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環境雕塑在藝術是上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是藝術發展中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隨著時代發展,環境雕塑也不斷發展,延伸出更多種類和樣式的作品,其功能也從紀念等發展出陳列、裝飾等。本篇論文將以林瓔的環境雕塑作品——越戰紀念碑為例,分析環境雕塑的創作以及藝術家借用環境雕塑作品來表達自身思想情感,論述作品中的人文情感。
關鍵詞:環境雕塑;越戰紀念碑;人文情感
雕塑藝術的發展源遠流長,我國早在遠古時代雕塑就已經開始發展。著名的秦兵馬俑,就是大眾所熟知的雕塑之一;如今我們可以看到的各種佛像也是最常見的雕塑。縱觀歷史上所有的雕塑,不難發現它們都與當時的歷史文化密切相關;在學校,著名人物雕塑,或是象征校園文化精神的各種雕塑形象也是非常常見的,以上這些都屬于環境雕塑。隨著時代的發展,越來越多優秀的環境雕塑作品也不斷被創造出來。
一、環境雕塑
環境雕塑是指置于室外環境中,與周圍環境不沖突,且與環境相輔相成的一種雕塑藝術形式。在藝術家進行初期構思時,不光要思考雕塑作品,還要對周邊環境進行考慮,是藝術和生活環境的整合。環境雕塑的種類很多,有些是有意義的,如紀念性雕塑,另外還有的是單純的裝飾性雕塑。
我們常見的很多人物雕塑都屬于紀念性雕塑,除此之外,還有其他種類的紀念性雕塑,如越戰紀念碑——這是由著名的美籍華裔建筑師林瓔21歲時的作品,不僅有很重要的紀念性,同時也有很強的裝飾意義。
二、以越戰紀念碑為例,分析環境雕塑
越戰紀念碑的墻壁是V字形,碑面上刻著那些在戰爭中死去的人的姓名,一邊指向華盛頓紀念碑,一邊指向林肯紀念堂;整個紀念碑都位于草坪中,兩邊低中間高的地形,使得紀念碑上是姓名從中間開始呈現出由多到少的效果,也給紀念碑增添了不可抗拒的感染力。這座紀念碑,上面刻滿了從遠處甚至看不清的密密麻麻的名字,卻給人沉重之感,在這兒,人們緬懷這些犧牲的戰士、思考戰爭與和平。它整體的空間營造顯得非常安謐,沒有時政意味的濃厚,有點只是對逝者的緬懷和紀念,透露出創作者的人文情懷。
從越戰紀念碑這個例子中,可以看出創作者對人的關注。無數寶貴的生命在戰爭中犧牲,這無疑是最值得紀念和緬懷的。
如同越戰紀念碑一樣,每個環境雕塑都有其自身的價值,具有其他文化藝術形式難以替代的獨特功能,它也是藝術家表達情感意識的一種方式。
環境雕塑處于公共環境中,處理好與周圍環境、建筑甚至與自然的關系自然是極其重要的,因此雕塑藝術家需要將自己對周圍環境的了解在作品中進行表達。越戰紀念廣場的紀念符號,起到點題作用。在環境保護如此重要的今天,這也是給我們的重要啟示,力求周圍的自然環境與雕塑形成有機整體,人與自然共榮共生,相互之間產生聯系,給人良好的視覺體驗,使欣賞者從有限中看出無限的空間。
三、環境雕塑中的人文情感
環境雕塑傾注了創作者的情感,使得作品極具人文價值。在環境雕塑中,情感的傳達不僅通過雕塑造型材料表達,色彩表現也相當重要。色彩是表達情感的重要方式。不同的色彩賦予環境雕塑不同的視覺效果,使作品更鮮活、更美觀。在環境雕塑創作過程中,創作者能利用各種顏色傳達出自己內心所要表達的感情,這也使得觀眾能更直接地感受。色彩明快表現了歡快愉悅,色彩灰暗則代表憂郁深沉等。除了這些人工施加的顏色外,也有不少作品則是直接將雕塑材料的本色展現出來,更有一種質樸天然之感。
環境雕塑與人文密切相關,這點與其他藝術門類相同;環境雕塑不僅與社會意識、人們的文化心理及審美情趣相關,與當時所處的時代背景也密切關聯。西方國家雕塑的發展大部分與宗教有關,隨著時間的流逝,藝術家們突破了傳統思想,向作品中注入大量人文情感,將環境雕塑形式不斷豐富。另外,環境雕塑也與時代變遷密切相關,不同時代的藝術家創作出不同的雕塑作品,正如漢斯·貝爾廷所說:“時間形式和文本形式只有在下述條件下相互接近, 即我們不再走近作品——它們作為它們自己時代的恒定不變的象征繼續存在于我們的時代里。”
公共環境雕塑飽含創作者的情感,觀眾通過欣賞作品,能夠感受到這一環境區域的文化氛圍,也能夠與創作者進行對話,它沖破了人們與雕塑作品的距離感,從而讓人更容易理解其中包含的文化信息和人文情感。
環境雕塑比起同一空間中的其他建筑與人更有情感上的互融,將人與自然聯系在一起,它為人服務。環境雕塑的產生和發展,都與人緊密相關,同時又受到不同時代、不同地域的文化、宗教的影響。隨著社會持續發展,必定會有更多材料、表現手法等融入環境設計中,然而,無論這些怎么改變,對于自然環境和生活的熱愛一定是必不可少的。就像林瓔的作品一樣,我們也應該懷著對自然和生活的愛與憧憬,在創作中融入自己的情感,來引發人們的共鳴。
作者簡介:陳麗如,大連工業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