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宗憲
陜西省決策咨詢委員會委員、西安交通大學“一帶一路”與全球發展研究院院長
2019年,陜西要密切關注國內外形勢的變化,執行黨中央、國務院的統一部署,同時要結合陜西省實際,對于國際上可能出現的不確定不穩定因素,以及企業可能面臨的一些困難,繼續通過深化“放管服”改革,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提高貿易便利化水平、降低企業成本、大力培育新業態、推進市場多元化等措施,推動我省經濟向高質量發展。
從供給側看,2018年制造業PMI值和工業企業利潤的持續回落將抑制工業生產活動;從需求側看,就投資而言,預計在2019年基建投資增速回升,制造業投資維持較高增長,地產投資增速小幅回落,在這種情況下,預計投資對GDP增長的貢獻基本與2018年持平或有所增加。居民在實物性消費得到基本滿足之后開始轉向服務性消費,雖然得到減稅政策一定的支撐,但較高的長期購房貸款仍將限制消費規模的擴大。政府需要在社會公共產品(教育、醫療、養老等)投入方面加大力度,以降低居民防御性儲蓄,從根本上解決居民消費的后顧之憂。
一,牢固樹立憂患意識,穩中求進。展望2019年,外在經濟下行壓力不容輕視,我省經濟要深耕以喚春來,堅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紅利的釋放和經濟結構的改善,增加投資、擴大消費,“穩增長”政策要協同發力,增強政策托底效果。2019年中國經濟增速有望與上年持平或有所下滑,“L形”筑底的階段將延長,但步伐依然穩健。在此復雜多變的環境中,陜西要苦練內功,要保持追趕超越的動力和毅力,要努力在增速上繼續超過全國平均水平,爭取在危機中抓機會,在挑戰中出業績。
二,在保持發展定力的前提下,要深刻認識到我省的“短板”所在,核心關鍵技術缺失必然受制于人。推動加工貿易的轉型升級,實現向全球價值鏈中高端不斷攀升。要利用我省科技教育和制造業優勢,通過加工貿易轉型升級,實現向全球價值鏈中高端不斷攀升。大力提高本地企業參與加工貿易的程度和水平,推動有實力的本土企業成為承接加工貿易訂單的主體;努力推動加工貿易產品結構升級,加快向以高新技術產品為主方向的演變;進一步提升陜西企業在全球化生產中自下而上形成的改進和應用國外先進技術的能力。
三,利用擴大開放、增加進口的機遇,大力引進國際先進生產要素,我省要加大關鍵技術領域的投入和研發,匯聚更多資本和高端人才,在搶占科學技術制高點上急起直追。助推陜西創新能力的全面提升。充分發揮通過“引資”和產業轉移帶動諸如先進技術、管理經驗、高級管理人才、研發機構等先進要素向陜西集聚。
四,要做好穩就業、穩金融、穩外貿、穩外資、穩投資、穩預期工作,提高政策的前瞻性、靈活性和有效性。穩就業既是一個社會問題、穩定問題,又是一個經濟問題、發展問題;加強金融監管的同時,確保流動性合理充裕;穩外資和穩外貿是與進一步擴大開放、深化改革相聯系的,是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制度保障。穩投資的重點是要進一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大力度補基礎設施建設的短板。在促進投資較快增長、保持合理投資規模的同時,我省要更加注重優化調整投資結構、提高投資質量效益,重點加強自主創新、社會事業、節能減排和生態環境建設、脫貧攻堅等領域的投資。同時一定要加強有效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