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媛媛 孫大力

摘要 ? ?為了研究科爾沁沙地最典型地區大風天氣的變化特征及致災情況,利用1981—2018年奈曼氣象站逐日風的觀測資料,采用數理統計方法,對奈曼旗大風天氣的年月變化及大風天氣的致災特點進行了分析。結果表明,近38 年奈曼大風呈顯著減少趨勢,奈曼旗一年四季均有大風天氣出現,且具有明顯的季節性特征,致災程度因季節不同也存在差異。
關鍵詞 ? ?大風;風沙;變化趨勢;氣象災害;內蒙古奈曼旗
中圖分類號 ? ?P423.2 ? ? ? ?文獻標識碼 ? ?A
文章編號 ? 1007-5739(2019)18-0152-02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開放科學(資源服務)標識碼(OSID)
奈曼旗地處科爾沁沙地(北緯42°15′~45°47′,東經119°15′~123°45′)南緣,是中國北方農牧交錯區和荒漠化相對嚴重的地區[1-2]。境內氣象災害頻發,其中大風發生頻率最多,每年都有大風天氣出現,有些年份甚至出現60 d的大風天氣。春季大風可持續7~10 d,大風導致空氣濕度迅速減小,植物體內水分大量消耗,甚至枯死引發森林火災或加重旱情[3-4],夏季大風出現頻率雖少,但致災率100%。因此,對奈曼旗近年的大風天氣變化進行分析,總結大風天氣發生的規律,為本地區防災減災及精準扶貧工作提供切實可行的參考建議。
1 ? ?材料與方法
1.1 ? ?數據來源
分析資料選取1981—2018年奈曼旗中部(科爾沁沙地典型地形地貌區域)的奈曼氣象站(北緯42°51′,東經120°39′)1981—2018年的氣象資料。季節劃分為春季3—5月,夏季6—8月,秋季9—11月,冬季12月至次年2月。
1.2 ? ?研究方法
采用數理統計分析法、線性回歸方法描述氣候序列的趨勢變化特征。氣象要素y的趨勢變化用線性回歸方程:y=at+b表示,用于定量描述氣候序列的趨勢變化特征,a為正(負)時,表示氣象要素y在所統計的時間有線性增加(減少)的趨勢[5-7]。
2 ? ?結果與分析
2.1 ? ?大風天氣的年代際變化
通過對1981—2018年大風日數進行分析,38年里共出現了1 090 d大風天氣,年平均29 d;1981—1998年大風日數較多,除1995年外,年出現大風日數都在29 d以上,1988年大風天氣日數最多,為60 d;1983年、1985年、1987年、1991年、1993年也都>50 d,1999年開始呈波動式下降趨勢,2011年出現有氣象記錄以來最小值,一年僅出現4 d大風天氣,近5年又開始呈上升趨勢,但都沒有超出歷年平均值,近5年出現大風天氣最多的是2015年的24 d(圖1)。
2.2 ? ?大風天氣的季月分布
通過對歷年各月大風出現的規律進行分析可知,奈曼旗大風天氣出現最多的為春季,秋冬季次之,夏季最少。大風天氣出現較多的是3月、4月、5月,最多為4月,多年平均為7 d,次少的為6月,為3 d,較少的為1月、2月、10月、11月、12月,都為2 d,最少7月、8月、9月,多年平均1 d(圖2)。
2.3 ? ?奈曼旗大風天氣的致災情況分析
大風日數是風災最直接的表述,奈曼旗風災出現頻率多的為3月、4月、5月,最多為4月,較少是7月、8月、9月,最少是8月。但從災害造成的損失程度看,7月、8月、9月往往要重于3月、4月、5月,原因在于3—5月出現的大風70%是冷鋒后部的偏北大風,30%是低壓前部的偏南大風,雖然有時風力也比較大,但其風向保持在一個方向,對基礎設施、電力通訊線路、交通等造成的損失較小,因奈曼旗的大田播種期在5月1日左右,春季除特別大風災害外對農作物的危害都較小,主要的危害是造成土壤風蝕、沙丘的移動。7月、8月、9月的風災多是強對流產生的雷雨大風,垂直范圍大、風向多變、破壞力強,對農業、林業、基礎設施、電力通訊等有不同程度的損壞。7月正是農作物生長的旺季,8月已轉入生殖生長階段,大風導致作物倒伏嚴重,影響產量,特別是8月下旬至9月下旬出現的風災,往往造成晚田顆粒無收,玉米、高粱等作物30%~50%的產量損失。另外,奈曼旗處于一年一季耕種地帶,春季即使出現埋苗等特別嚴重的風災還有補救的時間,而夏末秋初的一場大風過后有時就會導致農民顆粒無收。奈曼旗每年夏秋季都有雷雨、冰雹伴隨大風的災害性天氣,因其影響范圍和移動路徑的不同致災程度不同;2013年8月25日17:30—19:20奈曼旗東北部地區出現短時雷雨大風等強對流天氣,瞬時最大風速達到27.5 m/s(風力12級、風向多變),造成各行業直接經濟損失逾330萬元;2019年4月17日下午,奈曼旗出現8級以上大風天氣,局地瞬時最大風速達到26.4 m/s,最大風力12級,造成直接經濟損失逾50萬元。
3 ? ?結論
(1)奈曼旗年大風日數呈大幅下降趨勢,年際間波動較大,2011年出現有氣象記錄以來最小值,隨后又開始呈上升趨勢。
(2)奈曼旗一年四季都有大風天氣出現,但季節變化較大,春季大風天氣出現最多,秋季次之,夏季最少。
(3)奈曼旗一年中每個月都有大風天氣出現,但月間波動較大,4月大風天氣出現最多,5月、3月次之,8月最少。
(4)奈曼旗大風至災情況月際間差異明顯,且與大風天氣出現的頻率無關,8月大風天氣至災最重,7月、9月次之,1月、2月、10月、11月、12月最輕。
4 ? ?參考文獻
[1] 姚正毅,王濤,陳廣庭,等.近40年甘肅河西地區大風日數時空分布特征[J].中國沙漠,2006,26(1):65-70.
[2] 武勝利,李志忠,海鷹,等.近40年阿拉善高原大風天氣時空分布特征[J].干旱區研究,2006,23(4):207-201.
[3] 李耀輝,張存杰,高學杰.西北地區大風日數的時空分布特征[J].中國沙漠,2004(6):55-63.
[4] 楊斌斌,代淑媚.臨汾市1977—2010年大風氣候特征風[J].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2011(14):176-177.
[5] 張麗娟,陳紅,高與宏.黑龍江大風分布特征及風險區劃研究[J].地理科學進展,2011(7):133-139.
[6] 蒲云錦,劉清芳,郭襄.莫索灣1961—2010年大風特征分析[J].干旱區資源與環境,2010(10):26-29.
[7] 張占峰,張煥平,馬小萍.柴達木盆地平均風速與大風日數的變化特征[J].干旱區資源與環境,2014(10):93-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