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治灸 陳洋 李倩倩
摘要:本文主要簡述了《欲望的教育:美意識創造未來》一書的大致內容,以及對書中觀點的一些看法與感悟。全書介紹了不少極簡、白 風格的設計,反復強調日本文化理念中的“細膩”“嚴謹”“精致”“簡潔”,總體還是在推廣日本設計。了解了設計的意義并不在于創造靚麗的形態,而在于探求事物與人類之間潛藏的那種肉眼看不到的關系,讓人們意識到在日常生活背后存在的諸多本質性的問題。設計是從根本上影響欲望,喚醒沉睡意識,收獲文化的過程。
關鍵詞:欲望;設計;日本
一、關于欲望與設計
原研哉將美與欲望之間的關系和能產生的作用這本書做出了解釋,他通過自己的方式去解釋未來。在他看來是亞洲慢慢變為主導的世界的未來。工業生產,集中制造,對于日本都是過去式,的確在亞洲,日本有著引領的能力,甚至于世界,在某些方面日本也有優秀的輸出。但這表示出一種憂,他的思考是在這種憂的基礎上出世的,這與日本人一貫的偏心人文是有關系的,但就是由于這樣,才有日本這個國家。中國為首的亞洲國家正經歷著日本似曾相識的發展階段,日本與中國正發生著前所未有的文化接觸,當然這不是首次,而是自古以來的。但與古不同的是,日本現在成為先驅。日本的美意識作為中心力量,無聲無息影響著全世界。
二、日本設計美學
日本美學以足利義政的同仁齋為圓心,向四周輻射開去,傳達以“空”為核心的簡約主義美學傾向。而這種簡約風格也成為日本的一個icon,被西方所接受并推崇。中國作為一個擁有五千年歷史的文明古國,在文化和美學積淀上不可謂不深厚,從日本設計中我感觸最深地是,如果中國設計師能以中國文化為基石,放棄短視的、放任的、迎合式的設計態度,以培植國人的欲望水平為目標,相信在不久的將來中國產品將有望擺脫廉價、劣質、抄襲的山寨形象,而重新有尊嚴地站上世界的舞臺。在筆者看來作者寫這本書的目的不是去回顧歷史,而是站在歷史轉折點上對日本未來的發展方向的一種構想。設計雖然是一個概念,但是必須依托于一個載體而存在,這里作者所關心的載體就是日本的優勢產業的產物,如電視,汽車,家居住宅,甚至于旅游業等等產品。
三、主要內容概述
作者在第一個章節,介紹了關于日本汽車制造業的經歷。他如何將他關于美的意識灌輸并實施到他關于“日本,車”的展覽中。當然,中間也介紹了很多日本汽車產業最近若干年在這方面的成績,尤其在節能環保以及新材料等的研發方面的成果。不過這個章節的最后一部分挺有意思。作者結合當下的信息時代的發展背景和啟發,對日本汽車業進行了天馬行空卻不失可實現性的構想和預期。第二章節,作者對日本文化中的“空與美”進行了一番解說。提到了關于這種“以空為美”的概念如何跟現今社會流行“簡約美”之間的不同和相似?!昂喖s”是有其獨特的歷史背景和文化發展脈絡的。在第三章講述了掛于“家-住宅”的一些相關,包括歷史發展,以及對未來Smart Home的展望 。以及基于日本特殊的地理限制,對舊廠房進行翻修改造工程,以及這項技術未來的市場。第四章主要講述了,旅游——文化的基因。第五章分析了杭州法云安曼,這是一個國際化的酒店品牌,特色就是因地制宜,充分開發和利用本土環境和文化資源以及調動本土設計資源。
四、總結
《欲望的教育》著眼于未來,通過敘述更廣泛時空范圍內的設計形態,提出作者對于設計在未來的職能的展望。這本書給我的印象是深入淺出,用看似散文集的形式闡述了自己的論點,“美意識”和“欲望的教育”估計是作者在求學和工作的過程中,從一個全球化的視野對于日本設計的思考,他很謙虛,也善意地提到可以給亞洲其他國家作為參考。原研哉所帶來啟發,一方面是思考的維度和方法上的提示;另一方面是對自身的反思,因為每個國家的文化、歷史、國情不一樣,但是也有一些相通的地方,面對種種通與不同,如何做出判斷也是值得深思的問題。我認為好的設計提供的是一種未來的方向,你可以從中感知到各種可能性的存在,而不僅限于其產品本身。從西方現代藝術的無心插柳到日本式設計對欲望水平的精致規劃,我們看到的一種堅持,這種堅持并不是頑固的自我認同,而是一種通達的智慧。原研哉將日本的設計歸功予資源的匱乏,看完全書,自己覺得這話對但不全對,的確資源的缺乏讓日本不得不專注于精致的設計,但其最主要的原因在于日本人發自內心對審美的追求與渴望,即“求美的欲望”。
參考文獻:
[1]李素希.原研哉禪宗美學中的跡象表達[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18(01):63-64.
[2]榮梅.論禪宗自然觀的形成[J].滁州學院學報,2013,15(01):15-17+29.
[3]李雅琪.淺談原研哉“本土化”設計思想[J].大眾文藝,2016(04):63.
[4]閻偉.關于原研哉簡約精煉的極簡主義的探討[J].大眾文藝,2019(06):72.
[5]李素希.原研哉禪宗美學中的跡象表達[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18(01):63-64.
[6]劉一霖.無境設計——淺談感官設計方法論[A].成都蓉城美術館.中國創意設計年鑒論文集2013[C].:成都蓉城美術館,2014:3.
[7]侯明勇,何征.原研哉設計的生態啟示[J].包裝工程,2013,34(10):23-26.
[8]王慕然,楊杰.原研哉設計作品的禪宗美學及其設計思路[J].包裝世界,2017(04):29-30.
作者簡介:陳治灸,貴州大學;陳洋,貴州大學;李倩倩,貴州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