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月蓉 李金莉
摘要:本文首先對包豪斯設計學院的精英教育以及高等教育大眾化的內涵進行了分析。在校人數與入學率不斷增加,尤其是高校擴招之后,我國的高等教育進入了大眾化時代。而在高等教育大眾化向高等教育強國之路推進的今天,我們應認識到大學生精英教育的重要性。通過對包豪斯設計學院的精英教育分析和總結,完善高等教育大眾化背景下的精英教育體系。努力推進和實現社會的進步與人才的創新培養。
關鍵詞: 包豪斯;精英教育
一、精英教育表現的方面
(一)教育理念
教育理念的不同直接影響教育方式以及教育目的的不同。包豪斯在設計理論上,提出了三個基本觀點:藝術與技術的新統一、設計的目的是人而不是產品、設計必須遵循自然與客觀的法則來進行。
包豪斯主張設計為大眾服務,把藝術教育當作學校責任,整個教育理念具有強烈的社會主義色彩。與大眾化教育相比,精英教育則更具社會責任感;藝術與技術的新統一,這樣的思想反映了大工業時代的需求,在藝術創造和工業技術生產之間搭建起了橋梁,更好地適應了工業化生產的進程,符合當時時代的要求,設計與社會相接軌,適應或者說推進社會的生產力,而大眾化教育對社會生產力的推動作用就沒那么明顯;包豪斯的教育理念更清晰的處理了人、設計、自然和工業之間的關系。設計服務于人,工業利用設計又很好地與人和自然相處。
(二)選拔方式
包豪斯的精英教育不僅體現在它的教育理念上,同樣體現在它的選拔方式上。主要分為六個月的預科教育;三年的學院與作坊教育相結合的教學,學生畢業后發給專業文憑為“出師工匠”;半年多繼續培養教育,為有前途的學生設置并頒發“營造師”證書。在時間上等同于國內的四年本科教育,但不同在于它是一個不斷選拔的過程,而國內本科教育缺少了選拔的過程,盡管有掛科制度,但相對于包豪斯的精英教育,國內的本科拿到畢業證書要容易得多。
包豪斯在每一階段的學習都是一次選拔,每一階段都在不斷地學習新知識,沒有通過考核是不給予頒發證書的,每一階段各有不同的證書,形式上與國內相仿,但在實際實施和合格標準上相差甚遠。
(三)學科的綜合性
包豪斯學科的綜合性使視覺教育第一次牢固地建立在學科的基礎上,而不是僅僅是基于藝術家個人的、非科學的、不可靠的感覺基礎上。造就了藝術設計的多元性,課程設置所涉及的知識面非常廣泛,這是設計藝術的一個重要特征。包豪斯的課程設置體現了學科的交叉和各學科之間的綜合。
高等教育在招生時就已經明確分割各個學科,在校的課程安排更是體現這一點,各學科之間的協作溝通較少,更涉及不到相互促進。跨學科合作,為產品加入多種表現形式,受眾更廣泛。跨學科合作能夠有效地預防風格與形式的雷同。
二、高等教育大眾化背景下精英教育的必然性
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經濟全球化的不斷發展,我國對人才的渴望和需求急劇增大,尤其是知識型和技術型人才。
重視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大膽改革藝術設計課程體系。包豪斯中“將藝術與技術統一起來”作為一切課程的基礎,把藝術教育由以往的純藝術型引導為以技術為主導的實踐型、創造型的教育體系中去。對于當前的高校藝術設計教育培養體系還未形成切實可行的實踐教育體系。建立完善工作制度,多增加學生與企業的聯系,將學業與工作結合,從而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
總之,伴隨當前社會科技發生巨大變化,經濟社會的變化日新月異,整個社會必然會對藝術設計教育質量提出更高的要求,怎樣培養出適應現階段優秀的設計人才,是每個教育行業從業人員要思考的問題。今天我們又是在新世紀初,生產力大發展的階段;我們藝術設計需要學習包豪斯,用創新精神和勇氣,制定切實可行的教育方案,培養這個時代需要的人才。
三、結語
包豪斯建校僅14年的短暫時間,影響卻是巨大的,一直被稱為20世紀最具影響力也最具有爭議的藝術院校,在當時它是烏托邦思想和精神的中心。它創建了現代設計的教育理念,取得了在藝術教育理論和實踐中無可辯駁的卓越成就。但時代不同,沒有一個學院活著機構可以完全照搬包豪斯的模式,這種模式也不可能被復制。通過與高等教育大眾化的對照,在教育理念、選拔方式和學科壁壘方面分析和總結包豪斯的精英教育,完善高等教育大眾化背景下的精英教育體系。努力推進和實現社會的進步與人才的創新培養。
參考文獻:
[1]威廉.斯莫克.豪斯理想[M].山東畫報出版社,2010.
[2]張杰.論高等教育大眾化背景下的大學生精英教育[J].現代交際:學術版,2017(5):133.
[3]靳埭強.中國現代設計與包豪斯[M].人民美術出版社,2014.
[4]劉志國.包豪斯的教育理念對現代藝術設計教育改革的啟示[J].工業設計,2016(10):133+135.
[5]封永輝.談藝術設計教育中包豪斯思想的再現[J].教育教學論壇,2011(26):66-67.
[6]章利國.包豪斯設計教育的雙重自覺[J].南京藝術學院學報(美術與設計),2016(04):48-52.
作者簡介:肖月蓉,蘭州大學藝術學院;李金莉,蘭州大學藝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