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唐燕飛
遵義師范學院制定優惠政策吸引和培養人才、營造關心關愛的溫馨氛圍留住人才、創造良好的工作條件和工作環境用好人才,努力打造一支素質高、業務精的教師隊伍。
科技進步、教育發展和優秀人才,是驅動一個國家和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對高校來說,教師是學校人才培養質量、科研水平、社會服務能力、文化傳承創新等核心競爭力的決定因素。
近年來,遵義師范學院高度重視教師隊伍建設,學校黨委書記王大忠在慶祝第30個教師節暨先進個人和先進集體表彰大會上的講話中表示,學校制定優惠政策吸引和培養人才、營造關心關愛的溫馨氛圍留住人才、創造良好的工作條件和工作環境用好人才,努力打造一支素質高、業務精的教師隊伍。
數年持續發力,遵義師范學院教師隊伍建設卓有成效,尤其是在人才引進、人才培養與人才管理等方面,建立相關制度和辦法,引進的多名高層次人才在教學科研、服務地方等方面取得了優異成果。
遵義師范學院始終堅持人才強校、人才興校戰略,始終把師資隊伍建設作為學校工作的重中之重。其中,博士引進是促進學校教師隊伍建設和實現學校辦學目標的重要途徑之一。學校根據學科專業建設和地方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大力引進急需的各類高層次人才,同時著力優化人才發展環境、人才隊伍結構、人才創業平臺。2018年1月,學校制定《遵義師范學院引進具有博士學位專業技術人才的管理辦法(試行)》,進一步加強人才引進工作。
學校根據每年的人才需求情況,及時調整博士等高層次人才的引進政策。博士來校應聘期間,不管是否應聘成功,學校均為其報銷往返路費、住宿費等。設立“人才引進專項經費”,主要用于引進人才的安家費、住房補貼等。根據引進人才到校后申報科研課題的情況提供科研啟動經費,同時創造條件提供科研平臺,為他們開展工作提供相應類別的項目啟動經費。此外,還給予新引進博士副教授待遇,優先為其配偶安排或調動工作。
在人才引進階段,學校組織專家對擬引進博士的政治思想素質、學術道德、教學質量、科研水平和組織能力等進行考察。引進后實行聘用管理,按照責、權、利一致原則簽訂聘用合同及《遵義師范學院引進博士協議書》,約定崗位職責、待遇和聘任期限等。
近年來,包括返校博士在內,遵義師范學院共培養和引進博士100多人,為學校的發展注入了強大動力。除了引進博士,學校還引進了特聘教授、客座教授和少數國外人才。他們在學校的教學、科研、學科建設等方面發揮了巨大作用。近5年,學校組建微分方程理論及其應用創新群體、有機茶園害蟲防控創新群體、赤水河流域環境微生物創新研究群體等省級以上研究創新平臺及團隊近20個。從英國牛津大學、美國Butler大學、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社科院、中國科學院等引進特聘教授、客座教授70多位。
在學校獲得的國家基金項目中,博士是主要申報者。在人才團隊建設方面,博士也起到了極大的引領、帶頭作用,人才隊伍合力得以體現,教學科研實力進一步增強。
學校物理與電子科學學院博士教師楊友昌,主持了貴州省的物理學特色重點學科、物理學重點學科、物理學一流專業培育項目、物理學區域一流建設培育學科等多個學科專業團隊項目;承擔了“新強子態和夸克模型研究”等多個國家自然基金項目;獲得了2017年“遵義市優秀教師”、第六屆“貴州省優秀科技工作者”、第七屆“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等榮譽稱號。
化學化工學院博士教師黃池寶領銜的“貴州省雙光子誘導熒光顯像信息材料科技創新人才團隊”是國際上“雙光子熒光顯像器件”研究領域最著名的研究團隊之一,成果得到國際同行高度認可,被國內外論文廣泛引用。他本人獲評為貴州省第八批科技創新人才團隊領銜人、貴州省“百層次”人才、遵義市“15851人才精英工程”第一層次人才。
馬克思主義學院博士教師曾杰是馬克思主義理論省級學科帶頭人,主持完成多項國家級、省級社科基金項目,積極探索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課實踐教學新模式,獲得學生、同行、專家好評,被評為貴州省第四批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名師、2018年遵義市優秀教師等。
本著求賢若渴的態度與人文關懷的理念,遵義師范學院為人才創造一切能創造的條件,營造良好的人才發展環境。對于引進的博士人才,學校一方面及時兌現相關待遇,另一方面及時解決他們在工作、生活、學習中遇到的各種困難,有不能解決的,積極與上級部門溝通尋求幫助。
此外,學校各部門積極為引進博士提供各方面的便利條件,積極為他們做好教學、科研等方面的服務工作;召開博士代表座談會,聽取他們的意見和建議;在職稱評聘、職務晉升方面向博士傾斜。
為加強人才隊伍的建設,學校黨委專門成立了遵義師范學院人才工作領導小組,制定了校領導聯系人才工作辦法,加強高層次人才的引進、培養、使用、管理與服務工作,以調動高層次人才在學校內涵建設和轉型發展中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校長劉肇軍在學校有關會議上的講話中指出,“希望相關職能部門和各學院繼續努力,關注人才、關心人才,為我們的教師,特別是高層次教師營造一個良好的氛圍,在正確引導的前提下給予他們必要的包容和寬容。”
2018年1月15日,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人員名單經國務院批準,在人社部網站公布,來自高校、科研院所、企業等的4000多名專家學者以及技術人員入選,遵義師范學院的劉衍民名列其中。對此,劉衍民表示:“一路走來,是遵義師范學院給了我施展才華的機會、不斷發展的空間。”2018年2月26日,全國先進女職工集體和個人表彰大會舉行,對全國五一巾幗標兵崗和全國五一巾幗標兵進行表彰,遵義師范學院的隋常玲獲“全國五一巾幗標兵”稱號,是貴州省8名獲獎者之一。
隋常玲與劉衍民是學校同時引進的博士夫妻,二人為了支持西部大開發來到遵義師范學院,在工作中互勵互勉、共同發展,成為一段校園佳話。而像他們一樣比翼頡頏的學術伉儷學校還有不少。如裴恒濤與謝東莉,兩人均是歷史學博士、紅色文化研究方面的專家,均主持國家級、省級科研項目多個,出版專著多部。其他如伍遠輝與羅宿星、黎司與虞丹尼、周海與康敏、郗玉松與陳留美,他們在各自領域均取得了可喜成果與影響,獲得了事業與家庭的雙豐收,也贏得了學校師生的交口稱贊。
下一階段,遵義師范學院將繼續把人才引進作為學校工作的重心,堅持人才強校、人才興校,讓新鮮優質的血液不斷注入,共創學校更加美好輝煌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