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申浩
遵義醫藥高等專科學校大力實施校團委深化改革,做好“同伴”共青團建設,努力形成共青團全方位育人體系、全過程引導體系、全員服務體系,著力打造“團字號”品牌,助推學校創新發展,助力學生成長成才。
高校是培育青年成長成才的重要陣地,肩負著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務。共青團是學校“三全育人”體系的一部分,只有用好共青團的思路、講好共青團的語言、發揮好共青團的長處,才能使團組織成為聯系和服務青年的堅強堡壘,提升立德樹人成效。
為此,遵義醫藥高等專科學校(以下簡稱遵義醫專)團委緊扣時代主題,深化團委工作的改革,做好“同伴”共青團建設,努力形成共青團全方位育人體系、全過程引導體系、全員服務體系,著力打造“團字號”品牌,助推學校創新發展,助力學生成長成才。
共青團中央和教育部在《高校共青團改革實施方案》中提出,要普遍推行高校共青團“第二課堂成績單”制度,客觀記錄、認證學生參與“第二課堂”活動的經歷和成果。
遵義醫專大力支持校團委深化改革,專門成立領導小組,由團委牽頭,舉全校之力進行頂層構建,將“第二課堂”成長助力工程作為重點工作予以推進。
2017年,全校各部門聯動,利用團中央、教育部官方的“到夢空間”網絡管理系統,將包含了思想政治素養、社會責任擔當、實踐實習能力、創新創業能力、菁英成長履歷、文體素質拓展、技能培訓認證7個模塊的“第二課堂”納入重點學習實踐項目,按活動進行記錄并給予量化評價,最終形成一張“第二課堂成績單”,一周內學生激活和使用率達到100%。
2018年,遵義醫專把“第二課堂”學分納入“學校人才培養方案”,學生修滿“第二課堂”學分方可畢業,并在畢業時獲得“雙證”——“畢業證”和“第二課堂成績單”。同時,“第二課堂成績單”將裝入學生檔案,作為社會單位選人用人的依據。
在此之前,學校開展的活動雖多,但沒有專門的統一記錄,學校全年開展了多少活動,分別開展了什么種類的活動,哪種活動是學生喜聞樂見的,活動開展過后成效如何,學校無法綜合全面地掌握。“第二課堂”就是對學生課外經歷和成果進行記錄和認證的工具,記錄學生在校期間全過程成長歷程,通過借鑒“第一課堂”經驗,將團委的工作和活動課程化、系統化、制度化、規范化、可測量化,充分發揮“第二課堂”育人作用,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此外,“第二課堂”的一項關鍵作用就是通過大數據的采集與分析,結合學校人才培養計劃,為學生量身定制個性化培養方案。以往學校開展的文體活動門檻低受眾廣,活動過多是否會導致娛樂化?思想引領類活動開展后學生評價如何?是否入腦入心?志愿服務類活動立項后,是否如期開展……通過后臺大數據均會形成活動分類、活動評價等數據,校團委對數據進行分析后,定期協同相關部門進行頂層調控和設計,形成更契合學生自身發展的科學化、課程化活動方案。
“第二課堂”全面推廣以來,學校已累計開展活動938項,15萬人次參與,人均參與活動16次,活動覆蓋面達到100%。據團中央學校部研究中心2017年數據顯示,遵義醫專“第二課堂”工作推行取得良好效果,成效位居貴州省高校前列。
當代大學生志愿服務是青年學生社會責任意識、時代價值的體現,也是引導廣大青年學生深入社會、了解國情、關注民生、奉獻愛心、升華人格、實現價值的有效途徑。
遵義醫專將志愿服務作為培育學生醫者仁心的重要環節,促進醫學人文精神知行合一。對此,校團委圍繞學校“鑄就紅醫之魂、培育醫者仁心”育人工作主線,不斷挖掘有效路徑和載體,引導廣大學生走進社會大課堂,在實踐中受教育、長才干、作貢獻。
為此,學校團委積極探索,不斷完善志愿服務的各項機制。依托“志愿中國”網絡平臺,實現了志愿者管理、工作時長記錄的網上操作,提升志愿服務管理水平;對活動進行項目化的運作方式,促進志愿服務專業化、常態化,學生按需立項、據項組團,優秀項目立項后投入專項資金支持;推進建立健全激勵機制,將志愿服務作為評優、評先、評獎的前置條件和加分項,設立專項公益獎學金;構建志愿服務二級管理機制,校團委集中指導,在二級系部設立志愿者分會,各系部結合自身專業特色成立志愿分隊,開展相應志愿服務工作。
與此同時,學校結合辦學特色和專業優勢,由校團委牽頭,全校各部門協同推進,每年采取點面結合、集中與分散并舉的形式開展假期社會實踐活動。集中部分體現為組織實踐隊伍深入基層,開展包括義診、講座、建立健康檔案等不同形式的“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分散部分要求學生結合自身專業開展社會實踐,學生參與率達到100%。
2018年,遵義醫專暑期“三下鄉”團隊獲得1個國家級和7個省級立項,團隊申報立項數位居全省高職院校第一位。
目前,學校志愿服務活動蓬勃開展,恪守醫學生誓言,弘揚志愿者精神,已成為學校志愿者始終堅守的追求。他們積極參與社區服務、無償獻血、走進孤兒院和敬老院、服務大型社會活動等各項志愿服務和公益活動,傳播“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愿服務理念,得到了當地群眾和相關單位的高度認同。
作為“全國義務獻血促進獎”獲獎單位,近四年來,學校參與獻血的志愿者人數高達8000多人,獻血量超過200萬毫升,721名學生獲得公益獎學金,獎勵金額112萬元。2018年,學校青年志愿者協會會長龐澤中受邀參加第七屆全國無償獻血志愿服務工作研討會,并在會上代表遵義市作無償獻血優秀案例典型發言。
加強高校團組織建設是一項具有現實意義和長遠意義的重要工作,是學校人才培養工作的重要環節,在新形勢下培養“刻苦學習、勇于創造、勤奮工作、自覺奉獻”的高素質學生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遵義醫專團委將進一步總結經驗,積極探索,建構服務學生群體、推動學生全面發展的團組織模式,為學校的跨越式發展做出新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