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吳貴榮 李橫
大方縣全面實施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方略以來,農工黨中央積極主動參與,投資1.19億元,引資2.55億元,開展健康扶貧、教育扶貧、產業扶貧、項目扶貧等,取得顯著成效。
“下一步,農工黨中央計劃將鞏固脫貧攻堅成果與啟動新發展理念試驗區工作相結合,助力大方建設有中國特色的城鄉發展新模式。”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農工黨中央主席陳竺在3月21日召開的農工黨中央定點幫扶大方縣脫貧攻堅座談會上指出。
早在1994年,農工黨中央就與大方縣正式確立定點幫扶關系。2014年大方縣全面實施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方略以來,農工黨中央積極主動參與,投資1.19億元,引資2.55億元,開展健康扶貧、教育扶貧、產業扶貧、項目扶貧等,取得顯著成效。
健康扶貧,同心助醫“治窮病”。2014年以來,農工黨中央在大方縣投入3084.2萬元,完成鄉、村衛生機構提升工程;培訓醫務人員3943人,義診31151人,救助患者531人;招錄“同心全科醫生特崗計劃”18名;建立全省第一個全覆蓋的山區緊急醫療救援體系;推行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分級診療機制初步形成。
指導開展衛計機構整合試點,探索構建“預防為主、防治結合,中醫為主、中西結合,醫保為主、醫助結合”的“三為主三結合”及“婦幼保健、計劃生育、衛生防疫、中醫養生”的“四位一體”農村醫療保健服務體系,盤活縣、鄉、村三級醫療衛生服務資源。
指導啟動區域性城鄉一體化試點工作,縣醫院與遵義醫科大學附屬醫院、縣中醫院與貴州醫科大學附屬醫院、縣婦幼保健院與省婦幼保健院建立“醫聯體”關系;所有鄉鎮實現“醫聯體”全覆蓋,7個鄉鎮實現“醫共體”集團式發展。
教育扶貧,育人扶智“斬窮根”。2014年以來,農工黨中央累計引、捐資1155.3萬元,在大方縣援建學校6所、維修學校10所;協調善款2000余萬元,為學校捐贈教學設備,資助貧困學生4000余名;提前實施“營養午餐”計劃,500余名學生受益。
2016年以來,農工黨中央共為大方縣培訓教師和校長3166余人次,培訓干部757人次;為大方縣派出的14名掛職干部提供鍛煉平臺和各種支持。
捐資500多萬元,改建畢節同心農工中等職業技術學校,編制學校發展規劃,捐贈設備,幫助增設無人機、烘焙、服裝等專業。目前,該學校成為畢節試驗區唯一一所同心示范品牌職業學校。
產業扶貧,發展經濟“換窮業”。農工黨中央在大方縣倡導成立并參與畢節試驗區同心食品藥品產業園建設,產業園后經省政府批準與大方循環經濟產業園區合并,成立大方經開區。截至目前,同心食品藥品產業園累計完成投資299.95億元,實現工業產值382.71億元,解決1.3萬余人就業。
幫助編制《貴州省大方縣中藥產業發展規劃(2010—2020年)》,協調建立中藥質檢平臺、資源動態監測站和信息服務站等;推動貴州天麻產業戰略聯盟落戶大方,2018年天麻成功申報進入國家食藥目錄進行試生產。目前全縣累計種植中藥材50萬畝,總產值21億元。
引進華麟公司投入2000多萬元,在理化鄉建成獼猴桃示范基地1033畝,帶動246戶農戶人均增收2300多元;帶動理化鄉發展獼猴桃種植4689畝,全縣發展獼猴桃種植4萬畝,達產后年產值可達5億元。
項目扶貧,夯實基礎“挪窮窩”。農工黨中央協調水利部批準立項的大方岔河水庫于2016年1月13日正式建成并下閘蓄水,解決20余萬人的飲水問題;協調交通部推動成貴高鐵大方站立項、杭瑞高速鳳山匝道由預留改為同步實施,前者計劃2019年投入使用,后者已于2012年12月建成通車。
2016年至2017年,先后在大方實施2個“博愛家園”項目;2018年籌集資金1824萬元,在45個深度貧困村實施“博愛家園”項目,助力貧困村脫貧。
將大壩村和新開村作為新農村建設示范點,引進項目14個,投入資金500多萬元實施“四推工程”,開展陽光培訓,輸送17至35歲的青年農民外出務工,改善生產生活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