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評論員
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也是黔南跨越式發展、根本性變革的70年。
新中國成立后,在黨的民族政策光輝照耀下,黔南于1956年實現民族區域自治,實現千百年來少數民族當家作主的愿望,逐步從封閉走向開放、從貧瘠走向富裕。
70年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黔南州全面貫徹落實中央、省委、省政府各項決策部署,堅持新發展理念,堅守發展和生態兩條底線,以脫貧攻堅統攬經濟社會發展全局,不斷夯實與全國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
“全面實現小康,少數民族一個都不能少,一個都不能掉隊。”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孫志剛在黔南調研時強調,要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貴州脫貧攻堅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要求,始終堅持以脫貧攻堅統攬經濟社會發展全局,振奮精神、奮發有為,深入推進農村產業革命,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
目前,黔南州減少農村貧困人口96.16萬人,全面小康實現程度達96%。隨著經濟結構持續改善、新興產業蓬勃興起、脫貧攻堅穩步推進、交通基礎設施不斷完善,黔南不斷補齊短板努力后發趕超。
建州63年,黔南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人民生活水平實現從“解決溫飽”到“總體小康”,再到即將實現“全面小康”的歷史性跨越。
黔南之變,本質在于不斷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中國共產黨是中國革命、建設、改革事業的中流砥柱,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主心骨。黔南跨越式發展的生動實踐,充分展示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政治優勢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勢。始終堅持黨對一切工作的領導,不斷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更加堅定了黔南各族人民推動發展的決心和信心,有效推動了黔南跨越發展。
黔南之變,核心在于黨的民族政策落地生根。立足民族區域自治政策優勢,黔南堅持把創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州與打好經濟跨越發展、基礎設施建設、精準脫貧攻堅、保障改善民生和生態建設五大戰役結合起來,形成了“四個五”民族團結進步創建的“黔南模式”,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進一步鞏固,“民族團結一家親”理念深入人心,“好花紅”民族絢歌唱響黔南大地。
黔南之變,關鍵在于“干”字當頭、“實”字為先的實干精神。貧困落后是黔南的主要矛盾,加快發展是黔南的根本任務。從劈石摳土、夯地造田,艱苦奮斗12年創造的“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堅韌不拔、苦干實干”的大關精神,到踐行宗旨、務實苦干、克難奮進、永不懈怠的“背篼干部精神”,再到“追趕、領先、跨越”的新時代黔南精神,實干精神為黔南加速發展、加快轉型,推動跨越發展提供了不竭動力,成為黔南厚植發展優勢、推動后發趕超的寶貴精神財富。
繁榮發展,未來可期。展望新征途,其景可贊,其程也艱。當前,黔南正以高昂的奮進姿態,迎難而上、砥礪奮進,譜寫著趕超跨越、繁榮發展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