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偉 陳健飛 金華
摘要:口語表達能力因為直接涉及兒童與他人正面交往的能力,因此對其語言的學習乃至健康成長都有著特別重要的意義。而兒童在生活中試圖表達自己的意思時,往往只能使用口語進行比較模糊甚至錯誤地表達。該文以重慶主城區內兒童口語表達障礙為例,通過分析兒童口語表達障礙表現形式與成因,提出解決兒童口語表達障礙的應對策略,旨在為提高兒童口語表達能力提供參考。
關鍵詞:兒童;口語表達障礙;重慶市主城區
一、前言
眾所周知,口語表達因為直接影響到兒童與他人的社會交往能力,因此良好的口語表達對兒童語言的學習乃至心理與生理的健康成長都起著特別重要的意義。但一些兒童在與他人的日常交往中想要表達自己的意思時,往往只能使用口語進行比較模糊地表達,甚至有時候會使用非口語的形式如肢體動作來進行表達。此外,我們能夠發現,在如上課發言、上臺演講等一類學習或者表演的情景下,兒童往往也會有這樣的表現。因此,如何解決這一問題就顯得十分重要了。
截至目前,知網檢索“兒童表達障礙”僅有42條搜索結果,多數與兒童口語表達障礙相關的研究都聚焦于單純的生理或者心理方面原因造成的口語表達障礙,而關于兒童在生活成長和學習過程中經常出現的非生理或者心理方面原因造成的口語表達障礙則少有研究。而即便少有的關于兒童非生理心理等原因造成的口語表達障礙的研究,往往也只放眼于課堂教學角度,只對教師教學提出了要求,而忽略了兒童成長的角度。可見,關于非生理或者心理方面原因造成的口語表達障礙的研究少有人涉及。
二、重慶主城區非病癥口語表達障礙調研
在本次調研中,我們主要走訪了一些家住重慶市主城區的有著口語表達障礙的兒童,在這次調研中我們主要發現了以下三類較為常見的口語表達障礙:
(一)口語發音類
在兒童群體中,口語發音類的口語表達障礙最常見的有兩種,一種是部分拼音字母發音困難,一種是錯誤的多音字讀法。
在26個拼音字母表中,我們發現拼音“b”的發音不規范是最常見的。拼音“b”的發音過程是:首先雙唇自然閉合,關閉鼻腔的通路,聲帶不振動,然后讓口腔氣流到達雙唇后沖開雙唇,迸發而出,爆破成音,發音時雙唇是不需撅起或過度緊閉用力的,是展平的,發音后口型成“a”狀。然而我們發現,一些孩子在發這個音的時候往往會在雙唇閉合的時候就用了很大的力量,形成雙唇緊閉甚至向前撅起等現象,積蓄在口腔中的氣流受到雙唇的極大的阻力,之后爆破出音,導致出現聽起來很吃力的類似于“bū”或者“bī”的發音。雖然許多老師都會在教授拼音時糾正這一錯誤的發音,可是仍然有一些孩子的發音需長時間地糾正。
此外,“l”和“n”不分的情況也有出現,以道德經的作者老子為例,正常的表述是:老(lǎo)子是道德經的作者。而有的孩子會時不時地將其讀為:老(nǎo)子是道德經的作者。但是這種情況并不多見,更多的時候孩子們會把“n”讀作“l”,而這和重慶話鼻音邊音不分有著莫大的關系。
除了拼音發音困難外最常見的就是錯誤的多音字讀法。以“行”字為例。正常的表述是:這家銀行(háng)就開在人行(xíng)道邊上。而有的孩子會將其讀為:這家銀行(háng)就開在人行(háng)道邊上。一些孩子會表示這是因為自己還不太熟悉或者還沒有學“xíng”這個讀音,但是“人行道”是一個常用的詞匯,甚至很多時候會在課堂上和“行走”相關聯進行講解,對于孩子來說并不應該算是一個生僻的讀音。而我們在和孩子的家長交流中發現,許多家長在日常交流中都喜歡用重慶話,在和孩子交流時也是一樣。因此,我們認為這或許與重慶話中表示贊賞時常用的“行市(háng shi)”不無關系。
(二)語言運用類
眾所周知,兒童因為學習語言的時間尚短,因此在總體上對語言知識的掌握以及運用能力也存在明顯的不足。[1]在兒童群體中,口語運用類的口語表達障礙最常見的有兩種,一種是詞匯量的掌握不足,一種是文意理解不夠。
詞匯量的掌握不足體現在語文教學上時,最為典型的就是病句修改一類的問題。如:已繳費的和尚未繳費的干部。這個病句的錯誤之處在于有“已繳費的和未繳費的干部。”和“已繳費的和尚,未繳費的干部。”兩種意思,在教學實踐中,往往是刪去句中的“尚”,取第一種意思。但是一些孩子并不知道“尚未”這個詞,于是往往會認為這句話表達的是“已繳費的和尚,未繳費的干部。”這一意思,并且不知道這句話“病”在何處。
詞匯量的掌握不足體現在口語交流上時,我們也能發現一些問題。例如重慶市沙坪壩區的小顏(化名)就會將花壇稱為大盆盆,一開始我們認為小顏有這種問題主就是因為未能掌握“花壇”一詞,但在和家長的交流中我們了解到孩子的奶奶帶孫子的時候就一直用將花壇稱為大盆盆的方法逗孩子笑,孩子從小就會大盆盆這個詞,可見在孩子的口語交流上家庭帶來的影響亦不容忽視。
詞匯量的掌握不足的問題在日常生活和課堂教學上都能夠體現,而文意理解不夠的問題則主要出現在課堂教學上。
因為文意理解不夠這一問題的主要原因大多是孩子未能領略文章的思想感情,而正如付程教授所說:“語氣是思想感情運動狀態支配下語句的聲音形式……語氣的情感色彩,簡單地說,主要指語句所包含的喜、怒、哀、欲、懼、愛、憎等態度情感方面的具體性質。”[2],文意理解不夠這一問題就直接體現在語氣上。而在“啊”這一語氣助詞上,文意理解不夠的孩子們則會經常出現問題,例如:?。èぃ《嗝疵利惖拇禾彀。èぃ?!因為句子表達了對于美麗春天的欣喜與激動之情,所以句中的兩個“啊”都是四聲。而我們發現在口語實踐中,有一些孩子則會會將其表達為,?。è。嗝疵利惖拇禾彀。è。?。對于句子語境表達的情形理解不足導致兒童在口語表達上出現了這一錯誤。
我們都知道,在日常生活的口語表達中,孩子們說的話往往是自己親身所感所以極少出現這類問題,又因為就現有的小學語文教學安排來說,其對語言運用能力的培養更加注重對相關語法規則的理解和掌握,而對不同語境下語義的相應變動則重視不夠。[3]不少孩子都會相當在一段長的時間中有著文意理解不夠這一語言運用類口語表達障礙。
(三)口吃類
在這次口語表達障礙調研中,我們還發現一些孩子有時會出現口吃問題。但出現口吃問題的原因眾多,難以單純依據其分類,故單將口吃分為一類。
在我們和孩子們交流時,南岸區的小楊(化名)就出現了口吃的問題,“那個,那……那個,那個那個那個坐在飛機上的老鼠(舒克)!”小楊一直指著圖畫書上的舒克說。我們在詢問小楊后結合了我們自己的觀察,我們推測出了小楊口吃的原因是知道開飛機的老鼠是舒克,但是情緒激動一時語塞或者只是一時不知道舒克到底是開飛機的還是開坦克的老鼠,心里面猶豫不決才出現口吃的問題。而大渡口區的小付(化名)在和我們對話中也出現了口吃的問題,“我……我,我……不知道。”小付說話時雙手一直背在背后,兩只手不停地相互扯手指。同樣的,我們在詢問小付后結合了我們自己的觀察,推測出小付是因為答不上問題導致心里面感到羞愧或者只是單純的性格上的害羞才出現口吃的問題。
當然,時不時出現說話口吃這一問題的原因遠不止上面列舉的四種原因,上講臺說話、陌生人或者老師在場也會讓一些孩子感到緊張進而口吃,經常開口吃玩笑導致出現語言習慣的口吃,因為思維阻塞一時忘記該說什么導致的口吃……
事實上,不止孩子,不少成年人也有時不時口吃的問題,足見這類問題的普遍性與頑固性。
三、對于非病癥口語表達障礙的解決策略
解決非病癥口語表達障礙依舊離不開家庭教育和課堂教育兩個方面,絕大部分非病癥口語表達障礙都可以通過課堂教育和家庭教育徹底解決。在這里,我們提出了以下四種解決策略:
(一)多看(聽)課外書
孩子多看(聽)課外書能夠增加孩子的詞匯掌握量,而且通過閱讀理解習得的詞匯往往能夠給孩子留下深刻的印象,比單獨的通過練習遣詞造句所獲得詞語更加的生動形象。而也正是因為通過完整的閱讀(聆聽)故事,孩子對于文意的理解也自然得到了提升,進一步也能清晰地體會到文章的思想感情色彩。在這一點上,老師可以適當推薦一些適合兒童閱讀的讀書,而家長則可以配合老師,堅持讓孩子閱讀(聆聽)故事。
(二)規范的口腔發音習慣
規范的口腔發音習慣對于拼音發音困難有著莫大的幫助,需老師盡早糾正孩子錯誤的讀音,讓孩子對于正確的口腔發音動作養成肌肉記憶,但是家長也應該注意自己對于孩子的影響,在孩子學習的初期,盡量避免用方言和孩子交流,讓孩子學會標準的發音。此外,規范的口腔發音習慣也能幫助孩子解決口吃的問題,家長和老師都需注意觀察,讓孩子養成先想好說話內容再說話的好習慣,語速控制慢一點對于解決口吃類口語表達障礙也有明顯的幫助。
(三)針對地域方言的特點規范兒童口語表達
針對地域方言的特點規范兒童口語表達,例如重慶地區的方言特點是“n”和“l”不分,當然,也可以認為重慶話中沒有鼻音聲母“n”。此外,重慶話還有不分平翹舌和沒有“ing”“eng”這兩個后鼻音韻母特點。針對這些方言特點,老師和家長都應該定時檢查孩子的發音,并且及時糾正。
(四)積極參與社會實踐
最后,家長應該多帶孩子參加社會實踐,學校也應該盡可能多地舉行社會實踐活動。因為積極參與社會實踐對解決孩子的口語表達障礙有莫大助益,它不僅有利于培養孩子樂于交往,喜愛交流的性格特點,也有助于孩子閱歷的提升和情感的體驗,孩子也就能夠提高對于文章內核感悟的能力,當然,也獲得了更多的口語表達的練習。正所謂“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積極地和世界交流,和自然相處,和社會相融,孩子的口語表達能力就一定會得到提升。
參考文獻:
[1]張曉輝.小學語文教學對口語表達能力的提升作用[J].語文建設,2016(2):5-6.
[2]付程.實用播音教程第二冊——語言表達[M].北京: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