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嘉迅 黃青
摘要:西方古典建筑用它強大的生命力與其適應能力影響著世界各地的不同建筑,不同的時期有著多樣化的表現。本文通過講述西方古典建筑的"柱式"語言的歷史淵源、各個時期發展中柱式變化的特征以及柱式"語言"中豐富的內涵進行介紹。
關鍵詞:西方古典柱式;淵源;時期;柱式語言
古希臘的建筑形成于公元前7世紀,見證著人類生存與演進的文明歷程并為后世建筑產生巨大影響。古希臘建筑風格和諧、完美、崇高,其“柱式” 追求嚴格和諧的比例和以人為尺度的造型格式,它強大的生命力與其適應能力影響著世界各地的不同建筑,同時在不同的時期也有著多樣化的表現。
一、淵源
從古埃及時期就已經開始有了柱式的雛形。由于克里特島的改革從而傳到希臘,結合當地的民族文化、信仰以及當地人的性格愛好形成兩種柱式:多立克式與愛奧尼式;后來又形成了更加輕巧華麗的科林新式。在古羅馬時期得到發展,形成了柱式系統“五柱式”:多立克柱式、愛奧尼柱式、科林斯柱式、托斯卡納柱式還有混合柱式。再到歐洲中世紀再度興起。西方古典柱式有以下兩方面淵源:
(一)結構上的淵源
希臘柱式起源于木結構,由于易腐易燃,逐漸衍變向石結構的過渡。古羅馬時代,石結構中高度以及梁的跨度加大,適應性強于木結構,因此柱式有了更多樣的表現方式。
(二)人文因素上的淵源:
西方古典建筑的柱式語言起源于人力結構力學與美學。人本主義思想和自由的民主制度在希臘文化的融合中占主導位置,對柱式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并且希臘文化中人體被認為是最美的藝術,因此將人的形體賦予在柱上,人體的比例與柱式的比例緊密聯系著。
二、特征與表現
(一)古典柱式及其表現形式
1.古希臘柱式
古希臘時期,柱式主要有多立克式、愛奧尼式和科林斯式三種柱式。此外還有人像柱:用人的全身像來支撐屋檐的柱子。
多立克柱式被賦予著男性美中森嚴、雄偉、剛毅。柱子一般情況下沒有柱基,三層臺階作為基座,柱身直接從臺基上立起設置在不同的臺階上。多立克柱式早期柱頭呈碗狀,柱身的下到上漸細,側面微曲,飽滿并且富有彈性。在古典時期,多立克柱頭形如一個倒放的圓錐臺,兩側的輪廓開始趨于直線,柱子側身變成有凹槽的圓形。
愛奧尼柱式表現的則是女性美中的優雅與柔和。比例和造型柔美華麗,柱基由兩三層凹圓線角和凸圓線腳盤組成,并使用了多種復合的曲面線腳,并且加以薄浮雕裝飾。柱身較纖細,強調線條美。柱頭雙側各一個渦卷,比較典型的雕飾題材是草葉、盾或者劍。柱式比例均勻,盡顯高貴雅致。
在希臘古典時期的后期,又出現了一種新的柱式,叫作科林斯柱式它實際上是愛奧尼克柱式的一個變體,比例更加纖細,柱頭改以毛茛葉紋裝飾,風格由秀美轉為豪華富麗。
2.古羅馬柱式
羅馬帝國盛期,柱式有了創造性的發展。多立克柱式變細,失去了鮮明的性格;科林新柱式產生更多的裝飾性;在愛奧尼和科林新柱式的底子上創造了復合柱式,復合柱式更加復雜精致,同時發展出一種簡化多立克柱式柱身凹槽的塔斯干柱式。形成了羅馬時代經典的五柱式。
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產生出了更多柱式變化的樣式。文藝復興晚期,建筑裝飾性繁雜、自由,在意大利被稱為巴洛克風格;傳到法蘭西又形成了更加復雜的洛可可風格。在此以后,柱式的使用在初期古典主義時期和稍晚的折衷主義建筑中,依舊照映出文藝復興晚期的風貌。
(二)西方古典柱式的藝術特征
1.永恒的意義
古希臘是個泛神論國家,認為每個自然形跡都有神靈在主宰,宗教占據著重要的地位,神廟往往代表著國家建筑藝術的最高成就。這一看法促進了神廟建筑的持續發展,并持續到了希臘時代,并且在到古典時期到達頂峰,柱式結構的形式和弱采光可以讓建筑看起來更加高聳和幽暗玄妙。石結構方便保存流傳,滿足了宗教建筑追求永恒的價值理念。
2.賦予人形的古典柱式
在古希臘學說中,人最終是為了征服自然得到人世的幸福。這種觀念奠定了西方文化的精神基礎引領西方藝術的發展。以人為本,人是萬物的主宰是古希臘人文精神內核。所以在藝術上認為人集中了天地萬物之美。歸納和抽象人體的形象提煉取萃,將人體的平衡美賦予給與柱式。
三、總結
西方古典建筑創造了大量具有永恒的魅力的建筑語言,西方古典柱式則是結構最嚴謹、寓意最豐富的詞匯。它記錄了西方歷史的變遷,標志著西方古文化與文明,匯聚了人們對宇宙秩序的探索和表達,承載著對神的崇敬之意,攜帶著古代文明的歷史信息,是能夠讓人跨越歷史鏈接文明的優秀財富。
參考文獻:
[1]李方方.西方古典建筑中柱式的裝飾藝術[J].長安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02):80-82.
[2]黃玉梅.西方古典建筑柱式語言研究[J].臺聲.新視角,2005(05):176.
[3]霍奇峰.西方古典建筑藝術本體與美學形式淺論[J].美術大觀,2012(11):72.
[4]王娜.《建筑十書》設計思想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09.
作者簡介:張嘉迅(1999.01-),女,漢族,籍貫甘肅蘭州,本科,四川大學藝術學院,17級在讀本科生,專業為環境設計,研究方向為環境設計;黃青,四川大學藝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