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照勇
摘要 ? ?介紹了苦楝種子采集與處理方法,并從播種育苗、苗木移栽及修剪、苗期管理、蟲害防治等方面總結了苦楝育苗技術,以期為優質苦楝苗木的培育提供參考。
關鍵詞 ? ?苦楝;種子處理;育苗技術
中圖分類號 ? ?S792.33 ? ? ? ?文獻標識碼 ? ?B
文章編號 ? 1007-5739(2019)18-0106-01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開放科學(資源服務)標識碼(OSID)
苦楝是宣城市宣州區一個非常有市場發展潛力的優良鄉土樹種,但由于對其重視不足,沒有充分認識到它的優良特性,未能有效地開發應用,目前急需加大配套技術研究及推廣力度。苦楝樹形高大,樹冠寬闊而平整,枝干修長,枝葉舒展,夏季開藍紫色花序,淡雅秀麗;秋季果實累累,冬季落葉后,金黃色果實和褐色枝干互相襯托,為冬日添一處景致[1]。苦楝適應性強,耐干旱瘠薄,不耐水漬,能在酸性、中性及鈣質土壤中生長,病蟲害少,是營造混交林的優良樹種,宜在河渠、湖堤、鄉村、城鎮綠化栽植;苦楝對二氧化硫等抗性強,本身能分泌殺菌物質,具有吸滯粉塵和殺滅細菌的功能[2],在園林實際應用中比較廣泛,可作庭蔭樹、療養林、行道樹,也是城鎮生活小區美化、綠化的好樹種。苦楝生長迅速,材質堅軟適中、有光澤,紋理美觀,不變形,有香氣,耐腐朽,抗蟲蛀,是家具、建筑、船舶等良好用材;苦楝全身是寶,枝葉可驅趕蚊蟲、凈化空氣,花、果、葉、皮均可入藥。因此,苦楝不僅美化綠化價值高,經濟價值也極高。
1 ? ?苦楝種子采集與處理
1.1 ? ?果實采集
1.1.1 ? ?采種母樹選擇。為了向園林生產提供優良的種實,苦楝種實應在良種生產基地和優良母樹上采集。采種母樹要求樹冠圓柱型、樹干通直圓滿、主干高5 m以上、無病蟲害、生長健壯,不能從劣樹和劣質林分采種[3]。
1.1.2 ? ?果實采集季節。苦楝果實一般在立冬季節成熟,當果實變黃略有皺紋時即可采集。過早采集,果實成熟度不夠,影響種子質量;過遲采集,影響采集種子的數量。
1.1.3 ? ?果實采集和儲存方法。選好采種母樹后,在母樹下的地面鋪設大雨布,用竹竿敲落果實,之后仔細挑選,剔去壞果、小果,把優質果實裝入蛇皮袋進庫儲存。儲存庫應該通風、避陽,果實均勻鋪在地面上,厚度不超過5 cm,每周翻動1次,防止霉爛[4]。
1.2 ? ?果實處理
3月中旬,從儲存庫取出苦楝果實,放在水泥場地,場地上方用遮陽網遮擋。晾曬3~5 d,挑出不好的果實,把剩下的好果實置于容量為1 t的塑料桶中,用60 ℃的水浸泡24 h左右,并且每2 h用棍棒攪動1次,同時加入60 ℃的溫水,保持水溫在55 ℃,促使果實充分吸水膨脹。24 h后,從塑料桶中撈出膨脹的果實,放在水泥地上,人工穿著膠靴在果實上踩(人工脫皮法),待果實全部脫皮后,置于水中邊搓邊清洗,去掉果肉與果皮,留下干凈的種子。
2 ? ?育苗
2.1 ? ?播種育苗
當春季氣溫上升至15 ℃、地下5 cm處溫度達到8 ℃以上時,將處理好的苦楝種子進行點播。播前在床面挖穴,深度4 cm,穴底要平,穴數為9萬個/hm2,均勻分布。隨挖穴、隨播種、隨覆土,覆土厚度2~3 cm,覆土后輕輕鎮壓,保持土壤濕潤,并噴灑金都爾農藥防止雜草。試驗表明,苗木較理想的密度約9萬株/hm2,密度太大,則被壓苗、細弱苗的比例很大。因此,一般播種量為9萬粒/hm2。10~15 d出苗,應加強苗期管理。
2.2 ? ?苗木移栽及修剪
育苗1年后,苗高150~200 cm時即可移栽。按行株距20 cm×10 cm栽植,穴深50 cm,穴徑50 cm,太長的根剪去前端,把苗放穴中間,覆土半穴,輕輕提苗,讓根部舒展,再覆土壓實,澆水,填平穴,平茬,茬高2 cm[5]。要培育通直高干良材,必須通過接干修枝整形來達到目的。接干修枝整形的關鍵是掌握“春斬梢、夏控側”技術。4月進行抹芽,保留健壯芽;6月修枝,打去側芽,保留1個主梢,當年株高可達300~400 cm,粗度達到3~4 cm[6]。第3年3月統一定干,干高為300 cm;6月再進行修剪定形,45°角均勻留3個椏。第4年6月,當苗木高500 cm時,分別在3個椏上各留80 cm長的3個椏。通過整形修剪,苦楝樹冠由9個枝椏組成。
2.3 ? ?苗期管理
2.3.1 ? ?灌溉排水。育苗床面應保持濕潤,利于幼苗生長發育。幼苗出齊后,子葉完全展開,進入旺盛生長階段,灌溉以噴灌為宜,噴灌量應少量多次,每2~3 d灌1次,每次要澆透澆足,噴灌宜在早晚進行。夏季雨水較多,要注意及時排水[1]。
2.3.2 ? ?間苗補苗。苦楝每個核果內有種子4~5粒,成簇發芽出土,幼苗疏密不均。選陰天或傍晚進行間苗補苗,每簇選留1株健壯幼苗,保苗量為9萬株/hm2。移植時要帶土,以利于苗木成活。
2.3.3 ? ?松土除草。除草結合松土同時進行,采用25%除草醚可濕性粉劑進行化學除草。每次噴灌及降雨后,達到適耕程度時應進行松土,小苗宜淺,大苗宜深,苗木木質化期應停止松土除草。
2.3.4 ? ?及時追肥。幼苗期應以氮、磷肥為主,速生期氮、磷、鉀肥適當搭配,苗木木質化期則以鉀肥為主,停施氮肥。移栽后每年春冬2季各追肥1次,以人畜糞和餅肥為主,在離根30 cm處開溝環施,冬季追肥結合壅土培根。春季追肥可增施適量過磷酸鈣。
2.4 ? ?蟲害防治
2.4.1 ? ?星天牛。幼蟲蛀食主莖基部,能把樹干蛀空而使楝樹截斷或枯死。防治方法:保護環境優先,盡量采用人工防治,捕捉成蟲,消滅蟲卵;化學防治,可用生態農藥浸透藥棉,塞入蛀孔,用泥封口,毒殺幼蟲。
2.4.2 ? ?介殼蟲。危害苦楝的苗木及幼樹。防治方法:盡量采用人工防治,及時摘除卵塊;入冬后用石硫合劑涂刷苗干,可有效防治介殼蟲。
3 ? ?參考文獻
[1] 王春華.綠化良種:苦楝樹[J].浙江林業,2009(6):30-31.
[2] 柯玉鑄.苦楝素含量高的苦楝優良種源及單株選育研究[J].福建林學院學報,2009(2):139-143.
[3] 謝傳金,葉群森.苦楝點播造林技術[J].林業建設,2008(3):10-11.
[4] 畢榮璐,李青松,韓曉玉,等.酸蝕處理及赤霉素處理對苦楝樹種子萌發的影響[J].種子,2012(12):71-73.
[5] 尹如春.苦楝樹移栽技術[J].現代農業科技,2012(11):179.
[6] 陳金法.苦楝的栽培和綜合利用[J].中國林副特產,2009(5):43-45.
[7] 劉麗云.苦楝栽培技術及應用價值[J].北方園藝,2009(9):144-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