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琛
摘要:本文基于云南生物多樣性保護現況通過文化創意產品設計助推云南生物多樣性及其文化屬性的傳播,從云南生物多樣性文創產品設計的創新途徑提出幾點設想,通過云南生物多樣性文創產品開發為云南生物多樣性的普及教育和做好公眾傳播和提高保護意識。
關鍵詞:文創產品設計;云南生物多樣性保護
一、文創產業背景及其文創產品設計內涵
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科學技術的進步和經濟全球化的不斷發展,已經使人類社會進入知識經濟時代。在知識經濟時代,文化和創意構成了推動經濟快速增長的新型生產要素,文創產業的發展不但是國家軟實力發展的需求,同時也是人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在發達國家,文化創意產業已經成為推動國民經濟增長的支撐力量,文化創意產業在全球迅速發展的現實,加快了文化創意產業和文化創意產品的研究步伐。云南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既是云南省提高核心競爭力、樹立城市文化品牌、加快建設輻射南亞東南亞人文交流中心核心區的關鍵要素,也是云南省抓住主動服務和融入國家發展“一帶一路”戰略機遇應對挑戰的重大戰略選擇,而文化創意產品的開發設計是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重要環節和組成部分。
文化創意一般是以知識為要素、結合多種元文化、整合相關的學科、使用不同的載體而形成再造與創新結合的文化現象。而文化是不同民族、不同地區長期積累形成并繼承的特定產物,反映在文化創意產品中就形成了其特定的地方文化風格和區別與其他地區的地方文化符號。文化創意產品則是以文化為依托,以創意設計為發展手段,利用物質本身所蘊含的文化因素,將其分析、轉化為設計要素,并運用設計為文化因素尋求一個符合現代生活的新的物態形式。作為連接文化和創意的一種載體,其兼具商品的實用功能和藝術的文化功能,以創意手法注入文化要素提升產品的附加價值,豐富了產品形式和功能,更加符合現代審美需求和精神訴求。
文創產品設計雖是文化 + 創意的產品,但文化屬性在產品設計中的核心地位是文創產品設計區別于其他類別產品設計的根本。文創產品設計和其他產品設計的區別在于文創產品設計以文化為根基,以創意為法則,匯集了設計人對設計的專業知識和對文化的理解與體悟。設計過程引用其中某部分文化元素作為參考或者完全源于某一文化背景進行產品設計,從文化的角度入手來進行設計考量,尋求一種能夠代表現代生活或形態的語境,與地域特色文化相結合,利用產品這一載體準確表達不同文化的獨特信息,使得產品設計和文化屬性合理的融合,創造出能夠滿足人們精神需求的產品。相較于一般的產品設計則以消費者需求為主的產品設計,文創產品設計承載了更多社會責任和文化傳播的功能。
二、云南生物多樣性的重要性和保護現況
生物多樣性是生物及其環境形成的生物復合體以及與此相關的各種生態過程的總和。它包括數以萬計的動物、植物、微生物以及它們所擁有的基因,它們與生活環境形成的復雜的生態系統。生物多樣性是地球上數十億年來生命進化的結果,是生物圈的核心組成部分,是人類賴以生存的條件,是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物質基礎,也是文學藝術創造和科學技術發明的重要源泉之一。然而,隨著人口的迅速增長與人類活動的加劇,生物多樣性受到了嚴重的威脅,成為當前世界性的環境問題之一,受到國際社會的普遍關注。而云南是眾多物種的起源和分化中心之一,地跨全球34個生物多樣性熱點地區中的印緬、中國西南地、東喜馬拉雅3個區域,生物多樣性資源位居全國之首,素有植物王國、動物王國和物種基因庫的美譽,是我國重要的生物多樣性寶庫和西南生態安全屏障,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地位和保護價值。
雖然我省物種多樣性在國內占有特殊的地位,但是由于人口壓力、棲息地破壞等等人類活動的影響,當然也包括一部分或少部分的自然滅絕,大量物種已處于不同等級的瀕危狀態,有的甚至已經滅絕。特別是在生物多樣性非實物價值保護方面的重視有待加強。
我省生物多樣性保護存在以下問題:一是大眾對保護生物多樣性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參與程度低;二是地方政府片面追求經濟發展,往往以犧牲生物多樣性為代價推動經濟發展;三是企業參與生物多樣性保護的積極性不高,保護意識比較淡薄;四是決策者和管理人員的生物多樣性保護知識缺乏;五是社會監督力量、能力和健全保護體制也不足。全社會生物多樣性保護意識和風險意識尚需進一步提高,生物多樣性保護途徑和方法有待創新。
生物多樣性自然科學資源就是極具云南區域性文化特色體現,基于云南生物多樣性保護的文化創意產品設計不僅是服務地方文化建設的一個外顯形式,其背后是更大、更廣闊的一個政產學研用系統,對云南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發展開辟一條新路徑,具有服務云南生物多樣性文化建設的長遠意義。
如何通過文化創意產品推進云南生物多樣性保護和發展,探索地區自然科學資源對文化創意產品開發系統的影響,為文化創意產品設計和市場推廣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是進一步加強云南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的迫切需要,也是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必然要求。
三、云南生物多樣性文創產品設計原則
(一)以形傳神
解構云南生物多樣性資源特色元素,將資源特色中最突出的設計“興奮點”進行抽離、轉化、升華,抽象化處理,以形傳達地域神韻。生物多樣性文化在傳播過程中最重要的是要找準定位,在不脫離原型的基礎上,將元素創造性地應用在產品的設計中,擺脫以往為了設計而設計、生搬硬套的形式,形成區域性獨特神韻。注重產品特色和生物多樣性自然科學文化的有機融合,為新時代下產品創新設計形式提供了可能性。
(二)以物傳情
好的設計必然是要借助一定的產物來表達其中的內涵,好的內涵也必定包含一定的情感。情感化設計使受眾能夠產生共鳴及反思,依據消費者需求為導向,通過生物多樣性文創產品設計來講故事,使其不僅具有實用功能,同時包含了豐富的區域性文化內涵,傳遞情懷和價值觀念,建立起人和文化之間的情感橋梁,真正體現文創產品設計的核心所在。
(三)以點帶面
文創產品設計將生物多樣性文化元素打散、整合、再塑造的過程中,有機地整合區域元素再設計形成其文創產品設計特色,塑造區域特色品牌形象,在此基礎上,文創產品設計品牌系列化是區域特色文化進一步增強辨識度的有效策略。設計過程中可以將同一元素運用在不同的設計形式中,也可用同一造型進行風格化設計,甚至可以擴展到人與設計的關系,擴展設計的范圍,形成系列性產品。
四、云南生物多樣性文創產品設計途徑
(一)視覺符號再造設計
符號是信息的載體,是設計過程中(從客觀來源轉化為產品實體)重要的一步。如何將豐富的生物多樣性資源轉變為設計元素,關鍵在于對有代表性的生物多樣性學科文化符號的提煉。文化符號一方面擔當了生物多樣性地域資源信息的載體,另一方面作為傳播媒介,具有能被人感知的客觀形式。根據建立的生物多樣性地域性資源庫,運用現代產品設計方法,直接或間接地進行符號的提取或轉化進行有形產品的開發,運用于文化創意產品設計中。
云南生物多樣性自然科學蘊含了豐富的元素符號,為文創產品設計提供了大量的設計資源。傳統的文化創意產品只是將影像或者紋樣圖案直接復制到產品外觀上,在產品設計特色和符號再造設計方面缺乏深入思考,不能很好地與當代的審美相結合,難以與消費者日益增長的精神需求產生共鳴。云南生物多樣性文化符號再造設計就是將云南生物多樣性這一特色文化進行視覺化的抽象、分割和重組,將有形的外在造型轉化成新的產品設計元素,產生出新的文化符號并將其運用到文創產品設計中,從而使這一文化符號產生新的視覺識別性,并更好地滿足大眾的審美需求,使得云南生物多樣性學科知識通過文創產品融入百姓生活中,潛移默化的改變人們對生物多樣性認識。
(二)色彩系統設計提煉
色彩是文化創意產品開發設計的重要組成部分,合理的色彩配搭和系列設計,不僅是產品地域特色的體現,也能夠通過色彩的視覺沖擊力去吸引受眾關注產品,使之添光異彩。歷史進程中使不同地區和民族對色彩的偏好呈現出了強烈的地域特色,這主要取決于他們生活的環境、文化的傳承性和情感層面的喜好,云南有著獨特的自然資源,生物多樣性的豐富層次也展現出了獨特的自然地域色彩特征,為文創產品的色彩設計提供了一個豐富多彩的資源庫。在生物多樣性文化創意產品設計當中,色彩設計的準確性和情感性表達,能夠增加文創產品的獨特韻味和地域屬性,加深受眾對產品的第一印象,色彩的巧妙運用如同一個無聲的推銷員,在琳瑯滿目的產品中爭搶受眾眼球和心理訴求。通過視覺沖擊力提升受眾對生物多樣性文創產品的認知和理解,加深對云南生物多樣性保護的認識。例如,高黎貢山豐富的植物種類,在色彩方面獨具特色,有著很好的研究和開發價值,運用到餐飲文創產品設計中,通過不同的綠色組合來改變傳統餐具的審美疲勞,增強了受眾的食欲和美感,展現出云南獨特的自然資源優勢和文化特色。
(三)工藝材料混合創新設計
在關注國際產品設計發展走向的同時,深入研究生物多樣性文化審美的內涵,扎根于云南文化的沃土,把傳統工藝、新技術和解決實際問題有機地結合起來,進行新材料和工藝技術的挖掘、探索、創新與應用,利用新工藝手段提取傳統手工技藝和材料精華,創作新的視覺感的生物多樣性文化創意產品,在產品設計中可以根據不同材料屬性表現不同質感之美,如金屬、塑料、玻璃、陶瓷、木材等不同材料的特質進行混合創新設計。將云南特色手工藝結合現代文創產品設計理念進行云南生物多樣性文創產品設計,為豐富文化創意產品的種類提供了設計創新的空間。例如,云南傣族剪紙是傣族地區民俗文化重要的組成部分,也是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一員,利用傳統剪紙工藝結合動物多樣性豐富的設計資源,通過符合現代視覺審美符號的圖案創新和其他材料的混合設計,傳達出了不一樣的美,產生出新的云南生物多樣性文創產品種類。
(四)造型功能仿生設計
在產品設計領域,仿生設計方法被廣泛地運用。造型和功能是仿生設計中傳達產品設計思維,調動受眾情緒,表現產品內涵的最佳手段。好的產品是不需要通過語言文字的說明,產品的造型和功能就是語言,產品自身說話告訴消費者,實現產品與消費者之間的交流互動。云南生物多樣性自然資源提供給文創產品設計在造型和功能創新方面以豐富的靈感,特別是產品設計中的仿生設計能夠將生物多樣性的返璞歸真表達得淋漓盡致,滿足受眾物質的需求和精神的愉悅,能夠傳遞出產品所蘊含的文化象征意義和賦予產品以生命。
(五)虛擬現實技術的產品設計表達
隨著社會的發展,科技的進步,一些新的技術手段像3D打印技術、虛擬現實相關技術應用也迎來了行業發展的巔峰時期,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新的體驗。而虛擬現實在醫療,文藝、科學實驗等領域已經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它將以一種新的姿態出發,對于改變人們的認知將有一個巨大的推動作用。傳統的產品效果圖表現技法已經不能夠滿足當前的設計需要了,基于虛擬現實技術的產品設計表達方法,通過虛擬現實技術在云南生物多樣性文創產品設計表達中的應用,給予受眾以最大的真實感并賦予完整的視覺,聽覺以及嗅覺為一體的表達效果,展現出接近真實產品的設計表達體驗和新的感官刺激,加深受眾對云南生物多樣性保護的認識。例如,中科院昆明動物博物館在有限的空間內進行的標本展示動物多樣性的同時,可以利用虛擬現實技術將更多的云南動物種類進行虛擬展示,同時通過3D打印技術,更便捷更真實的通過不同材料還原動物原型,給受眾以不同的體驗和感官體驗。
通過文創產品設計深入挖掘云南生物多樣性的文化內涵和靈感來源,更好地表達云南生物多樣性豐富和意象,將文化元素與現代產品造型要素融合的同時,應對新的文創產品設計的重組方法和產品類型進行仔細推敲 ,使云南生物多樣性文創產品設計在造型、功能、材質、情感表達等與生物多樣性的文化內涵和情感相一致,做到將區域特色自然資源文化與現代的文化創意理念相融合,以產品設計本身為載體將云南生物多樣性文化內涵自然地展現出來。以文創產品設計實踐推進云南生物多樣性保護和發展,探索地區自然科學資源對文化創意產品設計的影響,為文化創意產品設計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是進一步加強云南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的迫切需要,也是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必然要求。
參考文獻:
[1]高昆誼,朱慧賢.從區域性論云南省生物多樣性保護[J].河北農業科學,2008,12(7):83-85.
[2]森文.基于文化生態觀的設計系統與設計實踐研究[D].湖南大學,2017.
[3]劉冬梅,李俊生,肖能文.“一帶一路”倡議下云南生物遺傳資源保護與可持續利用[J].環境與可持續發展,2018(5):108-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