際運用的科學性與合理性,依照設計條件,保障民俗圖案實際價值與成效。
1.文化價值
民俗紋樣可以給人一種古老的魅力,充分發揮傳統文化的動力,在現代設計中合理應用民俗圖案,可以提高設計的藝術性,提升美感和視覺效果,將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獨有的魅力充分展現出來。與此同時,在不同設計類別當中,需選取相應的圖案,讓人們擁有精神寄托,將精神內涵充分展現出來。
2.裝飾性價值
在現階段的設計理念當中,裝飾性至關重要,但是民俗圖案也能夠將設計裝飾成效提高,和設計實際需求相滿足。在社會飛速發展的今天,大部分人們接受民間圖案具備的裝飾性,實現了設計方式的多樣性與豐富性。充分應用民俗圖案,經過概括、對比以及夸張將自然形象充分展現出來,促進圖案意蘊的充分展現。
3.精神寄托價值
在設計中運用不同的民俗圖案,給人帶來不同的感受。設計師往往根據具體的作品來選擇圖案,將作品內涵充分展現出來,讓人們擁有精神方面的寄托。比如,中國銀行,其將“中”的設計當作主體,最后形成了古錢幣,將銀行的功能性充分展現出來。錢幣的方孔與中軸線構成了一個“中”字,使得企業名字得以有效展現,此設計簡約且富含民俗韻味,可以將銀行獨有的精神充分展現出來。[1]
(二)虎元素在民俗圖案中的分量
在中原地區的民間藝術當中,虎頭鞋在其中占據著不可忽視的位置。不只是肩負著中原地區的民族藝術,也將母親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充分展現出來。無論是在寓意方面,還是在造型方面,虎頭鞋都具備十分明顯的文化性以及藝術性。
中原地區主要指的是黃河中下游地區,作為我國古代傳統文化發祥地,屬于虎文化十分繁榮的地區。在河南濮陽出土的古墓中發現了距今約6000年前的貝丘龍、虎像,是現代社會發現最早的虎文化。屬于圖騰崇拜的重要對象,這使虎邁入了人們的眼界當中。不只是擁有生物屬性,虎所具備的勇猛與王者的風氣富含的象征性意義,被人們所青睞和喜愛。
在眾多童鞋當中,虎頭鞋占據著十分重要的位置。由于其鞋頭展現出虎頭的模樣,故被稱作是虎頭鞋。我國母親在童鞋制作當中融入虎頭圖案,祈求孩子們健康成長與全面發展。這是一種人們為了自身的實際生活創造的藝術,展現人們的真情實感以及審美情趣,并且活躍在勞動者的生產、生活、風俗當中,自由地表達自己的理想生活以及美好愿望。
1.驅邪避災、護生安康的觀念
老虎作為百獸之王,被人們所尊崇,其代表著堅強以及勇敢。人們經常使用“虎”對人和事情進行比喻。英勇善戰的是“虎將”,雄健結實的是“虎子”,豪雄人杰奮發有為稱“虎嘯風生”,老百姓希望孩子們結實健壯稱之為“虎娃”“虎妞”等,基于此分析表明,人們對老虎是十分崇尚以及青睞的。人們將老虎當作是神獸、吉祥物,祈求以它的力量和勇猛來驅邪避災、護身安康。[2]
2.“天人合一”的思想體現
我國古代思想家崇尚,藝術、人、天、地與德之間應是有機整體。天人相通、自然與人性也是相通的,人類情感是使之有效相統一的聯系。針對虎頭鞋造型而言,其可以將行為與表象之間有效整合起來,虎頭鞋造型有威猛,亦有可愛。尤其是對于豫東區域的虎頭鞋而言,其將虎、龍鳳與花草等形象有效整合起來,強調“既雕既琢,復歸于樸”的自然美,營造田園生活中溫馨、快樂的景象,是釋放母性美好祝愿和美好情感的重要方式。
3.崇尚生命,渴望繁衍,強調人性與親情
在中原地區,老虎的形象和多種物象緊密關聯,對生活的期待充分表達出來。比如,虎頭鞋虎頭紋造型,其可以將時代背景與審美情趣充分展現出來。
三、以《虎虎生威》系列皮具創作為例
在技術新興的智能時代,各行各業都以“機械化”“自動化”和“大批量生產”取代了傳統手工業。科技帶來的經濟發展是不可否認的,但“文化軟實力”也非常重要。由此,本系列作品選擇純手工方式進行制作與表達。
(一)設計構思
本作品靈感來源于中國民間手工藝“布虎頭”藝術,作品采用植鞣革染色、拼貼出多層次的虎頭圖案造型,內部利用蓬松棉填充立體效果,整個制作過程采用純手工縫制,對民間手工藝進行弘揚與傳承。
(二)實物制作
皮雕藝術屬于淺浮雕范圍,其在皮革起伏空間當中將實際設計的圖案充分展現出來。在實際設計作業的時候,需要選擇那些能夠在皮質浮雕上表現材質美與專業造型美相關的藝術形式,因此選取線條和設計圖案至關重要。
1.選料
在皮雕實際制作的時候,選取科學合理的皮質十分重要,不一樣的皮革會展現出不一樣的魅力。通常情況下,羊皮柔軟,經常被使用在皮包方面。而豬皮厚實,經常使用在制作手提袋方面。牛皮質地細膩,可以用來雕刻皮革。然而,也不是全部的牛皮都能夠使用來雕刻。至優的選擇是高質量的黃牛頭層植鞣革。植鞣革,特指用植物鞣劑制成的皮革,其環保特征十分明顯。
2.描圖
在對皮革進行雕刻之前,需將水使皮革浸濕,使皮革得以軟化,將其可塑特征展現出來。在濕皮革恢復至原色時,開始進行雕繪。需要強調的是,若皮革十分干燥,導致其難以順利切割;若過于濕潤,導致其難以留有劃痕。在對圖案紋樣進行實際雕刻之前,需要把具體的圖案在透明紙上面進行描繪。運用圓頭鐵筆將紋樣描繪到濕皮革上。將具體的輪廓直接描繪出來,之后將細節圖樣描繪出來,在皮革當中可以完美地繪制出圖案。
3.1 圖案復刻
3.刀刻
用旋轉刀沿著皮革的痕跡劃出圖案線條。在實際使用旋轉刀的時候,刀鋒正對刀架,刀身傾斜45-60度左右,切入皮革深度的1/2-1/3左右,一次刻劃完成較佳。有時左手要拉住皮革的一端,配合曲度旋轉,才能雕刻出理想的曲線。
4.敲紋
經過印花等打敲工具的使用,在紋樣方面可以敲打出紋理及陰影,依照具體的設計情況,實現圖案及背景的沖壓。使用刻刀將裝飾線條充分雕刻出來,之后對作品再次進行修飾,保障畫面的生動性與形象化。
3.2 線條勾刻
3.3 圖案肌理設計
5.染色
根據設計情況選取合適的染色方法,經常使用的皮革染色方法包含蠟染、水晶染等。如果無法上色,在對表面進行處理以后,需要保障皮革實際特性。在圖案完成染色以后,需要運用劃圈方式運用亮油對皮革表層進行擦拭,保障其光澤。亮油能夠提高皮革品質。
3.4 油染法
6.縫制
所采用的縫制手法是一種“兩針一線”的縫法,在傳統社會中,此技藝主要是用來縫制馬鞍,因此,其被稱作是馬鞍針縫法。此縫法十分結實,并不會由于跳線導致全部的縫線散開。馬鞍針法手工縫線制作的產品相比機器縫制品更美觀耐用,當機器局部車線斷裂時,扯動線頭會使整體車線都松散開來,而手工縫制的線斷裂時,整體強度不會受到影響,也更易于實現修復。
四、結語
隨著時代進步與經濟發展,我國民俗文化具備活力,將圖案與色彩等運用其中。這樣可以保障設計的科學性與合理性,將文化內涵充分展現出來,不只是實現民俗文化的傳承,保障設計的可持續發展。總而言之,在實際設計作業時,設計師合理運用民俗圖案,根據作品的具體情況選擇圖案,以確保民間圖案能夠賦予作品更高價值。
參考文獻:
[1]衣黎明.現代平面設計中中國民俗圖案的應用分析[J].藝術科技,2019(3):195.
[2]呂楓韻.中原虎頭鞋藝術緣起與特征[J].華中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6(2):155-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