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衍亭

摘要:筆者以自身經驗對博物館陳列設計予以思考,再明確陳列設計的具體方法探尋地域文化在陳列設計中的意義和具體措施,以供借鑒。
關鍵詞:博物館;陳列設計;地域文化;意義
我國幅員遼闊、地大物博,56個民族坐落于不同地區且擁有自身獨特的地域文化。博物館陳列設計過程中應在遵循地域文化的同時,結合現代化技術的運用,做好陳列理念及方法的改造營造文化氛圍。
一、對博物館陳列設計的思考
博物館陳列設計由內容設計、形式設計構成的,且二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廣義上的陳列設計,涉及總體、內容和形式;而狹義上則為博物館形式設計。
目前依據形式博物館陳列設計包括復原陳列、原狀陳列、生態陳列及模擬陳列;依據陳列時間,包括基本陳列、臨時陳列;依據動態,包括固定陳列、流動陳列;依據主題特點,包括社會文化、自然科學和技術、造型藝術。具體為:
(一)自然科學類博物館。涉及諸多動植物、地質、古生物、人類學等,展現遠古生物起源、演變過程的博物館。例如:遼寧古生物博物館內,通過對熱河生物群復原操作,將遠古森林、鸚鵡嘴龍巨大骨架予以整合,不僅可體現特定歷史文化下景象活動,還可使觀眾“回到”遠古生活。
(二)技術類博物館。借助科學技術原理構建實物模型,再將科學、現實生活予以整合的同時使觀眾體會到科學美景。
二、博物館陳列設計的方法
(一)以藏品為物質基礎
藏品作為博物館陳列設計的組成核心,如何把控展品種類、社會歷史、文化背景等諸多因素,是陳列設計的方式及主題期間首要思考的內容。例如:首都博物館《京津冀歷史文化展》,通過對京津冀地區文物精品的匯聚,打造歷史文化盛宴。即該展覽以歷史時間為導向,選取各時期代表文物予以展示,如新時期、夏商和兩周、秦漢隋唐、宋遼金及元明清等,促使觀眾可在了解各時期文物淵源的前提下落實文物展出的意義。為更好達到展覽效果,將《登幽州臺歌》(陳子昂)文字定義為陳列背景,因幽州現今為背景,是詩人不被武則天重用有感而發的心境,和隋唐時期文物展覽存在相關性,既可增強歷史韻味還可表達文化精神。
(二)以陳列主題為原則
主題為作者經驗中得來,通過生活暗示等方式體現的思想,但尚未在作者印象中予以聚集形成。若以形象層面而言,主題是對作者欲望的表達。對博物館來講主題為陳列設計的核心原則,更是陳列物品內涵的代表,貫穿于展覽設計的全過程。同時博物館展覽若存在主題、地域文化、人文環境間的差別,也會呈現多元化藝術風格。例如:《鳳舞九天——楚文化特展》,將楚國文化歷程定義為展覽主題,通過尊禮崇樂、蘊美求奇、究天人之際、楚啟漢風等層面予以設計,再聯合多媒體技術的運用,打造楚國地域文化,加深觀眾對該環境氛圍的認知及印象。
(三)以多元藝術輔助完成主題設計
整體而言博物館陳列設計為綜合性藝術范疇,既涵蓋美術設計還應做好建筑、音樂等藝術元素的整合。例如:人物類、歷史類等內容陳列設計期間,可借助場景式設計的方式,打造獨有的藝術氛圍,還可避免出現“生搬硬套”的問題。隨著現代科技的持續性發展,博物館陳列方式不再局限于文物、照片和圖片等,而是逐步向整體氛圍層面營造,鼓勵觀眾對展品文化內涵、歷史故事予以深入剖析。
(四)以體驗式設計
《現代漢語詞典》中,體驗是通過實踐的方式認知事物;親身體驗。而體驗式設計則是運用各類技術手段,借助對觀眾心理活動、需求點層面的考量,從而實現趣味文化博物館陳列設計。例如:遼寧省博物館科普體驗空間,設有為小朋友提供場地的互動手工游戲,以“面對面”交流的方式,增強知識趣味性、游戲性,全方位調動小朋友創造力及積極性。
三、博物館陳列設計中地域文化的意義及具體措施
(一)博物館陳列設計中地域文化的意義
以《京津冀歷史文化展》中“長信宮燈”展品為例,作為西漢時期燈具,出土于1968年河北滿城漢墓,通體鎏金,展現著“高貴優雅氣質”,更是對漢代華麗和浪漫的體現。而在該展覽活動中,長信宮燈并非是位于邊角地區,而是獨立在展廳正中心,便于觀眾從多個角度予以欣賞,如正面可見宮女微笑,側面可展現手持燈具后宮女線條變化,背部可展現宮女小腳帶來的和諧美,以便能明確長袖的來龍去脈和長信宮燈用途,即燈具燃燒的灰塵可借助右臂衣袖借助體內,再通過底部水盆的運用,清除煙塵異味(圖1)。
(二)博物館陳列設計中地域文化的具體措施
1.展品和主題。對博物館陳列設計,展品及其文化內容應緊密相連,這也是陳列設計的中心思想更是博物館的基礎。目前展品多涉及實物展品及輔助展品,前者包括出土文物等物品,后者多為圖片、模型和景觀等。再次以《鳳舞九天—楚文化特展》為例,楚文化是由楚國、楚人得名的,為先秦時期代表性地域文化。例如:曾侯乙夫人編鐘,在曾侯乙編鐘不遠處出土,且二者為姊妹鐘,于音域、規模等層面稍遜曾侯乙編鐘。同時,曾侯乙夫人編鐘,共36件,表明楚地最高鑄鐘水平,是樂器的代表,但為祭祀演奏,且是隨葬品,可依據數量及大小表明墓主人身份及地位。另外,首都博物館處伯矩鬲,為燕國青銅最高制造水平;河北博物館長信宮燈(還可稱為環保燈),為中國首個考古發現的文物;漢代金縷玉衣為最高規格喪葬殮服;天津博物館遼代玻璃瓶、西周青銅鼎等,均是國家級珍品,更是對古代地域文化的整體性、系統性體現。
2.材料和圖案。材料為博物館陳列設計期間喚醒觀眾傳統記憶的根本。例如大同博物館內,通過瓦當、建筑構件等方式,打造地域文化氛圍,以烘托博物館滄桑感及歷史感,還可打造較為古樸且典雅的展廳。如借助邊地商貿琵琶老店策展,展現蒙汗貿易往來;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中,采用灰色石材,以揭示日軍罪惡暴行的方式,為觀眾營造滄桑感,使之能夠“親眼見證”歷史時刻。
3.聲光電等科技技術。隨著社會經濟的持續性發展,技術水平逐步創新,博物館陳列設計期間若要做好場景再現,做好技術、制作等技術的整合尤為必要。例如:皖西博物館,各陳列廳均設有多媒體觸摸屏,將文物圖像及實物資料編輯為電子數據,方便觀眾觸摸感興趣的內容。和傳統瀏覽方式相比,可節約時間,還可借助戰爭背景的運用,促使觀眾體會戰爭恢宏。
四、結語
總之,博物館陳列設計為展現歷史文化、地域文化的有效途徑,而做好陳列設計,則是衡量博物館立足的根本。即在物品陳列過程中,應最大限度上運用代表性物品,幫助觀眾更為直觀地了解地域文化,喚醒文化回憶及內心共鳴。
參考文獻:
[1]江恒平.地域文化視野下的區域性博物館陳列展覽[D].安徽大學,2015.
[2]謝博.基于地域文化的博物館基本陳列研究[D].南京藝術學院,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