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梅紅 張柳婷 李亞濤

摘要 ? ?近年來,隨著食品安全問題頻發,人們對“無化藥”殘留全生態畜禽產品的消費意愿越來越強烈。本文從疾病防治、采用生物制品與維生素及中藥治療、允許部分特殊雞群中途退出等角度,分析實現“無化藥”全生態養殖模式成為一種成熟的、可實地操作技術的具體方法和途徑,以期為廣大畜禽養殖戶提供參考。
關鍵詞 ? ?畜禽養殖;無化藥;全生態;實現路徑
中圖分類號 ? ?S81 ? ? ? ? 文獻標識碼 ? ?A
文章編號 ? 1007-5739(2019)18-0175-01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開放科學(資源服務)標識碼(OSID)
改革開放40年來,我國畜牧業綜合生產能力和保障市場有效供應能力不斷提升,畜禽出欄量及畜禽產品(肉、奶、蛋)數量的飛速增長,極大地滿足了市場需求。市場對畜禽產品的大量需求促進了畜禽養殖的商品化、集約化、規模化發展,繼而導致畜禽養殖對抗生素、抗病毒藥、抗寄生蟲藥等各類化學藥物產生了依賴。畜禽飼料、疾病預防、疾病治療等環節都離不開各類化學藥物,不僅導致畜禽肉奶蛋產品中抗生素等各種化學藥物的殘留[1-3],而且使養殖場及消費者體內產生了抵抗抗生素等各類化學藥物的耐藥菌。隨著廣大消費者對健康和食品安全的關注,對畜禽產品質量提出了更高要求。消費者尤其是孕婦、嬰幼兒、病弱等特定人群,對低抗生素甚至是無抗生素、無化學藥物(無化藥)殘留的全生態養殖畜禽產品的需求不斷增長。畜禽“集約化”“規模化”養殖成為趨勢,如何將現代“集約化規模化養殖模式與”無化藥“養殖進行對接,是實現“無化藥”全生態畜禽養殖模式的關鍵。
本文采取全群推進“無化藥”全生態養殖模式,允許部分疾病遷延不愈雞群,僵雞中途退出的關鍵策略,保證部分雞群完全實現“無化藥”全生態養殖,以實現部分特定人群消費到無化藥殘留畜禽產品的目的。
1 ? ?“無化藥”全生態養殖模式成功的核心因素:畜禽疾病的預防
畜禽“無化藥”全生態養殖的核心在于各種疾病的預防,只有做好消毒和生物安全措施,合理的免疫接種、加強飼養管理、采用生物制品及中藥等藥物調理畜禽體質等各個方面的工作,才可能全方位實現預防畜禽疾病發生的目標,為畜禽“無化藥”全生態養殖奠定基礎。
1.1 ? ?做好養殖環節的消毒
在畜禽養殖場中,病原體種類較多,因而嚴格做好畜禽養殖各個環節的消毒,對各種疾病的預防至關重要。一是養殖場進口設立消毒場地(堿水池、更衣消毒室等)和設施(紫外燈、噴霧消毒設備、洗手池等);二是畜禽全群進場地前,需要對圈舍、棚舍、飲水線、投料線進行2次立體的全方位消毒,2次消毒時間最好間隔2周左右,2次消毒的方式和藥劑最好不同;三是定期清除畜禽糞便,防止病原微生物的滋生;四是定期或者不定期對雞群進行帶雞消毒。
1.2 ? ?做好預防免疫接種
各畜禽養殖場根據養殖場往年疾病發生情況以及養殖場周邊區域畜禽疾病的發生、流行情況,制定符合本養殖場的畜禽免疫程序。嚴格按照免疫程序進行免疫接種,不漏接種,不少接種。有條件的養殖場可定期、不定期地檢測畜禽體內各種常見的、危害性較強的病原體的抗體水平,為疫苗免疫接種時間的確定提供依據。
1.3 ? ?養護畜禽腸道黏膜、呼吸道黏膜,提高畜禽體質
畜禽消化道尤其是腸道的消化、吸收能力是否正常以及免疫水平是否正常,對畜禽體質及抗病能力的發揮具有重要作用。在養殖過程中,可采用不同畜禽益生菌維持畜禽腸道免疫屏障,提高腸道的消化吸收能力。另外,還可采用魚肝油輔助修復畜禽呼吸道黏膜,增強畜禽體質[4]。
1.4 ? ?以生物產品、草植中藥有效物質代替各類化學藥物,提高畜禽體質
采用抗菌肽、抗氧化肽等生物產品提高畜禽體質;采用大蒜素、植物多酚提取物等草植中藥代替畜禽養殖過程中使用的各類抗生素等化學藥物,加強畜禽免疫能力和防病、抗病能力,以預防畜禽各種疾病的發生;也可采用活體蠅蛆飼喂家禽,提高畜禽體質[5]。
1.5 ? ?加強飼養管理
良好的飼養管理,是預防畜禽疾病發生、確保“無化藥”全生態養殖模式成功的重要保障之一。在畜禽無化藥全生態養殖模式下,各種飼養管理條件一定要嚴格執行。應時刻關注畜禽的營養需求及畜禽養殖環境的溫度、濕度、密度、空氣清新度、圈舍清潔度、飲水線及投料線的潔凈度等,以減少畜禽應激情況的發生。同時防止賊風進入圈舍或棚舍,關注畜禽運動情況及采食量、糞便顏色、形態等。
1.6 ? ?提升畜禽生活質量
在畜禽養殖過程中,盡可能關注畜禽的精神需求,如在特定時間播放輕音樂、提供天然運動場地、讓家禽覓食活體蠅蛆與蟲食等,使畜禽的精神處于愉悅狀態,提高畜禽的生活質量,間接提高畜禽體質,預防畜禽疾病的發生[6]。
2 ? ?“無化藥”全生態養殖模式成功的補救措施:采用生物藥品、維生素、中藥等治療發病早期的畜禽
在畜禽養殖過程中,單獨挑出處于疾病早期的畜禽,用干擾素等生物藥品、維生素等營養制劑以及青蒿素、荊防敗毒散等中藥粉料或者中藥制劑對發病早期畜禽及未發病的畜禽進行治療,治愈后即可歸群。若經過治療,疾病癥狀反而更加嚴重,應立刻采用抗生素、抗病毒藥、抗寄生蟲藥等各類化學藥物進行治療,治愈后也要退出“無化藥”全生態養殖模式。
3 ? ?“無化藥”全生態養殖模式成功的必然選擇:允許部分特殊雞群中途退出
對于那些先天不足的僵雞,體質弱的畜禽及部分疾病遷延不愈畜禽,允許其中途退出“無化藥”全生態養殖模式,回到化學藥物治病防病模式,甚至可以允許其直接被淘汰,以提高養殖效率,防止病原體擴散和傳播。
4 ? ?結語
采用上述各種方法和途徑,實施“無化藥”全生態養殖模式(圖1),畜禽養殖戶能夠部分實現畜禽“無化藥”全生態養殖目標,以供應孕婦、嬰幼兒、病弱年老者等特定的人群。
5 ? ?參考文獻
[1] 林曉華,李迎月,何潔儀,等.廣州部分畜禽肉的激素及抗生素殘留狀況分析[J].中國公共衛生管理,2010,26(1):93-95.
[2] 張健,劉巧宜,龍芝美,等.廣州地區奶類抗生素殘留和金黃色葡萄球菌污染調查[J].醫學動物防制,2011,27(1):38-39.
[3] 卞欣欣.常用抗生素和驅蟲藥在新疆肉、乳、蛋產品中殘留規律研究[D].烏魯木齊:新疆農業大學,2010.
[4] 陳巖鋒,謝喜平.我國畜禽生態養殖現狀與發展對策[J].家禽生態學報,2008,29(5):110-112.
[5] 王瑞,魏源送.畜禽糞便中殘留四環素類抗生素和重金屬的污染特征及其控制[J].農業環境科學學報,2013,32(9):1705-1719.
[6] 王惠惠,王淑平.畜禽排泄物中抗生素殘留與控制技術研究進展[J].土壤通報,2011,42(1):250-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