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桂芳 方靜

[摘要] 目的 對個性化護理方式提高老年糖尿病患者治療依從性的效果以及價值進行評析。方法 將該科2017年9月—2018年9月所收治的54例老年糖尿病患者設為該次實驗研究對象,隨機將其分為試驗組與對照組,各27例,其中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方式,試驗組采用個性化護理方式,并對兩組研究對象的血糖水平、治療依從性以及生活質量進行評分對比。結果 試驗組研究對象在血糖水平、治療依從性以及生活質量評分上均顯著高于對照組,且數據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針對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具體情況,實施具有針對性的個性化護理方式,臨床效果理想,能夠改善患者治療依從性,并幫助患者控制血糖,可于臨床之中予以推廣應用。
[關鍵詞] 個性化護理;老年糖尿病;依從性;生活質量
[中圖分類號] R587.1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 ? ?[文章編號] 1672-4062(2019)09(a)-0174-02
糖尿病是一種極為常見的慢性疾病,以中老年人為多發人群,容易引發一系列并發癥,對于患者的生命健康以及生活質量有著較為嚴重的影響。依從性,即是患者對于治療過程之中各項醫療手段的接受程度以及遵循程度,亦可稱之為遵醫行為。大多數老年糖尿病患者由于飽受病痛的折磨,故而其心理及情緒往往處于一個較為負面的狀態,加之受到記憶力衰退以及經濟問題的影響,故而其治療依從性相對較低,治療效果往往也并不樂觀。針對于這一問題,該次實驗特納入了2017年9月—2018年9月于該科接受治療的54例老年糖尿病患者進行研究,旨在探討提高老年糖尿病患者治療依從性的個性化護理方式,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將于該科接受治療的54例老年糖尿病患者設為該次實驗研究對象,根據患者入院時間予以排序編號,隨機均分為試驗組與對照組,各27例,上述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試驗組中,男性患者14例,女性患者13例,年齡范圍為64~85歲,平均年齡為(70.15±3.18)歲,病程1~9年,平均病程為(4.28±±1.07)年。對照組中,男性患者12例,女性患者15例,年齡范圍為64~82歲,平均年齡為(71.24±3.22)歲,病程1~8年,平均病程為(4.15±1.17)年。試驗組與對照組研究對象在基礎資料比較上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研究性。
1.2 ?方法
對照組研究對象實施常規護理,試驗組研究對象予以個性化護理,根據患者病情的差異,實施針對性護理方案,著重關注患者心理狀態的變化,與患者保持積極、友好的交流溝通,用以改善患者的負面情緒,從而幫助患者更好地控制血糖水平。護理人員應保持溫和、親切的態度,對患者實施心理健康教育,并向患者灌輸糖尿病的相關知識,并實時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告知患者治療過程之中的注意事項,對于患者所提出的疑問,護理人員應當予以及時的解答,從而緩解患者負面情緒,并提高患者治療信心,鼓勵患者勇敢面對疾病,積極配合治療,并有意識地構建與患者良好的關系。此外,需實時關注患者心理狀態的變化,對于心理狀態欠佳的患者,應當予以及時的心理疏導,同時設身處地的為患者思考問題,始終以為患者提供高效、優質的護理服務為努力方向。再者,護理人員應當培養患者健康的飲食習慣,在了解患者飲食偏好的基礎之上,設計針對性飲食方案,秉承少食多餐的基本原則,以清淡飲食為主,從而實現控制患者血糖的目的。對于部分肥胖老年患者則需予以嚴格的監督與指導,敦促患者改掉不良的飲食習慣。在藥物指導方面,護理人員應當督促患者遵循醫囑用藥,按時用藥,規律用藥,同時告知患者不可擅自更改藥物配比,并指導患者如何正確地注射胰島素。最后,護理人員應當鼓勵患者進行適度的運動鍛煉,例如散步、體操、太極等等,根據自身情況,對運動的時間以及強度進行調整,同時教導患者如何自行監測血糖,提高患者的自我護理能力。
1.3 ?觀察指標
對兩組研究對象的血糖水平、治療依從性以及生活質量進行評分比較。
1.4 ?統計方法
實驗結束以后,將該次實驗所得數據進行收納整理,統一錄入SPSS 20.0統計學軟件進行處理,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進行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血糖水平
經由護理后,試驗組研究對象與對照組研究對象的空腹血糖水平分別為(6.05±0.31)mmol/L、(8.62±0.71)mmol/L,數據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經由護理后,試驗組研究對象與對照組研究對象餐后2 h血糖分別為(8.57±1.09)mmol/L、(11.04±1.68)mmol/L,數據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研究對象依從性評分
接受護理干預前,試驗組研究對象與對照組研究對象治療依從性評分分別為(30.12±2.95)分、(30.15±3.04)分,數據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接受護理干預后,試驗組研究對象與對照組研究對象治療依從性評分分別為(48.24±3.27)分、(38.26±3.05)分,數據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兩組研究對象生活質量評分
試驗組研究對象生活質量評分顯著優于對照組,且數據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3 ?討論
近些年來,在我國醫療改革的不斷深化以及醫療技術飛速發展的背景之下,醫療理念正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個性化護理作為一種較為新穎的護理理念,逐步走進大眾的視線之中,其內核在于針對不同患者的實際情況實施具有針對性的護理方式,切實關注患者的個人需求,其核心理念在于以人為本,力求為患者提供高效、優質的護理服務。
糖尿病是臨床上較為常見的一種慢性疾病,無法根治,且病情復雜,容易誘發多種并發癥,對于患者的生命健康以及生活質量有著較為明顯的影響,對于糖尿病的治療,除了要堅持用藥以外,尚需在日常生活之中予以控制,其控制手段也較為多樣,需視患者的個人情況而定。由于老年患者機體功能減退,記憶力退化,這也意味著老年患者的治療依從性相對較低,其發生并發癥的概率也就大大增加,為患者的生命健康埋下了隱患。根據相關研究表明,將個性化護理應用于老年糖尿病患者的治療之中,效果卓著,能夠增進患者心理,促使患者以一種積極、健康的心態去面對治療,增進患者對于糖尿病的認知,大幅緩解患者的負面情緒,從而提高患者的治療依從性,確保患者能夠遵循醫囑,按時用藥,堅持運動鍛煉,積極控制血糖,提高臨床療效,從而防止意外事故的發生。
從該次實驗結果來看,經由護理后,試驗組研究對象在血糖水平、依從性評分以及生活質量評分上均顯著優于對照組,上述數據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將個性化護理應用于老年糖尿病患者之中,能夠提高患者治療的依從性,并緩解臨床癥狀,構建和諧的醫患關系,具有較為突出的臨床價值。
綜上所述,個性化護理在老年糖尿病患者的治療活動之中,能夠取得較為理想的效果,在增進患者依從性、提高治療效果、控制并發癥與血糖、改善患者生活質量方面具有一定的實際意義,可于臨床上予以進一步的研究推廣。
[參考文獻]
[1] ?阿依努爾·阿不都哈力克,吉萬容.全面優質護理對老年糖尿病合并高血壓患者治療依從性及其對疾病認知的影響分析[J].現代醫學與健康研究電子雜志,2018,2(18):157,159.
[2] ?王文惠,吳登宇,陳錦亮,等.綜合護理對老年糖尿病患者治療依從性的影響[J].糖尿病新世界,2018,21(13):132-133.
[3] ?曹璐璐,劉翠梅,蘇燕.個性化延續護理對老年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血糖控制效果和生活質量的影響[J].實用心腦肺血管病雜志,2018,26(6):159-161.
[4] ?沈春燕,邸英蓮,張玉珍,等.營養師與社區護士聯合干預模式對社區老年糖尿病病人飲食治療依從性的影響[J].全科護理,2018,16(7):881-883.
[5] ?杜俊霞.個性化健康指導對提高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服藥依從性的研究[C]//國際數字醫學會.2017國際數字醫學會數字中醫藥分會論文集.廣州:湖南中醫藥大學期刊雜志社,2017:2.
[6] ?梁梅冰,鄭桂鳳,黃貴芝,等.協同護理模式對老年糖尿病患者用藥依從性的影響評價[J].中國實用醫藥,2017,12(19):161-162.
[7] ?張曉義,顧海云,黃燕華,等.跨理論模式干預對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飲食控制依從性的影響研究[J].中國全科醫學,2016,19(34):4252-4257.
[8] ?董福蘭.個性化護理在改善老年糖尿病患者治療依從性中的實施效果分析[J].中國醫藥指南,2016,14(29):287-288.
[9] ?于愛紅.個體化延續性護理對老年糖尿病患者用藥依從性的影響[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6,1(3):74,76.
[10] ?吳瑾.個性化護理應用于改善老年糖尿病患者治療依從性的效果觀察[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6,1(2):146,148.
(收稿日期:2019-06-08)